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好的事,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并且有长期坚持的毅力,才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
1.生活有规律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上班族尽量减少熬夜加班的次数,老年人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有规律的生活是基础,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才能提上日程来。
2.饮食保健
主食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副食以蔬菜为主,瘦肉、蛋类为辅,控制脂肪摄入量,正所谓“粗茶淡饭,健康有源”。三餐定时、定量。控制饮食量,尤其是儿童、孕妇更应注意。
3.坚持运动锻炼
1型患者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低血糖,可采取散步、做操等轻度的锻炼方式;2型患者运动量可稍大些,如快走、慢跑、骑车、打太极拳等。不管哪种运动方式,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锻炼目的。
4.适当用药
各种口服降糖药都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化验血糖、尿糖,以及肝功、血常规等,以免发生不良反应。若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糖尿病并发症,需根据病情增加对症治疗的药物。
5.定时体检
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检查,包括测视力,看眼底,查24小时尿白蛋白和神经系统体检等。
6.戒烟
与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心肌梗死、下肢脉管炎和足坏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7.戒酒
酒会加重糖尿病情或引起低血糖并掩盖低血糖症状,使血三酰甘油和乳酸水平增高。
8.做好记录
最好与医生保持联系,有了解自己病情医生的电话号码。做好各种记录,包括饮食和药物治疗、血糖、尿糖和其他相关检查等。
9.注意卫生
糖尿病人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要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注意口腔卫生。糖尿病人易并发牙周病、口腔真菌感染;女性患者要经常保持外阴清洁,预防尿路感染;讲究脚的卫生,经常检查足部情况,预防足部感染病变。
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一旦确诊为此病,应抱着正确的态度,以充分的自信心去战胜疾病,不能被糖尿病这顶帽子压垮,精神萎靡、过度焦躁、悲观都是不可取的。要学会放松,遇事不急、不怒,保持情绪稳定,大喜大怒会升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