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
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
在现实生活当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缺少的不是雄韬伟略的战略家,而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缺少的不是各类管理规章制度,而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古人说得好,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不做也是不能成功的,那些常常游手好闲的人,他的成就肯定不会超过常人多远。古人还说,忽视小事,专做大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不如做小事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小事来得频繁,办事所花的日子也多,积累起来数量也就大;而大事则来得稀少,积累起来数量自然也就小了。
积累,一件又一件小事地去积累,直到有一天,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比如雷锋,他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珍惜每一件小事,把每件小事都当做一个新的出发点、当做一件大事来看待,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谁又能怀疑他的伟大呢?所以,伟大的其实也是平凡的。
一天不是一周,一周不是一月,一月不是一年。一周需要7天才能构成,一月需要4周才能构成,一年需要52周才能构成。每一年积累,不如每季度积累;每季度积累,不如每个月积累;每个月积累,不如每一天积累。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几件事情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从搬运工到哲学家,从奴隶到将军,从凡人到伟人,都不是一天、一月,甚至一年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长期的追求、长期的积累、长期的磨炼。
也许一个穷人,会因为某种机遇一夜之间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但一个搬运工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凡人成为一个伟人举世闻名,则绝不是某个机遇的缘故。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行动,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不断地积小步,才有跨大步的力量。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根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做。教授看着每个学生都把手指伸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忍着呕吐的狼狈样子,微微笑了笑说:“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紧接着教授又皱起了眉头,“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有注意到我伸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力,这种功力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谈到日积月累,就不能不涉及习惯,因为人的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所以,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之外,还应该搭上习惯这一成功的快车,实现自己的目标。
“自立者,天助之。”这是一句很好的格言。上天从来不会帮助懒汉。没有平时的积累和总结,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失之交臂。比如,企业营销和策划的时候,常常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产生创意。一般来说,这个时间为短短的3天,如果3天过后还不能有创意的话,那么花再多时间去想也是枉然。但是你要知道,做这一行的人都相信“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立即产生杰出创意的能力”。这不是很矛盾吗?其实不然,如果你知道他们在平时做过多少次的调查、记录过多少次自己新奇的想法,你就会明白,如果平时不去积累素材,要在瞬间内产生伟大的想法都是痴人说梦。
另外,在你看来也许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有心人而言就是难得的机遇,也就是说,即使是机遇,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见、抓得住的,这需要平时积累的一种高素质。
某学校招聘教师,要通过试讲从几名应聘者中选出一名。几位应试者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因为校方在最后一关试讲中只选择一个。
铃声响了,一个个试讲者分别微笑着走上讲台。师生互相致意后,开始讲课。导入新课、讲授正文、总结概括、复习巩固……各项工作进行得还算顺利。为了避免满堂灌,有一个试讲者也效法前面几位试讲者的做法,设计了几次并不高明的课堂提问,但效果一般。下课时,比较自己与前几名试讲者的效果,这名试讲者估计自己会输。谁知,第二天他即接到被录取的通知。惊喜之余,他问校长为什么选中了他。“说实话,论那节课的精彩程度,你还稍逊一筹。”校长微笑着说:“不过,在课堂提问时,你叫的是学生的名字,而他们却叫学号或用手指。试想,我们怎能录用一个不愿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教师呢?”
叫学生的名字而不是学号或用手指,事情虽小,却反映了讲课者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一片爱心。同时,对于应试者来说,记住学生的名字,也是一种应试准备,而且是更精细的准备。正是这种细节上的准备,使他与其他应试者区别开来。而我却经常犯类似的错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把知识从“粗”化“细”,使之由难变易。我在新授《价值规律》一课时,由于概念性的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的东西听起来也比较空洞,高一的学生一般难以透彻理解。因此,在讲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坐标轴,X表示时间,Y表示价格,然后列举西瓜这一商品,并在不同时间点标上相应价格,最后将这些点连起来,一个“价格波动图”就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直观的展示,学生已经对价值规律有了基本的了解。最后我就有目的地问了三个问题:价格为什么会波动?价格是怎样波动的?价格的波动趋势怎样?通过这一系列的启示提问,学生便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了本节知识。该课的成功完成,学生们的轻松掌握,给我的启示是要做教学上的有心人,注意观察学科知识特点,适时把各科知识联系起来。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做,花大力气做,把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细致严谨。比如备课中的问题设计,问什么问题?怎样问?何时问?都要进行慎重的考虑和选择,争取使每个问题都问得有价值,有针对性,提高实际的课堂效度。同时,也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因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最后,我们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教育管理学生。只有了解自己教育的对象,才能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这就要在平时课堂上和课间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等细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各自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只有注重了这些细节,教师的自身发展才是真实的、均衡的。
教师发展了,学生发展了,学校也就发展。因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因此,要积极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一个班要教好,成绩要搞上去,就必须做到位。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有可能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在工作中,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会总是尽自己所能力求完美,而不久周围的每一个人也会感染这种热情。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如果我们在平时工作中都能严格要求,都能在工作中注重细节,每做一件事都能深思熟虑,那么这种用心工作的作风,就会对我们周围的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使得我们的这个集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将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开创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