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①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黄鲁直诗②:“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予闻于钱伸仲大夫如此③。今豫章所刻本④,乃作“残蝉犹占一枝鸣”。向巨源云⑤:“元不伐家有鲁直所书东坡《念奴娇》,与今人歌不同者数处,如‘浪淘尽’为‘浪声沉’,‘周郎赤壁’为‘孙吴赤壁’,‘乱石穿空’为‘崩云’,‘惊涛拍岸’为‘掠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生如梦’为‘如寄’。”不知此本今何在也。(《续笔》卷八)【注释】
①王荆公:名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进士。神宗时宰相,推行新法,革除时弊,遭受同时人反对,辞相位。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闭门不言政事,潜心诗文,唐宋八大家之一。封荆国公,世称荆公。著有《临川集》、《字说》等。“京口”句:见《泊船瓜洲》。京口,指长江南岸的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与镇江相对。
②黄鲁直:名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进士。初教授北京国子监,后召为校书郎,修《神宗实录》。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为苏门四学士。著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归燕”句:见《登南禅寺怀裴仲谋》诗。
③钱伸仲:名绅,字伸仲,无锡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知州。
④豫章:指黄庭坚,因黄是江西人,豫章为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向巨源:名□,字巨源(一作“原”),开封人。洪迈撰《三笔》时,即庆元二年(1196)以前,□已辞世。平生作诗数千,集为《葵斋杂稿》,洪迈为之序。元不伐:名勋,字不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政和间,知宁国县事。
【点评】
这一则讲写诗炼字,因为一首诗的字数有限,不论写景、抒情,还是叙事,都需要讲究用字,要选择能足以表情达意的字写进诗句,以求抒发作者情思,增强诗的艺术性。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想念金陵的诗。他正坐船停泊在瓜洲,望着对岸的京口,想到隔过几座山的钟山,那里正是他在金陵居住的地方。又一个春天到来,春风又把江南的河畔吹绿了,可是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到他回去呢?整首诗的情思是由景物烘托出来的,他思念的地方已在眼前,可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他离家已过了一个春天,又迎来一个春天,这样长久,怎能不想念呢?烘托出这层深沉的思念,全仗着“春风又绿”的一个“绿”字,把江南春光明媚的景色充分调动出来,又由景色引发他怀念的情感,同时也牵动起读者感动的心。这个艺术效果,是王安石经过反复锤炼、修改才达到的。比较来看,他起初用“到”、“过”、“入”、“满”,都死板而无生气,而“绿”字却活跃而明亮,有拨动情怀的力量。近又感到“绿”字之前的“又”字,也是不可更易的一个内涵丰富的字,这是王安石一开始就用得好的一个字。不妨试着将其换成“已”字,则是同样的死板而平铺。所以,近读这首律绝,以为“又”字也用得好。
洪迈还讲到黄庭坚的诗句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它们在各种刊本中文字有所不同的状况,这正说明古籍版本校勘的必要,同时也可从中研究黄、苏在选词造句炼字上所下的苦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