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的祖国》的优美歌声,从少不更事的少年,到青葱的美丽花季,再到历经沧桑的中年,一直激荡着我的心,使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想去看一看这条大河,这条大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我生命的河流,她就是伟大的长江。
金秋十月,正是伟大祖国母亲的生日,我携上母亲,从X城起程,乘豪华游轮畅游万里长江,正好是长江最精华最精美的一段——中游(湖口至重庆)。游轮在暖暖的午后溯江而上,我站在船顶,贪婪地饱览两岸的秀色。在广阔的田畴里有农民在收割,有新建的现代化的厂房在悄无生息地生产着;有恢宏挺拔的新城,有如诗如画的新农村。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有豪华的,也有朴素的。是啊!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这风光就在我的眼前交迭,她是人民血和力量的融合,是梦幻与现实的交汇,更是改革开放30年来伟大成果的展现。
随着游轮的慢慢行走,水面渐渐开阔。我环顾四周,前无尽头,后不见尾,两岸的宽处,有时竟然目力所不及。看着船下翻飞的浪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羞愧之情溢于言表。我们这些在河边长大的“少年”,竟没有真正触摸过母亲河,融入过母亲河,不知道母亲河是如此地伟大,伟大到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条大河相媲美。她的长度虽然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世界第三,可她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中就是NO.1。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长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长江和中华民族不可分。羞愧之余,我心中涌起的另一种情感便是骄傲。作为长江的子孙,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自豪。不是吗?这条大河,她已经成为一个丰满的,让人魂牵梦绕的意象,它不光赋予我以生命,更成为赋予我们生命以意义的图腾,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象征。刹时,她激起我身心的血脉如大潮贲张。我禁不住振臂高呼:都来吧!都来吧!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来看看长江,都来拥抱长江,都来亲吻长江,都来触摸长江。因为她是那样伟大,伟大到可以与日月星辰同辉同耀。她是那样重要,重要到已成为今天我们的生命状态。走进长江,她可以让我们更真切地理解一条大河之所以千古流淌永不干涸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我们的长江魂和民族魂。万里长江万里长,中华民族永不倒。
船行武汉,我看到了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和在蛇山上巍巍耸立的黄鹤楼。我立马想到了唐朝大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飞走了1000多年,悠悠白云下,矗立的是祖国腹地的综合性特大型城市——人民的大武汉。黄鹤楼、东湖、磨山、武汉长江大桥、红楼、归元寺……这些璀璨的明珠,是武汉文化的象征,更是长江的儿子。长江,以她磅礴的气势,托起一座一座像武汉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以她涓涓的细流滋润着宽达180万平方公里的壮丽山河。站在蛇山之上,我仰天长啸,长江啊!你从苍茫浩瀚的雪山走来,你向孕育辉煌的东海奔去。你展示在我眼前的是无边的壮阔,无穷的魅力,无尽的风光。我们赞美长江,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我们歌唱长江,你给华夏子孙无尽的宝藏;我们依恋长江,你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源泉。
傍晚,我从人民的大武汉回到了游轮上,游轮继续前行,两岸青山隐隐,屋舍俨然。火红的夕阳挂在天边,夕阳下是劳作后正在回家的农民;近处,宽阔的河面上,一叶叶白帆张满劲风,穿梭往来,向未来奔走;再近处,水溅船帮,浪花朵朵,好不欢畅……到处是一派和平和谐的景象。这就是我们亲爱的祖国,这就是伟大的长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是啊,生活在长江两岸的人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是多么的幸福安详。因为河清海晏,是我们民族千百年来的期待和守望。历史走到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个伟大的理想:“发展就是硬道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铸辉煌”……一曲曲华美乐章,回荡在万里长江。
入夜,我偎在船弦,放眼长江两岸,看星光点点,看灯火辉煌;听弦歌声声,听涛声阵阵,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多么好啊!我们拥有长江,古老的大地和崭新的世纪,精神的种子在这里茁壮成长。精神是什么?那就是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永不停止的气概和特质。我曾经畅游过世界第一大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神游过世界第四大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但我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神清气爽,从来没有今天这样豪情激荡。因为今天我站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畅游的是我们的母亲河——万里长江。
