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先生与鲁迅先生交往不多,但他一生尊崇鲁迅先生。
根据柳亚子先生的回忆,他与鲁迅先生仅见面三次。这都写于他的《鲁迅先生九周年祭》一文中。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九二八年八月十九日,《鲁迅日记》上是这样写的: “晚柳亚子邀饭于功德林,同席尹默、小峰……亚子及其夫人并二女。”上海素菜馆功德林现仍存在,还是经营传统的素菜。
第二次见面是一九三二年十月五日,鲁迅在日记里亦有记载:
“晚达夫、映霞招饮于聚丰园,同席为柳亚子夫妇,达夫之兄嫂、林徽因。”这一次柳亚子在席间向鲁迅求书,鲁迅于七天之后,即十二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也就是那首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千古绝唱。
第三次相见,据柳亚子说“则在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以后,为了第三国际党人牛兰夫妇在狱中绝食的事情。(按:牛兰原籍波兰。当时国际革命组织之一的泛太平洋产业同盟上海办事处秘书。一九三一年六月在上海被捕,押解南京监狱。一九三二年七月十日鲁迅与柳亚子、茅盾、郁达夫、陈望道等人联名致电国民党政府,营救牛兰。)好像由达夫发起,在虹口的一个什么酒家开了个茶话会,到的人我和鲁迅先生外,有丁玲、茅盾、田汉、洪深、陈望道”等人,当时大家决定打电报向南京司法院院长居觉生抗议。因为柳亚子那时候还是南京国民党的中委,所以“鲁迅先生便要我领衔,我说:‘凭学问,凭道德,凭年龄,都是你在我的上面,你何必客气呢?’……”后来还是以柳亚子为首签发了抗议电报,半月之后,司法院的批示来了,开头便写着“该柳亚子等”如何如何。柳亚子把这事函告鲁迅先生,鲁迅在回信中有一句:“只好一叹了之。”这封信未存。此事在《鲁迅日记》里也无记载。
在柳亚子的诗集里,有好几首是写鲁迅先生的。
一九三一年柳亚子写《新文坛杂咏》,第一个赞扬的便是鲁迅先生。
逐臭趋炎苦未休,能标叛帜即千秋。
稽山一老终堪念,牛酪何人为汝谋。
我见到诗人手书的影印墨迹,开头二字却是“附热”。书于一九三二年。一九三三年一月十九日,鲁迅收到郁达夫交来两幅诗笺,其中一幅便是柳亚子书写的此诗。
抗日战争中,柳亚子于一九四一年在重庆写了《十月十九日为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敬赋一律》:
鲁迅先生今圣人,毛公赞语定千春。
死开铁血鏖兵局,生是金刚历劫身。
团结未坚愁抉目,澄清有待漫伤神。
沪郊展墓知何日,护衬难忘民族魂。
在这首诗里,诗人公表了毛泽东对鲁迅赞誉为“现代圣人”
的事实。这个评价自然是相当崇高的。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诞辰纪念,柳亚子又有献诗一首。诗中有句“定论延京尊后圣”,再一次提到了毛泽东尊鲁迅先生为“现代圣人”。这些事实当为研究“鲁迅研究史”的同志们所重视。一九七一年十月以后,人们传说毛又讲到鲁迅,说过类似的话:如果说中国有圣人,鲁迅是第一个大圣人。我不是圣人,是贤人。鲁迅是我的老师,我是鲁迅的学生。传说若可靠的话,我以为这种评价是可信的,因为柳亚子先生的诗足可作为旁证,说明毛泽东早就尊鲁迅为圣人了。柳亚子歌颂鲁迅先生的诗还有几首,有人据未刊稿已抄载于一九七八年第一期《新文学史料》,此处不赘。
最令人感动的是,近读《柳亚子年谱》(柳无忌编,一九八三年五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次见到柳亚子于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书于沪宁车中之遗嘱一件。盖当时有奸人窥伺,欲加害于亚子先生,借以破坏民主党派与我党之合作。亚子先生书此,以防万一,并严词揭露了敌人。遗嘱中说,死后可立一碑,上书“诗人柳亚子之墓”足矣!但要求墓葬“能在鲁迅先生的附近最佳,我生平极服膺鲁迅先生也”。话虽平凡,流露出的感情却是令人肃然的。这一方面表现了爱国民主诗人柳亚子先生不畏生死的凛然正气,同时也有力地说明鲁迅精神是怎样地影响了鲁迅的同时代人和后代人。
人们将记住,亚子先生是在生死关头,说出那些仰慕鲁迅先生的话的。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