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说,有本事要让别人去说。一个真正有“心机”的男人是不会自吹自擂的,因为别人的眼睛要比你的眼睛亮得多。
一个男人拥有高智商、强能力,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说,这是上天赐予的良好天赋。有了它,便可以在社会竞争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然而,由于事物的复杂多样,环境的不断变化,在某些时候,利与弊会不知不觉地转换。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以清醒的头脑注意了解自己,掌握对方和周围环境,掂量利和弊,而不是一味地以一般的经验办事。
《阴符经》说:“生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伏藏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可乘之机;而另一种,也是更高明的———“藏巧”。
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臣子招致杀身之祸。懂得适时地“装傻”,既能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从容地观察形势,实在是一种聪明之举。西汉名将卫青以知礼退让、谦虚谨慎的品德而获得汉武帝的信任,从而能够善始善终,明哲以保身。
卫青受命于汉武帝,曾多次大败匈奴,使长期侵扰北方疆土的匈奴闻风丧胆,不再有力量入侵汉朝。卫青可谓功高名震。然而在这样的功劳和荣誉面前,卫青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点也不骄傲。
在卫青统领部队大战漠南,重创匈奴右贤王后,卫青将属下有功之将上报汉武帝,对他们按功行赏。汉武帝在赐予卫青八干七百户食邑的同时,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列侯。卫青却再三推辞,坚决不受。后来汉武帝按照卫青的意见,对这次跟随卫青作战有功的将士按功封了爵位。卫青因自己淡泊名利,关怀将士,将士都乐意跟随卫青转战疆场。因此,卫青所率的军队战斗力非常强。
卫青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很注意团结同事部属,但是他却不结党营私,培植个人势力。作为一个臣子、将领,其职责就是奉行君王法令,忠于职守,不应该私自招人养才。卫青此举,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他所以能够长期担任要职而不被皇帝猜疑,是跟他能够明哲保身有关的。
树大招风。在大功重赏面前,或身居高位之后,更要善于“藏巧”,切莫妄自尊大,以免功高震主,引火烧身。
“精明”这个词,在上海话中男有一个相应的字眼叫“门槛”。上海人对处事精明过人者往往称之为“门槛精”;反之,则是“门槛不精”。然而,何谓“门槛精”,又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与此同时“精明”而不聪明又是不少外地人对一部分上海人的评价。当然,这种不聪明的“精明”,实在算不上是真正的精明。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精明呢?
外相敦厚,待人处世绝不以精明自居,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傻乎乎,但骨子里却是十分精明者,这种人,往往让人产生一种高度的信任感。这种精明,是最高层次的精明。所谓“精明不外露”,以及“大智若愚”,就是这个意思。
有时候,装傻并不代表你的智商低、能力弱,而是你适应环境、掌握对方的一种手段。
你新进入一个机关,一切都是崭新而陌生的,这一阶段你最关键的任务并不是创出什么大的成绩来,而是要实现与领导和同事的人际磨合,为其所容纳。你莫要把力气用错了地方。只有先站得住脚,你才能够谈得上干事业。
要知道,领导往往喜欢谦虚的下属,而不喜欢爱表现自己的下属。下属如果急于表现自己,会让领导觉得你好出风头,有个人主义倾向,不利于机关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因而他肯定不会支持你。此外,急于表现自己,往往会使你得罪同事,由于领导要依靠这些熟悉情况的人干工作,为了照顾一下他们的情绪,他很可能会批评你,给你一些小的教训,作为警示。
初来乍到,你不要过分表现自己。你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使自己显得比别人更能干、更高明,但这只会增加同事的威胁感。他们会联合起来对付你,使你陷于孤立窘境,甚至在领导面前说你的坏话。
独立的见解是一个人胆识、经验、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反映。领导决策时很希望下属出谋划策,想出一些“点子”供他参考。当然,这些见解并不一定被采纳,但它至少可以启发领导的思路,帮助领导修正他的决策。你要恰如其分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有这样,领导才能重视你。而对有明显缺陷的领导,积极配合其工作是上策。
有些领导原来基础就较差,专业知识不精。这样的领导,在下属心目中的位置并不高,但对下属的反映却格外敏感。你不妨抓住领导的这一弱点,借鉴他多年的工作经验,以你的才干弥补其专业知识的不足。在服从其决定的同时,主动献计献策,既能积极配合领导工作,表现出对领导的尊重,又能适当展现自己的才华。
一般情况下,领导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才华出众的“精英”型下属身上,他们服从与否,直接决定领导的决策执行水平和质量。所以,如果你真有能力,正确的方法不是无视领导,而应认真去执行领导交办的任务,妥善地弥补领导的失误,在服从中显示你不凡的才智,这样,你才能获得比他人更多的优势。
刚走上岗位,往往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工作阅历,许多事情还不知道、不明白或看不破、看不准,因此,你急于表现自己的行为只能显示自己的不成熟,并不能产生慑服众人的效果。甚至你的某些自鸣得意的小花招也逃不过领导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