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氓(1903~1990年)四川彭县人。曾任驻缅甸大使、国务院古籍出版规划小组组长。著有《存在集》、《一氓题跋》。
李一氓的一生,同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19年秋到1926年春,李一氓先后在成都联合中学、上海浦东中学、南京一中、大同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上学,这几年他“并没有研究什么专门学问,也没有读什么成套的‘四书五经’”,而是“一直爱看各种杂志”,“五四”运动的时候,就开始看《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和当时各个文学流派的刊物如创造社的《洪水》、《创造周刊》,国家主义派的《醒狮》、《孤军》和鸳鸯蝴蝶派的《紫罗兰》等。李一氓说:“我觉得乱七八糟这么一看,经过这么一个长时间的筛选,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最后,“我认识到必须走一条正确的能够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道路。因此,在思想上否定《现代评论》派,否定了《醒狮》派,逐渐形成了一个倾向,走《新青年》和《向导》的道路”,“并决心为这一事业而奋斗”。
1925年五卅运动后,由全国学联会会长李硕勋和何成湘介绍,李一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一氓投身中国革命事业,直到1990年8月病逝,在这长达六十多年的生涯中,他的读书活动从来没有中止过。
险境——读书可以保持理智,镇定自若,有利化险为夷
李一氓经历过南昌起义、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皖南事变,多次身历险境,可他每次罹险,总是泰然处之,从不惊慌失措,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得益于读书”。因为在敌情危急的环境下,很容易引起人们思想紧张,不能理智地分析敌情,而凭一时感情冲动,作出错误决策和行动,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时读点书,使头脑冷静下来,作一番知己知彼的分析,就可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感情冲动和决策失误。1933年9月,中央苏区反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前夕,时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长的李一氓,受邓发局长的委派,前往福建泰宁、建宁检查反“围剿”各项准备工作。当他到达建宁时,泰宁已失守,此时他又染上副伤寒,卧病不起,只能躺在担架上。敌人随时可能进攻,处境十分危急,可他镇定自若,精神稍好些,即翻看明末清初宁都三杰魏祥、魏禧、魏礼的《魏伯子文集》、《魏季子文集》,给身边的警卫战士讲魏氏兄弟投身反清复明斗争、临危不惧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析敌情,鼓励大家的必胜信心。前线的指战员们见李一氓像往常一样,谈笑风生、镇定自若,内心的紧张也慢慢平静下来,沉着英勇地作战。后来,他和前线指战员一起,奉命顺利撤出战斗,突破敌人围剿,参加了长征。
顺境——读书可以谨言慎行,减少盲目,有利工作开展
李一氓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即调任毛泽东的秘书,过了两个月,毛泽东又派他出任中共陕甘省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陕甘宁省委宣传部长、陕西省委宣传部长,在此时期还持毛泽东的亲笔信,去成都做说服川军刘湘抗日的工作。在近两年时间里,李一氓工作很忙,但他仍然坚持读书不辍。1935年冬,毛泽东执笔起草了《告东北军将士书》,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东北军掉转枪口抗日。在这封信中,把张学良和蒋介石相提并论了。李一氓把读过的当时能找到的有关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和东北军的报刊史料做了研究,认为张学良和蒋介石虽是拜把兄弟,两人还是有区别,毛泽东接受了他的看法,在第二次写的《告东北军将士书》中,就将张学良和东北军放在一起,与蒋介石区别开来。李一氓担任陕甘省委宣传部长后,一次去鄜县(富县)检查工作,还抽空看了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有关鄜州的诗,在鄜州城西三十里的羌村,寻访杜甫遗踪。李一氓见当地人称这里叫“豆腐川”,便提出此乃“杜甫川”的讹音。如今这里引种了牡丹,重建了杜甫祠,成了富县的一处旅游胜境,当地干部群众十分感谢李一氓当年为“杜甫川”正名。
逆境——读书可以化解怨气,平心静处,有利于增长才智
1941年夏,李一氓从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绕道桂林、香港、上海来到江苏盐城,因为他在皖南事变中,受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私自离队出走的影响,也曾私自离队出走(未走成),所以,他到盐城后,中共中央华中局没有及时分配他工作。此时,李一氓和新四军军部军法处处长杨帆住一起,无事可干,他就专门读书。先是看《三国演义》,后来他见杨帆有部《资本论》第一卷,便借来读。他自己排了个日程,《资本论》第一卷有八百多页,每天看十多页,争取两个月看完。这书是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他读得很仔细,觉得很有收获。
1941年3月,李一氓参加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刘少奇宣布给他口头警告处分,会后分配他去淮海区任副书记、行署主任。他一到淮海区,就遇到如何开展减租减息斗争,使地主、佃农双方利益兼顾的问题,早先他不懂经济,这下所读的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帮了他大忙,经过调查,他弄清了地主对佃户的剥削程度,妥善解决了这个问题。事后,李一氓高兴地说:“亏得在盐城读了《资本论》”。文化大革命中,李一氓被关在北京秦城监狱达五年之久,此时也未放弃读书。别的书看不到,就读《毛泽东选集》四卷,仍感收获不浅。
闲境——读书可以益智强身,遏制衰老,有利永葆青春
80年代,李一氓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空余时间多了,读书更勤奋了,阅读的范围也更宽广了,诸如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民族、民俗、宗教、考古、戏曲、艺术、方志、版本、诗词、字画等等几乎无所不读。这时期他写的读书札记,先后汇集出版了《存在集》、《存在集续编》、《一氓题跋》等书,计百余万字。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广告泛滥,他曾专门考证过中国广告的由来,他认为有据可查的古代广告,上至宋代《清明上河图》上的店铺牌幌,下至清末北京桂林轩,广告语讲究朴实无华,实事求是,体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如菜馆的“闻香下马,知味停车”,旅店的“商贾旅店,仕宦行台”,药店的“杏林春色”,酒店的“太白遗风”等。可如今的广告,以“模仿东洋为能事,模仿越像越自鸣得意,偷懒,不动脑筋,人云亦云,只见东洋特色,何来中国特色?”“乱造词句,不知所云,外形与内涵不沾边,喋喋不休,不怕脸红,瞎吹‘誉满全球’,恐怕连地球的0.3%平方面积也不到……”“广告应在商业区,华盛顿独立大街、宾夕法尼亚大街、巴黎通向凯旋门的香榭丽舍、莫斯科的高尔基大街和红场、克里姆林宫周围、东京的千代田区、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唐宁街,都没有广告牌,而我们中国什么地方都有广告牌,其实这是精神污染。”李一氓提议,应该举办“广告作家训练班”,第一课要上什么是中国;第二课上汉文广告写作大纲,其中包括如何医治文法不通;第三课上广告考古学,其中包括鲁迅如何写图书广告等。这样,才可以把什么唐餐宋菜、梁山泊大宴之类的虚假哄骗广告扫除干净,让消费者免去上当受骗之苦。李一氓的读书“四境”,确是他的甘苦之言,很值得后人借鉴。
曹晋杰江苏盐城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