“你,你是说他真的只有八岁?”
另外,与其异口同声的,还有远隔万水千山,身处辽国皇宫大殿上的耶律隆绪。
尽管已经老眼昏花,步入迟暮之年的他,还是被齐航的才气所吸引。
……
上百亿斤?
怎么可能呢?
要知道即便是整个大宋,所有的州县加起来,一年也产不出这么多的粮食啊!
张品纯呼吸急促,长大嘴巴,直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
而如果梦想成真呢?
天下,还会再闹饥荒吗?
能挽救多少苍生?
其他几种作物虽不敢肯定,但占城水稻的事情他还是有所耳闻。
祥符四年,当时的真宗陛下命户部的大司农们从福建开始,试图推广至江淮、两浙等路,造福世人。
奈何效果并不理想。
改良?
难道,水土的问题解决了?
只是靠一个孩童?
尽管张品纯不懂农业,但他自己也种过地,深知没那么容易。
毕竟,那可是困扰了朝廷将近三十多年啊!
相传稻种来源于占城国,因此而得名。
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葡萄原本生在西域,壮如碧玉珍珠,自汉朝张骞引进中原后,成紫色圆球状。”
“味,亦有不同。”
“南人不适北方寒冷,北人不适南方湿热,所以北人去南方任官寿短,南人去北方任官同样难以长久。”
“但他们后代若在异地长大,却与本土人无异。”
“此乃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说是占城水稻,其实和优质的晚熟寒糯稻与寒粳稻的杂交而成,每亩至少增加一石。”
齐航说着,从桌上拿起一颗柑橘和连串的葡萄摆在张品纯的面前,方便,直观。
“齐相公,我,我代表会稽县的父老乡亲,不,是越州,甚至整个大宋的百姓们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请受我一拜!”
看到齐航脸上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那副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神情,张品纯顿时肃然起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怪不得,怪不得他小小年纪,竟然能写下如此诗句。
怪不得,他能得到圣上和太后的器重。
无论是气度,还是胸襟和抱负,都令人望而生畏。
“张大人请起,你我同为大宋子民,本该尽力。”
齐航将张品纯拦住,继续介绍。
“红薯,春育苗,秋收获,适宜旱地种植,味甜,耐饥,一亩旱地可收获一千多斤甚至几千斤。”
“土豆,不仅可以当作粮食,还可以做菜,生长期要短一点,产量略比红薯低,也是旱地种植,但要时常浇灌,可极其耐寒。”
“西红柿,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成酱汁或整颗罐藏。”
“玉米,产量又要低上一等,也是耐寒植物,也适宜旱地种植。”
“花生,又叫长生果,产量虽不如水稻,但也相差无几,既可以当作主食,也可以当作美味可口的零食。”
“关健是它营养价值超高,多吃能够延年益寿,比常人多活个一两年想必不成问题。”
……
张品纯暗道幸亏自己消息灵通,提前来趟齐府,否则就真是要错失良机,抱憾终生。
“航儿……”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如此高调行事,是否会惹来杀身之祸?
更何况早已称为焦点的齐航,暗地里又有多少人正在盯着?
直至将张品纯送出府外,齐唐方才不无担忧地想要询问。
自从齐航出生时伴随着的异像和体内显现的诸多神奇,种种秘密,他就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恐怕并非凡人。
“父亲宽慰,孩儿自有分寸。”
齐航当然知道齐唐要说什么,没有多言,只是让他稍安勿躁。
“少爷,人已经到齐。”
正在这时,齐全前来禀报。
“嗯,将他们带上来吧。”
顺着目光,齐航已经看到了正站在院落交头接耳的贵客。
“齐大人!”
“齐相公!”
士农工商,别看他们其中有些是方圆几十里以内,甚至是整个越州都能排得上号的豪门富户。
但若是在齐家这样的庞然巨物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他们都听说过齐航平常很少与人交际,唯一,应该也是最后的一次,还是发生在半年前送别黄安中的路上,也正是那时写下的《岳阳楼记》,名扬四海。
现在,他们竟有此殊荣,无不感激涕零。
“来,让各位员外久等,实在抱歉,那咱们就先到里面坐下来,慢慢详谈。”
齐航老成持重,如法炮制,侧身将众人引入厅中,分宾主落座,侃侃而言。
“齐相公……”
非是他们不愿意相信,实在是太过惊悚。
上百亿斤?
上千亿斤粮食?
布价降低十倍!
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
乖乖,那是个什么概念?
巨额的利润!
白花花的银子!
不!
是金子,是金子啊!
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喏,此植物名叫棉花。”
齐航见他们兴志高昂,赶紧趁热打铁。
“咦?”
“这东西不是叫白叠吗?”
“齐相公何故叫它棉花?”
立即有人提出质疑。
“不错,是叫白叠,棉花是我给它取得学名。”
“但这不是重点,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它的作用,可不光只是用来观赏。”
“要是按照我教给你们的办法,培养得当,一亩地能够收籽棉上千斤,皮棉四五百斤,那也就是说能够织出四五百斤的布匹。”
“同时,剥离出来的棉籽可以榨油,用以代替菜油点灯。”
要知道现在每斤木棉的市场官收价是三十到五十文,四五百斤棉,那得多少钱?
原来如此,怪不得齐相公刚才会说布价会下降十成,甚至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衣服。
“棉花在南方偏远地区和西域已经有人种植,主要是从弼琶啰大陆引进的粗绒棉和天竺引进的草棉。”
“但由于方法不得当,因此产量并不是很高。”
齐航显然是意识到自己说得榨油,他们好像并没有重视起来。
“天竺?”
“齐相公,那个天竺是不是就是你写得《西游奇遇记》里面的西天?”
说到天竺,不少员外都想起齐航写得那部小说。
“没错,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历史上确有其人,也确有其事。”
“唐僧本名玄奘,跋山涉水,历经艰难险阻,赶往佛教的发源地,也就是天竺国朝圣,求取真经。”
“但内容夸张杜撰,仅供茶余饭后的娱乐,莫要当真。”
齐航正色回答,这个必须得谨慎,否则会被抓住把柄。
“所以小子分析后得出结论,以目前的状况,在大宋最适宜种植的还是粗绒棉。”
“而且这种棉花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非常适合在旱地种植,即便每亩产不出五百斤布棉,二三百斤总也是差不太多。”
嘶!
齐航话音未落,客厅里再次陷入沉寂。
二三百斤?
二三百斤那也行啊!
妥妥的买卖,稳赚不赔!
如果稳定住布价不那么快下滑,那可是将近十贯。
况且还是最劣质的旱地!
如此说来,岂不是变废为宝?
“当然,采取水田排灌之法,产量很可能会更高。”
齐航生怕他们觉得诱惑不够,只能添把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