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5900000079

第79章 朱光潜值得读第二遍的书,才是有价值的

朱光潜(1897~1986年)美学家。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和《西方美学史》等,著作辑为《朱光潜全集》。

朱光潜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美学家,他一生读书、写书、译书和评论图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80年代初,他在与后学者谈话、通信时,引用了自己所写的一首诗,这也是他八十年读书和治学经验的总结:

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

坚持马列第一义,古今中外须贯通。

勤钻资料忌空论,放眼世界须外文。

博学终须能守约,先打游击后攻城。

锲而不舍是诀窍,凡有志者事竞成。学古文别无奥诀,只要熟读范作多篇

朱光潜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家乡安徽桐城乡间度过的。桐城是桐城派的发源地,读书氛围浓厚,但所读的仍是代代相袭的古文。朱光潜六岁读书,跟着处在八股文与经义策论交替时代的父亲,读了十年古书,如四书五经等。他后来追忆当时所读的书,“他们读什么书,也就希望我读什么书。”

早年读书,有似小和尚念经。读书就在于“读”,师长带同子弟跟着读,所谓是“读书用目有时不如用耳,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此期间,他随着父亲读了很多书,但很多都记得不熟,记得最熟的只是《论语》,另外一部《诗经》,那是听旁人读时觉得悦耳而牢记的。

儿时的背书并非一无是处。后来他对青年说,“我现在所记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意味确是深长。”胸中有书,可以不必另找案上书,所以当他中学时期,作文总是全班第一全校第一,有时居然仿作欧阳修、归有光的文风,惟妙惟肖,真伪莫分。同学请教写作窍门何在,朱光潜很有体会地说,“学古文别无奥诀,只要熟读范作多篇。”1928年在伦敦写的《谈作文》(见《给青年十二封信》)又进一步强化自己这一认识,“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吟咏,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

朱光潜少年时代读了不少的书。

他经常乘父亲不在家时,翻看书柜,从而读了《史记》、《战国策》、《国语》、《西汉文》。随便翻翻,自有一番乐趣。他感到正在读的《左传》虽好,却还不如自己偷看的《史记》、《战国策》那么引人入胜;尤其是那篇《项羽本纪》,翻看了多遍,竟然能熟读成诵;也读了《困学纪闻》、《楹联丛话》、《广治平略》、《历代名臣言行录》、《剿平粤匪纪略》以至于《验方新编》、《麻衣相法》、《太上感应篇》等。真个是有什么就看什么。

大凡农耕社会的家庭,总是有几本压箱书,一本是本年皇历,还有两本就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但书香门第的朱家,大概因为《水浒传》诲盗之故吧,却只有一部《三国演义》。朱光潜在读了《三国演义》多遍后,寻找其他书看,总算在族兄处悄悄地借来了《水浒传》、《红楼梦》、《琵琶记》和《西厢记》。

朱光潜接触新学是比较迟的,大概在辛亥革命之后,他才第一次读到《饮冰室文集》。梁启超的笔锋酣畅淋漓,颇含煽动魅力。朱光潜说,“这部书对于我启示了一个新天地,我开始向往新学。我开始为《意大利三杰传》的情绪所感动。”因为对梁启超的无限崇拜,以至日后因某报误导梁在海上遇难时,少年朱光潜还莫名其妙地大哭了一顿。

这时的朱光潜读书虽多,但缺乏系统,脑海里装下的知识杂乱无章。后来他回忆这段往事说:“我当年头脑里装下的书,好比一个灰封尘积的荒货堆。”

像通常年轻不谙世事的治学者那样,他开始也走过“杂而随”的道路。朱光潜说,“由于这早年的习惯,我至今读书不能专心守一个范围,总爱东奔西窜,许多不同的东西令我同样感觉兴趣。”

古拉丁谚语:谈到兴趣无争辩。晚年朱光潜为自己曾走过一大段弯路而感慨。他说:“假如我不那样东窜西窜,在专和精上多下些功夫,效果也许较好些。”

