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卓这个当时的大人物出场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一个当时的“小人物”也是后来的“大人物”:曹操,这段时间在干什么。
在反对征召地方军阀进入雒阳的人之中,最为大众所熟悉的非曹操莫属了。尽管后来曹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魏朝的实际开创者,不管是正史记载,还是民间演义,都流传着许多关于曹操的故事。然而此时此刻,他只是满朝文武当中并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色。
对于曹操其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多如牛毛。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有人说他是奸贼。总之,喜欢曹操的人就说曹操好,不喜欢曹操的人就说曹操坏。
那么我们既然说到了曹操也是反对征召地方军阀进京的成员之一,自然也要对他好好的剖析一番,他为什么要反对何进、袁绍召外臣入京的这个方案,是理性、是情怀、还是利益?
首先,针对何进、袁绍征召地方军阀入京的提议,曹操公开的反对理由是这样的:曹操认为除掉宦官,一个狱吏就够了,何必要大费周章的召外臣入京。简单来说,曹操的意思大概可以解释为杀鸡焉用宰牛刀。那么曹操的这个说法有道理么?
以当时的时局来看,曹操这个说法是标准的偷换概念、避重就轻。的确,要除掉这些宦官,确实一个狱吏就足够了。然而,同样的话你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宦官要除掉何进,一个狱吏就够了,要除掉袁绍,一个狱吏就够了,要换皇帝,下个诏书就够了等等。所以这种说法根本没有什么逻辑性、操作性可言,因为除掉宦官不单单是让狱吏去逮捕宦官这么简单的事情,这是除掉宦官的最后一步,而要达到这一步有多难恐怕曹操自己心里非常清楚。凭什么狱吏就去抓这些宦官,凭什么这些狱吏就不去抓何进,要知道宦官可一直都是挟天子而令不臣的,分分钟都可以以皇帝或者皇太后的名义下道诏书,说某某人是反贼、小人,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而且宦官深居皇宫之中,皇宫是什么地方?是随便一个狱吏就可以进的地方么?皇宫可是皇帝、皇太后居住的地方,守卫森严,任何没有接到皇帝诏书就擅自进入皇宫的人,都可以按谋反定罪,直至灭族。再加上宦官集团在禁军中的影响力,宦官势力有多强大,是不是几个狱卒就能搞定的,大家心里恐怕都非常清楚。
所以,曹操这些所谓的反对征召外臣进京的理由其实就是睁眼说瞎话,完全没有任何的实际可操作性。何进、袁绍等人根本就没有在意他的这种说法,因为这些人其实都非常清楚曹操这套光鲜亮丽的说辞下面隐藏着什么阴谋诡计。
那么曹操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曹操口头的反对理由,纯粹就是一句空话,几乎可以等同于玩笑,算不上什么正当理由。然而曹操的态度却是明确的,那就是他反对征召地方军阀入京,只不过真正的理由,他没有说出来,恐怕也不能说出来。
同何进、袁绍支持地方军阀进京的理由一样,曹操反对地方军阀进京,其实也是基于自身家族政治利益的考虑。就像何进、袁绍对外的宣传说召军阀进京是为了向何太后逼宫,同意肃清宦官的提议。曹操之所以给出这么一个毫无意义的理由同样也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已。
那么曹操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首先要明确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曹操的政治立场是什么。关于这个政治立场,我们在介绍西园八校尉的时候提到过,曹操在刘辩和刘协之间是支持刘辩的。那么曹操为什么支持刘辩呢?
先看看曹操在支持刘辩的集团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曹操支持刘辩,所以他和何进、袁绍等人自然就隶属同一个政治派系,然而在刘辩登基之后,何进、袁隗成为了外朝的辅政大臣,袁绍也被提拔为司隶校尉,他的弟弟袁术又接替了袁绍原来的位置,成了虎贲中郎将,其他支持刘辩的士族成员们也有许多获得了提拔和晋升,那么曹操呢?他所属的政治派系获得了胜利,他有什么收获么?
答案是什么都没有,曹操依然继续担任自己原来的官职,就好像这场胜利和他没有什么关系。当然了,即使曹操站队正确了,也未必马上就可以获得提拔,也许过一段时期,他也会被调整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然而在这种新帝登基,大发红包的情况下,曹操居然什么都没有捞到,至少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曹操与何进、袁绍同属于支持刘辩的势力,然而他们却并不是一路人,自然也就不会成为第一批受益人了。
那么曹操到底是哪一路人呢,他的背后到底是谁在撑腰呢?