1956年6月,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当代伟大的诗人——毛泽东在武汉横渡万里长江,一气呵成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游轮沿着伟大领袖指引的航向不断向前,别武汉,过荆州,抵宜昌,进入了长江壮丽的一段——三峡。
长江三峡,山岭连绵,峰峦竞秀,悬崖峭壁如削,怪石奇洞峥嵘,峡内迂回曲折,滩多水急,泡漩翻滚,两岸还有充满神奇色彩的栈道、悬棺,墓葬群和众多的文物古迹。真可谓,三大峡谷景色各异,美不胜收,乘船畅游,宛如置身于长江画廊之中。
长江三峡,不光名胜古迹众多,而且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了世界名人屈原和西汉才女王昭君;文豪诗圣李白、杜甫、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置身于这样的自然、文化和艺术的画廊,怎不令人激动,怎不令人怀想,怎不叫人歌唱。
站在船头,环顾四野,我似乎听见了唐朝的杜甫在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站在船中,我听见中唐的白居易在吟:“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站在船尾,我听见了南宋的陆游在唱:“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我仰目看天,看见了诗仙李白,飘飘而来,高声吟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仙李白在1000多年前的浪漫诗章,早已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千里江陵真的可以朝发夕至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等伟人给我们描绘的宏伟蓝图早已变成了现实。世界第一的三峡大坝,真的截断了巫山云雨,矗立在万里长江中游——宜昌县的三斗坪镇。站在三峡大坝之巅,我的思绪飞速向前。我看见,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指点江山,第一个提出在三峡建坝;我看见,1953年2月,开国领袖毛泽东乘坐军舰巡视长江,再一次提出在三峡修建大坝;我看见,1980年7月12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神采奕奕地视察葛洲坝工程。伟人指引着我们前赴后继建设三峡大坝,根治长江水患。今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终于实现了这个伟大的理想,真是:“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在豪华游轮上,我举目仰望神女真无恙。只见巫山十二峰耸立云霄,海拔高度均在800—1200米之间。我感受到了“峰与天关接”的诗情画意,我看到了神女的绰约风姿。
夔门依旧雄。以雄伟险峻著称的瞿塘峡,两岸山峰的悬崖如同刀削斧砍一般,峰指高天,气势夺人。
白帝成仙境。瞿塘峡西口的白帝城已成为四面环水,绿波簇拥的湖水“明珠”,大有蓬莱仙岛的韵味。泛舟江上,仰望白帝,犹如驶入了人间仙境。
长江啊,你从唐古拉山的沱沱河出发,奔腾咆哮上万里,纳百川、托千帆、聚万众,追寻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梦想。长江啊!你豪情满怀,过千峡、走万壑、荡尘埃、入东海、汇大洋,你演奏的始终是一个古老民族激昂绚丽的伟大交响。作为你的儿子,作为从小喝你的乳汁长大的孩子,真的不能不为你歌唱,从你的优美旋律里,从你的奔放的舞蹈里,我领略了你飞扬飘逸的神韵。我要教我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把你不断传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再见吧!长江,自由的元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的眼前,你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永远的井冈山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这朴素的歌谣,道出了人们对井冈山的多少怀恋,多少景仰,多少热爱。
井冈山啊,革命的山,神圣的山,红色的山,绿色的山;你既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更是矗立在我们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丰碑。
站在黄洋界上举目远眺,我的思绪回到了80年前。1928年8月,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只用两个连的兵力,便打败了国民党一个团的猖狂进攻。当时,年轻俊朗的毛泽东兴奋不已,一气呵成写出了《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岁月悠悠,物是人非,那悲壮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那哨口还在,工事还在,迫击炮还在。伫立在这块烈士鲜血浸红的土地上,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那远逝的硝烟,那隆隆的炮声,那阵阵的呐喊。那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啊!中国共产党领导着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从这里走向瑞金,走向遵义,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进北京城。就因为这,我们没有理由不记住井冈山,记住黄洋界,记住那门生了锈而又立下大功的迫击炮了。
