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比入良心”,是我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没有问过是“比入”还是“譬如”,还是“比如”。但从我们常德人说的北方方言来听,一定是“比入”。乍一听这话有些文法不通,但仔细地拐几个弯儿,就会觉得十分的有意思。“比入”就是“比进去”的意思,进入了良心这个层次,这不就是进入了普通人的最高层次吗?
在这个世界上,在普通人眼里,良心是第一位的。普通人不会轻易地想到高尚、道义这样的词义,普通人只知道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是为众人所不齿的,良心是普通人评价好人坏人的标准。
那么“将心比心,比入良心”这句话的意思,大约是能够“将心比心”的人,就是有良心的人;再不就是,心与心相比,就“比进”了良心的境界了。反过来说,不能进入良心这个境界的人,就是不会“将心比心”之人。这样的语言平淡如水,却可以引发很深刻的道德情操上的思索,玩味起来很有几分哲学上“换位思考”的意蕴。
那日,在公共汽车上,见一老者上来,接近老者的那些坐着的青壮年,没有一个有想让座的意思。老者那斑白的头发,那羸弱的身躯,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年迈的父母,如果这个老者是我们的父母亲的话,我们能忍心不让座吗?我当然是给老者让了座,老者十分地感激,可是老者的感谢令我惭愧,我让座的起因也只是想到了自己的亲人。还有,每当看到孕妇、看到抱小孩的人,我都会让座,但出发点还是—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一个孕妇,一个抱小孩的女人,我曾希望有人能给予我这样一些力所能及的呵护过。当然,还有残疾人,还有病恹恹的人,那完全是出于于心不忍。
虽然,类似这样的举动首先是从自己的心理安宁上出发的,应该说这已经进入了“将心比心,比入良心”这个层次了。在很多的时候,没有人强迫你做什么,但我们的良心在引导我们该怎么做。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随时听从良心的导引,那么我们都是好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没有坏人。
当然,看待良心是有角度、有深浅层次之分的;运用良心也是分场合、分得失的。比如,一个小偷偷了一个钱包,只是拿走了里面的钱币,而花上个几毛钱,将失者的身份证、股票卡寄回给失者,失者也会说这个小偷还有点良心,尽管,这恐怕只是失者退而求其次的一种说法。
但无论怎样,我认为,如果还能掂量“良心”二字,就说明于人于己都不至于太坏。
曾经读过一部雨果的小说,书名不记得了,只记得里面写了一个杀人如麻的头目,在快要被人毙命的时刻,他放火烧掉了住所,准备从早就挖好的地道里逃命时,在火势蔓延的房子里,他听到了作为人质的孩子的哭声。在那一刻,他放弃了逃命的机会,毅然地去救了孩子。虽然,他理所当然地要上绞刑架,可是在他上绞刑架时,我流泪了。或许,作者只是描写人性复杂,坏也不会坏得没有一点良心,好也不可能没有一点瑕疵。但是,由此观之,这个世界上只有良心是最宝贵的,良心可以使坏人也变得有些可爱。
但愿我们所有的人在每时每刻都能“将心比心”,那么也就“比入良心”了。良心是珍贵的,一个有良心的人,或许会吃一些表面上的亏,但他的灵魂一辈子都会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