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走走”这应该是一句极平常的话。比如“晚饭后出去走走吧”,由于太平常,太爱说,这句话以至于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身体需要茶余饭后出去走走,散步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当然,如果是携家人一起,那更是一种温暖与平实的生活境界。而“出去走走”,不仅仅局限于散步这样的内容,也应该是出门旅游、漫游天下的意思。当然,这样的出去走走,那就是更高一层意义上的生活境界了。
有一个突然有了一笔巨款的朋友,在买房买车之后说,现在什么也不缺了,就缺去满世界转悠了。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出去走走”应该是生活的最高甚至是最奢侈的享受之一。所以,一些人在能够温饱之后,大多会向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在他人他乡的生活里,或作为比较,或作为借鉴,或作为感受,从而去丰富去审视自己的人生。这些人也不一定是有很多钱的人,他们只是一种向往,一种可以冠之以心灵不俗的向往。
的确,不出去走走,你就不知道丽江古城构造得有多精巧,东方电视塔是多么的高耸;不知道青藏铁路延续得有多艰难;不知道三峡那150米以上的蓄水位置是多么的激荡人心;更不知道北京乃至于那一片与俄罗斯接壤的土地竟是那么斑驳,而走过这一片斑驳之后的西伯利亚一直绵延到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原来是如此郁郁葱葱;当然也不知道莫斯科的垃圾桶与街角满是酒瓶,从而感叹国人是那么的秀外慧中;还有,不出去走走,你不会明白美国佬为什么要打伊拉克,不明白巴勒斯坦为什么老是喜欢用自杀式的人体炸弹……
记得在一次去俄罗斯的团队里,30人的队伍中60岁以上的就占了6个,最年长的已经73岁了,而比这个73岁的老人还让人感叹的是一个来自甘肃,一个来自于大连的两个年过60的老妇人,她们没有人陪伴,都是看了报纸上的广告后跑到北京来参团的。
我曾经好奇于那个来自甘肃的老妇人。这个朴素得如同一个饱经风霜的农妇的旅行者是一个退休教师,随身的物品就是一个不大的手提尼龙袋。在整个旅行途中,什么消费也没有,即使是买一个明信片,更不说照相,根本连照相机都没有,但就是那么专注地屁颠屁颠地跟着导游跑。我试着与之攀谈,她说每年她都会去一些地方,她已经去了国内许多地方了,但这是她第一次出国,就因为到俄罗斯没有关于年龄上的额外条款。
我想,无须问她为什么这样喜欢出去走走。或许了解世界太多的层面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而每一件事情也不是走马观花就能够了解透彻的,但无论你承认否,把有限的生命空间放大,最好的方式就是出去走走。
曾记得一位波斯诗人把人活的时间界定为90岁,然后他将人的一生分为三段,第一个30年用来掌握知识,第二个30年用来漫游天下,第三个30年用来写作。如果真是那样,我愿意以每个阶段减少10年为代价,而待在第二阶段里。
呵呵,趁着能够行走,趁着有时间行走,趁着为一次出游不至于食不果腹,让咱们好好地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