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煎熬也是幸福
填写完志愿,接下来是更长的等待,等待着成绩的下达,等待着录取信息的公布,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煎熬,比起考试前是更是让人焦躁,考试前一直浸泡在学习的氛围中,心是满的,而此时的心是空的,所以很多人才会感觉非常的困乏和无力。
柳怡回到家之后也是无所事事,平时喜欢看一些书籍,而现在也没有多少心情,自从考完试,柳怡消瘦了许多,这和大家的认知有些相反,在大家的认知中,考完应该是心情愉悦,茶饭也会比平时多上几分才是。然而,在柳怡身上更多是的是对未来未知的恐惧。高考、就业都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我们从一个节点跨国,还未进入新的征程时,这才是最黑暗的时间段,甚至可以毁掉一些人。
最终,在等待中,柳怡选择了旅行。其实很多时候,面对等待,有些人为了等待而等待,在结果到来的这段时间里,做着与将要到来的事情无关的消磨,这是最劣质的等待。然而,旅行,却给了这个黑色领域一个灰色的地带,旅行时对我们人生长河的滋润,于生命有益便是好的。
柳怡,去了上海,在上海他没有去东方明珠,没有去南京路步行街,更没有去一些名人故居。他去了学校,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到上海交通大学,他感受着高等学府给他带来的精神洗礼,古树、古楼、新校区新气象都冲击着柳怡的神经。他想拿起自己的画笔,去留下这幸福的感受,然而当他拿起画笔的时候竟然无法下笔,最终还是收起了笔,继续穿梭在名校校园。
接连着,柳怡去了北京、天津,一个人的旅行,确充满幸福。
转眼十多天去过,成绩也即将可以查询,而同样在这段旅行中,柳怡听到了一个令人悲伤的事件,一个同学以为帮家里打农药,中毒而亡。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是无尽的惋惜和同情,柳怡也暗自叹息生命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
6月25日,成绩可以查询了,那个时候柳怡还在天津,就住在天津大学旁边的一个旅馆里,他找了一家网吧,进去,打开电脑、网页,心跳不断地加速,似有从口中跳出的感觉,呼吸也变得艰难,首先是成绩总成绩588分,柳怡看到这个成绩内心开始平静了下来,当看到录取分数线柳怡更是欣喜,理科一本567分;文科一本552分。郑大这下稳了,没准还能有个好专业。柳怡有些兴奋,电话给了父母,就去火车站买了票回家。
回到家后,陆续听到了大家的成绩,首先得到的是刘锦曦的消息607分,而且是在英语只考了90多分的情况下,这次班级的英语平均成绩是122分,这个90多分实在不够看,所以也就成了谈论焦点。而其他的成绩也渐渐流出,杨静626分,果然是班级第一,而本次学校最高分是682,其他消息也很多,只是柳怡记不得了,只知道班级这次一本上线30多人,本科上线80多人,算是不错的成绩了,无论班级还是柳怡。
而加下来又将是漫长的等待,因为成绩出来,只是对自己估分赌局的开盘,而学校录取情况,才是最终的赌局。而此时距离高校录取还有20天左右,这个等待对柳怡、刘锦曦这样高出往期录取线很多的情况下是不担心的,最多也就是期盼自己报考的专业能够顺利录取,而对于其他一些人,比如杨静,比如张涛(按照刘锦曦建议报考的华中科技大学)他们是最紧张的却在这接下来的20天,只是柳怡无法感受,只是听说张涛时不时在骂刘锦曦,因为估分时张涛本来是感觉自己考不到一本线的,所以很随意的报考了华中科技大学,但但成绩出来后,张涛郁闷了,他的了572分,在他看来本可以报考郑大这样学校的,这下估计一本是没戏了。
时间本没有快慢,只是不同的感受罢了,20天也很快过去,本科一批的高校录取线出来了,柳怡没有任何悬念,他被郑大录取,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不好不坏的专业是自己第二专业的选择。刘锦曦矿大安全工程学院,据说本来可以进孙越崎学院(一个特殊基金支持的学院),只是他感觉有些奇怪,没有同意。柳怡也从刘锦曦那里得知,杨静被郑大提前批录取,听他的语气是有些郁闷的,不知道是因为杨静这个分数浙江大学也可以录取的惋惜,还是自己本可以进自己喜欢的同济大学而惋惜,还是没能够和杨静一个学下而惋惜,这也许只有刘锦曦自己知道。
接下来听到的消息就是断断续续的:
张涛被录取了;
英语刘老师请大家到家里吃饭,去很多人;
罗蒙、齐露在安徽一个被北京交大、一个被厦门大学录取;
学校把这次被重点大学录取的学生名单挂在了南北两个大门的旁边;
莫文山去古巴留学了;
方琦怀孕了,据说男朋友是隔壁班的老王;
。。。。
这些消息通过人们转递着,不知道是真是假,只是柳怡很多人都再也没有遇见过,也至今再也没有去过高中学校,虽然听说学校有过搬迁新校,然后新校又被卖掉,许多年那些挂在校门口的名字都没有被拆除。
高考的这段故事终结了,我的这位朋友给我说这些的时候,眼睛充满了回忆和幸福,也许很多人的高考经历比他要丰富或者是更加有故事性,比如我自己的高考就比他多出一些出格的故事,但是我依然决定把他的故事写出来,因为他才是多数人的故事,是最清晰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