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1926—年)理论物理学家。美籍华人。50年代与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李政道是理论物理学家。科学家都爱好读书,读书是基础,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加固自己的基础,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也许是李政道成功的一大原因吧!
身边除了一箱书外,其他都丢失了
李政道出身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少年时代,他就有股喜欢动脑筋、酷爱钻研问题的“傻劲”,以读书为乐,常常埋头读书,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只要一看到书,其他一切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有次,母亲为他准备好洗脚水,又怕他忘记,使水放凉了,便叫二哥去催促,李政道放下书后,却不知道应该干什么,见水盆里有水,便将手放在水盆里搅一下就算了。
抗日战争时期,李政道与二哥转移到浙江、江西去读书,临分手时俩人把家里带出来的钱、衣物、行李一人分一半,后来浙赣战事吃紧,李政道到龙泉找到二哥,身边除了一箱书以外,其他都丢光了。其后,兄弟俩屡次在战乱中离合,每次李政道都是把衣服等丢得精光,但是书却一次比一次多。李政道在江西联合中学毕业后,跑到柳州找到正在广西大学读书的二哥,一下火车就发出了求救电话:“二哥快来,我要饿死了!”原来他又是什么都丢光了,腹内空空寸步难行啊!此后,不管他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如何优异,家里人都叫他“三糊涂”,因他排行第三。
凡潜心读书和科学研究的人,心中被许多宇宙间的奥秘所充满了,所以往往对身边琐事反而搞不清,落得个聪明又糊涂的评语。
在诺贝尔奖学术报告会上谈了《西游记》故事
在江西联合中学读高中时,李政道就对数学、物理很有兴趣。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当时由于师资匮乏,学校聘请不到数学和物理教员,就让李政道给同学们讲这两门课。李政道一面自学,一面给同学们讲课,遇到问题,就拜能者为师。有时为了搞清一个概念,常常钻研到半夜三更。由于他备课认真,讲解浅显通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段当“小先生”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要做先生,先要做学生。
李政道主张博览群书,中外历史、现代文学、古典作品,无所不阅,还喜欢读科学幻想小说,认为这样可以增加知识面,扩大视野。他曾谈到自己读书体会:“看书不要限于科技书,还可以看文艺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等,这样有好处。我从小就喜欢看书,杂得很,什么书都看。有一本叫《会跳舞的蜜蜂》,讲蜜蜂用跳舞划圈来表示蜜源的距离和方向,还发现蜜蜂的眼睛能感受偏振光。还有《1,2,3……无穷大》和费米夫人写的《原子在我家中》,也很好看。”
李政道对中国古典文学也是很熟悉的。在成名之后,他还时时看《三国》、《水浒》和《西游记》这些书,并应用于演讲。1957年,他荣获诺贝尔奖。在诺贝尔奖学术报告会上没有按惯例讲获奖项目,却讲了《西游记》故事。他说:“孙悟空尽管一个跟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是翻来翻去,还没有翻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我们在学术知识的研究过程中,可能作出进展,但我们必须记住,即使我们翻跟斗,翻到如来佛的手指根上,我们距离真理仍然是极其遥远的。”
艰苦的学习环境能锻炼人的意志和毅力。对此,李政道有很深的体会。他曾说过:“我每天睡得不很多,中午不休息,这倒是习惯。”他在浙江大学、西南联大读书时,条件十分艰苦,校舍拥挤喧闹,同学们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专心读书和思考问题的安静场所。然而,就在这种异常困苦的环境里,浙江大学培养了不少很有成就的青年。李政道回忆说:“我在浙大学习时的条件十分艰苦,物理实验是在庙里做的,教室和宿舍就在会馆里。一下雨,满街泥泞。白天就到茶馆里看书,作习题,泡一杯茶,目的是买个座位,看一天书,茶馆里再闹也不管。”许多年以后,李政道成了世界级的物理学家,忆及往事,他很感慨地说:“那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因为仪器不好、设备不好有比别人差的想法。到了国外并没有自卑感。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还造就了许多人才,杨振宁、朱光亚、唐敖庆和我等人,都是那个时候培养出来的。最重要的是人,不是条件。”
对于读书的重要性,李政道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常说,人和猴子最大区别是:猴子的每一代只能通过细胞来遗传,它们的个体每一代都得从头学起。而人类则可以用文字记载前人的知识,一代一代地积累起来,汇集成本,读书就是掌握前人的知识,非常重要。
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李政道治学的特点是既重视基本训练,更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他在传授学问的同时,还循循善诱地指明学习努力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经常向年轻的科学工作者谈自己几十年读书和研究工作的体会。他说:“一个人做研究工作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不必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别人已做过的工作,只要了解他在干什么,他的弱点是什么就够了。而需要知道的是目前已有的先进科学方法,重要的是要了解哪些是科学的重点,这些重点中又有哪些是他人还不清楚的,还有严重问题的。要下决心走自己的路,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这才能做出开创性的工作。”
认认真真地读书,努力不懈地工作,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使李政道在科学事业上不断有所建树。他说:“做事情要认真,一件事情要做得好,在做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认真。念书要把书念好,做实验要把实验做好,打球要把球投中。在开始从事一项工作的时候,你可能会想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但是做起来以后,就要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把它做好。搞科学也像打球一样,在投球的时候,运动员想的是如何把球投中,不能在这时还胡思乱想。”
李政道曾这样谈及自己的治学之道:“要下决心走自己的路,才能做出开创性的工作。这就好像一个人关在黑屋子里找门。要找到门,你就得动手去摸,这里摸一摸,那里摸一摸。这时,你的头脑必须是很清醒的,有很强的判断力。摸得不对,及时离开。摸到苗头,就认定不放。这样,一旦摸到门,打开它就并不十分困难了。而打开大门之后,必然是山清水秀,一片光明。这也是我们科学工作者探索世界奥秘的无穷乐趣。”
这些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的谈话,给人们如何对待读书、如何对待科学以无穷的启迪。
严伟海南汇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