在黄洋界,我久久凝视着那高耸入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轻轻地吟诵起毛泽东描述中国革命希望的华美诗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一种莫名的感动在我的心中涌动,眼里早已是泪花点点。是的,毛泽东,只有毛泽东才有这样的伟大气魄,力挽狂澜,在中国革命处于低谷的时候,看到希望。毛泽东,朱德,中国工农红军,这些伟大的字眼,注定世世代代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永远,永远……
在毛泽东、朱德挑粮上山的小道上,我仔细端详,小道上已经长满了荆蔓,但领袖曾经歇息过的老树,依然生机勃勃,碧绿的树叶,迎风摇曳;虬劲的枝干,恣意张扬。霎时,我似乎明白了一个真理,红军为什么可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打败了蒋介石的800万军队,那是因为,领袖和人民、领袖与士兵始终在一起;领袖和人民、领袖和士兵同甘苦共患难。
在毛泽东倾注过深情的黄洋界,我心潮澎湃。脚下云海茫茫,松涛阵阵,远处的山峰,在苍茫的云海里,若隐若现,好似大海中的白帆,无比的神奇壮观。我似乎听见红军战士因为胜利发出的声声呐喊:“胜利了,胜利了!”我忍不住振臂高呼:“哟嗬,哟嗬,伟大的红军,我爱你们。”这时,我看见,五百里井冈的千山万壑之间,千千万万红军向我奔来。红星和红旗、镰刀与斧头闪耀在中国大地上;蓬勃的那个太阳,升腾在中国大地上。一种深深的感动荡漾在我的心窝。多么好啊!我们拥有井冈山,我们拥有红军,我们拥有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乡谣里唱道:“广州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在歌谣声中,我慕名来到了大井村,来到了位于大井村的一座座北朝南的毛泽东的旧居前。站在旧居前,我一遍一遍地端详,思绪似乎又回到了1929年,那时的这里血雨腥风。敌人疯狂叫嚣:“井冈山的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情况不完全像敌人吹嘘的那样,但斗争却是空前的残酷。在那天空阴霾的1929年,这里真的化为灰烬,留下来的只有半截烟熏火燎的残墙,还有两个毛泽东的忠实守望者,那就是故居屋后的两棵大树,一株是椤木,另一株是红豆杉。这两树亲密无间,形同兄弟。它们也是当年“朱毛红军”的象征。1929年,这两棵大树都被进剿的国民党军队烧成一堆焦木。谁想,20年后也就是1949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井冈山的时候,这焦木竟然活过来了,重新发芽吐绿。1956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两株大树竟然白花开满枝头。1976年,毛泽东逝世,两株大树再度枯萎。粉碎“四人帮”后,又重现生机,现在更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都说,草木无情,而在我眼前耸立的这两棵参天大树,却是太有情义了。这个说法是否是真的已经不重要了,即使是传说,人们也宁愿相信它是真的,因为这两棵树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感情、太多的感恩、太多的表白。这感情不光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怀想,也是对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朱德、彭德怀、陈毅、贺子珍、袁文才、王佐及千千万万红军将士的怀念。正是他们在貌似强大的敌人面前,毫无畏惧,如同黄洋界上的擂木滚石,英勇地阻击敌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才换来了今天的胜利。有一组数字可以见证那段岁月,在1年零4个月的时间里,牺牲的红军战士达4万多人,如今能留下姓名的有15477人,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啊。4万多英灵永远地长眠在伟大母亲井冈山的怀抱里,为伟大的人民共和国埋下了第一块奠基石。先烈有灵,先烈不死。而这两棵大树就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千千万万红军先烈永远的守望。
“井冈山上太阳红,太阳就是毛泽东。万水千山都照亮,照得人心暖烘烘。”这是人民的心声,更是历史的写照。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毛泽东使井冈山名扬四海,彪炳千秋;井冈山使毛泽东振奋崛起。井冈山离不开毛泽东,毛泽东也离不开井冈山。井冈山和毛泽东就是鱼水情深,相互依存。
回忆历史,是为了不忘历史;记住当年井冈山的硝烟,是为了永远的和平。第二天,我慕名来到了北山雕塑园。在那里,矗立着井冈山斗争时期19位主要领导和著名人物的雕塑。他们一个个栩栩如生,神情庄重,眺望着山下生机勃勃的茨坪镇。眺望着红旗插遍,红星闪耀的万里神州。在袁文才、王佐、贺子珍、伍若兰的雕像面前,我久久凝望,他们是那样的年轻,年轻得让我们羡慕;他们是那样无畏,为了追求真理,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他们是那样光荣,光荣成了井冈山的一部分。说到井冈山,我们不能绕过他们,不能不想起他们,不能不记住他们。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井冈山的历史,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袁文才、王佐、伍若兰等当年“死”在了井冈山,却永“生”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入夜,我徜徉在五光十色的茨坪街上,悠悠80多年,时空转换间,井冈山成了不夜城。到处是歌舞升平,无处不在浅吟低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春光。正像伟大领袖毛泽东所言:“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