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谓范增为人杰①,予以为不然。夷考平生,盖出战国从横之馀②,见利而不知义者也。始劝项氏立怀王③,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④。沛公既先定关中⑤,则当如约,增乃劝羽杀之,又徙之蜀汉。羽之伐赵,杀上将宋义⑥,增为末将,坐而视之。坑秦降卒,杀秦降王,烧秦宫室,增皆亲见之,未尝闻一言也。至于荥阳之役⑦,身遭反间⑧,然后发怒而去。呜呼,疏矣哉!东坡公论此事伟甚⑨,犹未尽也。(《随笔)卷九)【注释】
①范增:居鄛(今安徽安庆以北)人。年七十辅佐项羽称霸于诸侯,项羽尊之为亚父。平生事迹,此则已述。后发怒而去,途中背发疽而死。
②战国从横:指战国时游说六国或联合抗秦,或联合事秦的说客。
③项氏:指项梁,项羽叔父,下相(今山东睢宁东)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项梁与项羽响应,起兵吴中,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怀王。熊心建都盱台(今江苏盱台东北),曾与诸将约,先入关者王,刘邦先入,怀王坚持如约。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尊怀王为义帝,且逼迁都郴县(今属湖南),终击杀怀王。
④关中:指今陕西地区。
⑤沛公:刘邦,沛县丰邑(今属江苏)人。初为泗上亭长,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邦亦于沛县起兵响应,因号沛公。受楚怀王熊心命,与项羽分兵破秦,邦先入秦都咸阳。项羽后入关自据关中,封邦为汉王。邦尽除秦时苛法,安定三秦,与项羽争战,胜而即帝位,国号汉。
⑥宋义:跟从项梁伐秦,梁破秦军有骄色,义劝谏戒骄,梁不听,终为秦军所败。楚怀王命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北去救赵,行军途中,项羽杀宋义,自立为上将军。
⑦荥阳之役:指刘邦被围于荥阳城,提出割荥阳以西讲和,项羽不听,于是相持而战。
⑧反间:陈平向刘邦献计,离间项羽军内关系,刘邦采纳,乃出银子四万斤给陈平,令其使项羽疑范增。
⑨“东坡公”句:苏轼《范增论》文末论曰:“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苏轼文集》卷五《论项羽范增》)【点评】
这是一篇极简练的对评价历史人物的辩驳文章,历来认为范增是杰出人物,但洪迈不同意此说,他以几件历史事实揭示范增只不过是见利忘义的人。
洪迈指出:一是范增开始劝项梁、项羽立熊心为楚怀王,等项羽抢占了怀王的辖地,且迫使怀王迁都,又杀怀王的时候,范增没有尽到臣子维护君主的大道,没向项羽以死相谏救怀王;二是怀王与诸将事先约定,谁先入关中封谁为关中王,结果刘邦先平定关中,就该实践约言,可是范增非但不劝谏照约定办事,反而劝项羽杀刘邦;三是赵国屡次求救,怀王派宋义为大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北去救赵,但在驻军不进时项羽竟杀宋义,自称大将军,范增眼睁睁看着不加阻止;四是坑杀秦国投降将士,烧秦国宫殿,范增都亲眼目睹而不发一言。这几桩事实,《史记》、《汉书》都有记载。洪迈以史实驳辩成说,同时也阐明自己不人云亦云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