与其读千万卷希腊哲学书,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理想国》

朱光潜留学英国前的日子是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度过的。

武昌高师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初出茅庐的朱光潜大为惊讶,原来世间竟有那么多的书籍!若干年后,他就书籍和读书作了恰切、扼要的叙述:书籍是过去人类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依据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做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帐,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亿万人辛苦得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多么好的结论啊,只有热爱书者,爱读书者,才能有此经验之谈,于书籍作出精确评说。

1929年,朱光潜发表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其中有《谈读书》一篇。朱光潜对青年说,要养成读书习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他提出,现今的中学生如果每天能抽出半个小时,每天至少可读三四页,每月可读一百页,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大凡有成就的读书人,都是少年时代养成读书习惯的,一暴十寒,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朱光潜很有体会地说,“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展再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现在世界由于印刷术的发达,图书出版有似算术级数在不断递增。人们易患贪多读不烂的毛病,朱光潜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书是读不尽的,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必须慎加选择。”

什么是有价值的书呢?朱光潜说,值得读第二遍、以至于无数遍的书。因而读书者须懂得选择要读的书。这也是通常所说要精选,精读。千卷万卷书,须读的无非是其中的几卷。朱光潜说,“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因为注重精读,在谈到必要的读书方法时,朱光潜只讲了两点:

一是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认知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二是通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处、精彩处和自己的意见,记笔记可以帮助记忆,还逼得你仔细地思考。

十多年后,他应某家杂志之约,又就读书须要精读作了补充。朱光潜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他很欣赏苏轼诗句: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说,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作为座右铭。

早在武昌读高师期间,朱光潜就尝得精读的好处。在那里,他认认真真从头到尾读了段玉裁注《说文解字》、阮元刻《十三经注疏》和胡克家刻《昭明文选》,并作了文字校勘,另外就是读了达尔文、赫胥黎等人的著作。读书虽少,却因专而精,就此得益匪浅。

精读,是朱光潜读书的至要。直至1980年,白发苍苍的朱光潜在与后学者谈话时仍说:“知识是日积月累的。世界上这么多知识,都可以取来为我所有。只要肯费力气,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宝藏里发掘许多财富。但人的精力有限,我们所获得的只是沧海一粟。要切忌‘满’字,‘满’会使人闭目塞听。还要注意精选、精读。”

德文Ausgang有两个解释:一是出路;二是终结

朱光潜是1925年考取安徽官费留英的。在英国爱丁堡大学,选修英国文学、哲学、心理学、欧洲古代史和艺术史等课程,课余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读书,有时也横渡英吉利海峡赴巴黎大学听课;又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斯特拉斯堡大学读书。这时的朱光潜又醉心于学习德语,有朋友问,为什么找到这所不甚出名的学院呢?他回答说:“一则因为那是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母校,地处偏寂,且用费便宜;二则此处因濒临法国,法语和德语互通,可趁机学习我专业极为需要的法语。”

德国是欧洲美学和哲学的故乡。

他要通过运用德语,打开世界的又一扇窗扉。

1933年初,朱光潜用英文撰写的论文《悲剧心理学》获得通过,他也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

掌握多门外国语,他的读书圈更加扩大了。

回国后的朱光潜,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班和中央艺术学院任教或上课,抗战期间,又在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任教。一面上课,一面读书,一面翻译。

译书要读很多的书,其中有海外的原本,也有若干相关的书。翻译家译作的成功,有对原作的熟悉,包括与所在文字的民族、国家的熟悉,还有是本国文字语言的根底。朱光潜两者俱美,他的译本,比如早期译作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以及后来译作黑格尔的《美学》、维柯的《新科学》,等等,都因译作者融贯中西,博古通今,因此文笔优美,用词恰切。朱光潜非常注意忠实原作,但又考虑到本国人的接受能力,所以翻译黑格尔一百多万字三卷集的《美学》时,凡属能完全掌握作者意思的文句,皆以明白晓畅的汉语表达;而遇到原文艰涩而自己缺乏把握时,就照原文直译,然后加以必要的注释。