答案就是宦官。曹操的祖父曹腾就是汉朝有名的大宦官,这点大家都是了解的。所以曹氏家族的发起完全就是依赖于宦官势力。事实上,曹氏家族在曹腾死后一直依附的宦官势力就是曹节集团。曹操的父亲曹嵩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以及太尉的职位,先是九卿,后是三公,位极人臣,这些都和宦官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包括曹操本人的仕途也是在宦官们的运作之下而步步高升的。
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可谓权倾朝野。前面提到过,汉桓帝、汉灵帝都是在宦官们的拥立下继承皇位的,试想,如果宦官们没有掌握强大的政治、军事资源,又如何能够拥立新君。所以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我们就会经常看到宦官拥立新君、宦官诛杀外戚权臣这样的政变大戏。
而曹操家族所依附的这个曹节集团,其形成的渊源就是拥立新君和诛杀权臣,这些人因为共同拥立汉灵帝刘宏继位,又合力诛杀了外戚权臣窦武,从而形成了一种政治上的生死同盟。在汉灵帝执政的中期,何氏入宫,由于何氏为人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刻意的团结这些手握大权的宦官头目,而她又生下了一个皇子,可以成为这些宦官们未来的政治依靠,所以这些宦官们为了在汉灵帝之后继续能够维持自己的权力地位,就逐步靠拢到了何氏一边。并且还将她推上了皇后的宝座。而此时曹节已死,曹节集团的余党王甫、赵忠、张让等人也继续和何皇后保持联盟的态势。
曹操家族直到此时此刻,其背后的保护伞依然是宦官势力,那么曹操反对地方军阀入京也其实就是为了和他背后的势力保持政治一致罢了。因为宦官势力是竭力反对地方军阀进京的,前面已经提到过,宦官集团和凉州系的军阀有历史恩怨,而且宦官们目前可以凭借自己掌握着禁军而在雒阳城内保持一定的武力优势,然而一旦地方军阀带兵入京,这种优势就不存在了,至少是要大大的打个折扣。
其实,曹操的这种奸诈本色,在他刚刚步入仕途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曹操担任的第一个官职是雒阳北部尉,负责雒阳北部地区的治安。上任没有多久,他就制造了棒杀蹇图的事件,现在有一些人认为这体现了曹操本人的正义感和执法严明,而事实上,我们只要稍微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出来这件事情其实另有千秋。
曹操杀死蹇图的确是得罪了蹇硕,但是这个行为和曹操的政治立场是完全吻合的,因为曹操所依附的是曹节一党,本来就是和这个蹇硕属于宦官内部两股不同的势力。当时在宦官集团内部,曹节余党例如张让、赵忠等人是一股力量,而蹇硕则属于后起之秀,是汉灵帝所培养起来的一股宦官中的新兴力量,和张让这些老一代宦官势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而且后来蹇硕也正是被张让、段珪等人所杀。很难说杀死蹇图的背后是不是张让等人想要借曹操之手敲打蹇硕。
而且曹操要做官,就还要融入士族集团,所以他也必然要向士族集团示好,那么杀死蹇图也可以起到向士族集团示好的目的。再加上蹇图犯了宵禁令,杀死他本身也是执法严明的体现。所以曹操这可是一棒三雕,初入官场就表现出了他的老练与狠辣。
曹操的背后是宦官势力还可以从他的另一个提议上明显看出来。那就是曹操反对肃清宦官的行动扩大化,曹操给出的理由当然是冠冕堂皇了,他认为宦官之中也有好人,只需要把几个有罪的宦官法办就可以了,没必要牵扯无辜。这个理由看上去真是非常理性,非常务实,简直好的不能再好。然而这种理由忽悠一下老百姓还可以,对于何进、袁绍这帮人精明显就不起作用了。你曹操说的好听,把几个有罪的宦官法办,其余的人不过问,那么你说说,到底谁是有罪的宦官,宦官中哪些人是好人,哪些人是坏人,是不是和你们曹家关系好的那就是大大的好人,和你们曹家关系差的,比如蹇硕那帮人就是坏人。所以曹操给出的这个理由,经过自动翻译进入到何进、袁绍的大脑时,就变成这样一句话:宦官中有的人和我曹操是一伙的,你们不要动他们,至于蹇硕那帮人,当然要杀掉。
所以曹操反对地方军阀进京,反对肃清宦官运动扩大化,其实都是出于自身家族利益的考虑,谈不上什么理性或是正义感。同样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如今内、外朝分裂的局面下,身处外朝的曹操自然难以获得这些外戚、士族们的青睐而第一时间谋取高位。当然了,曹操的奸雄本色也从他的这些操作中逐渐显露出来,在东汉末年那个政治动荡的年代,或许只有曹操这样的人,才能够生存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