这些注释,其实就是译作者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是他对原著阅读时的记录,写出来供读者参考。这些注释通常是尽可能地联系中国情况作阐述,使读者与译作者在情感交流中读懂译作,比如黑格尔说诗在散文时代易在词藻上下功夫,而缺乏实在的内容,也缺乏创造的天才,朱光潜就将它比之古中国齐梁时期所兴起的四六体骈文;黑格尔所常用的“象征(Symbolismus)”,通常也不易理解,他即将其比之为中国诗论中常见的“比”的一种用法,是形象思维通常采用的。所以能够作如此深入浅出的解释,就是因为朱光潜对本国文史有扎实的功力,才得以运用自如。

朱光潜对马克思经典著作读得是很多的,读译著也读原著。对照原著读译著,是朱光潜研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一种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只有精通德文,而且深谙哲学和其他多学科的学人才能做到。

朱光潜读经典著作是非常认真仔细的。70年代末期,在谈及有关翻译名词时,他说,有几个关键词,已经琢磨了多年,乃至10年20年了。如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书名的“终结”,德文原词是Ausgang,有两个解释:一是出路;二是终结。本书最后一句话说,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是法国工人运动,那么怎么能说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克思就完蛋了呢?因此,“终结”两字就译得不对,应为“出路”。

朱光潜就是这样认真读经典著作的,他还经常把不同文字的几种版本放在一起读。他常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不在读得很多,而在读得透彻。为了能够真正地读懂那些困难的地方,还必须对照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来读。

他是很懂得读经典著作必须精通原著的道理的。50年代初期,年过五十的朱光潜又学了俄文。那时候,他借调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大会工作,手边经常带着一本俄文原版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稍稍有空隙就读它,抓得很紧。他说这样好,既学了俄语,又学了列宁的经典著作。

朱光潜平生最为欣赏的是朱熹的一首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将这首诗写进自己书中,还多次书写赠同侪和后辈,与人常说,这首诗的末句写得好,意味无尽;有时还在赠诗后附上一句:“生平爱此源头活水”,并解释说,这里关键的是“源头活水”,它就是生机的源泉。

这就是朱光潜久经沧桑,生命不息,读书不已的写照。

朱守芬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同类推荐
  • 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

    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赌博、对弈或类似情境下为求利益最大化所采取的策略、手段、方法、措施。博弈论源于生活,其理论只不过是人们日常行动的抽象和总结。本书用直观、形象、有趣的语言讲述了生活中的博弈场景,从而让读者既能轻松读懂博弈,又能掌握博弈论智慧的精妙之处。
  • 金钱与人生

    金钱与人生

    斯迈尔斯对西方近现代的道德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最容易识别的表现,就是其作品畅销全球1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年轻人的人生教科书,甚至有人称其作品为“文明素养的经典手册”、“人格修炼的《圣经》”。
  • 方法总比问题多

    方法总比问题多

    生活中不乏有些悲观主义者,整天或为得失所忧,或被得失所累,生活郁郁寡欢。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掌握解决困难的方法;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安排当下生活,可以找到N种让生活更快乐的方法。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我们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的人生就不会失色。
  • 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全集

    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全集

    一个人需要不断地战胜自己。人有许多弱点,如自卑、懒惰、胆怯等,也会遇到困难。如贫穷、残疾、失败等,要克服这些弱点,战胜这些困难,必须不断地战胜自己。只有战胜自己,自信才会克服懦弱。勤奋才会带来成功,坚强才会战胜残疾。刻苦才会打败贫穷。这样你才能达到超越自己的境界。如果你想战胜别人,那你首先必须战胜你自己。如果你想超越别人,那你就必须先超越你自己!超越自己才能使生命更加完美。面临巨大的苦难与挑战,要用你最好的心态去面对。当你最终超越自己以后。你会深深体味到那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荣辱不惊的悠闲,那一种“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轻松,生命就像在自由的空间游弋般无拘无束。
  • 犹太人财富与智慧

    犹太人财富与智慧

    相信“上帝”更要相信自己;要注意,陋习是你的绊脚石;对不明白的事情要小心;“爱钱”会管钱,花钱会赚钱;家庭是神赐的礼物;爱情是幸福的根本;医生:生命的守护神;养生:生命的护航员;国民素质靠教育,民族兴旺靠知识;诚信是经商的之本,契约是赢利保障,善于把握商机,找到赚钱门路,外力越借越活,观念常变常新,重谋略,懂技巧,让大脑活起来,注重收账方法,讲究谈判策略,《犹太人的财富与智慧》通过通俗的语言,解读了犹太人的赚钱之道,剖析了犹太人的处世智慧。
热门推荐
  • 碧宛清如初

    碧宛清如初

    你说师父为什么这么漂亮?呸,是倾国倾城。嗯……基因问题,师父上辈子铁定是楼里的花魁!你说二毛为什么有耳朵和尾巴?嗯……卖萌专用,下次再看见他抓自己尾巴就给他剪掉!你说团子为什么老想回天界?嗯……一定是他想带二毛回去见公婆,男男拜堂成亲!小碧啊,我待你不薄你居然这样说我!小碧……人家的尾巴这么漂亮,你舍得剪吗?小碧,我都说了我是公的!!!我不是断袖!(其实本文内定有两个名字的,一个叫碧宛清如初,一个叫月夜清昙~)
  • 瓷婚

    瓷婚

    《瓷婚》是一部描写婚姻家庭的情感小说。文中的男女主人公经过恋爱,结婚,小三来袭,再现了一个,二十年的婚姻的风雨历程。男女主人公又经历了下岗,创业,教育子女等一系列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瓷婚》让您看到一个不同的婚姻,家庭小说。您的支持,就是缕丝的动力。
  • 从富二代到武道宗师

    从富二代到武道宗师

    “再不努力经营武馆,我就连独栋别墅和豪车的月供都交不起。交不起月供,我就得卖掉龙图的武馆和房子,回省城继承千亿家产了。”面对镜头,一身地摊货的白止如是说。
  • 寻龙决之淮水神窟

    寻龙决之淮水神窟

    两个盗墓贼在刑警吴悠和杨小邪的眼前离奇惨死,一幅明月崖飞仙图引导他们随考古队寻找马楚太子古墓。驱魔龙族马家新一代传人马出尘和神秘青年唐昧在文物部门的授命下前去协助。他们穿越原始森林,经历种种诡异之事,最后却进入了一个战国时期的楚墓。随行队员唐昧来历不明,隐匿在他们周围的算命先生袁瞎子和清风道人更是神秘莫测。战国楚墓中的壁画和九鼎让他们发现了历史上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一切都源于一个名叫西瑶的女人。一条时空隧道,将战国楚墓和马楚太子墓联系到一起。吴悠几人身上隐藏多年的秘密也在墓穴中得到了答案。
  • 武侠邪剑仙

    武侠邪剑仙

    这里是一个奇异的世界,高武和低法并存。由于世间承平已久,妖邪鬼魅横行于世。招摇撞骗的道士,讲些故弄玄虚的胡话;广开财门的和尚,说些普度众生的谎言;不甘堕落的冤魂,潜伏在幽幽的枯井里,等待着替死鬼换班;深山老林里妖冶的狐媚子,等待着路过的读书人。世间纷乱,朝政昏庸,地方上豪强镇压一方,但是由于没有外敌,没有战争,是以这天下却显的有几分安逸。人生苦短,江湖路远。一把剑,一壶酒,一段故事。
  • 都市盗墓王

    都市盗墓王

    发丘传人,绝品校花,寻墓探秘,盗行天下。左手发丘令,右手美校花,循着先辈足迹,探寻千年迷怨。恨,一念之间;恨一千年,擦,我不玩了……&快关灯上床,跟着校花一起探险吧!!!(本书又名《发丘令》,2016,盗墓再起。)
  • 仙医闯天涯

    仙医闯天涯

    魄女才人,大家闺秀,医仙世家,行医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专家诊治青春痘(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青春痘(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教你诊治青春痘的一本书——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