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是北宋时期浙江人,1031年出生于杭州市的一个官宦人家。他生活条件优越,自幼就跟着做官的父亲沈周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性情开朗豁达。
沈括十岁那年,父亲接到圣旨,要被调往福建泉州任职。船要起航时,沈括却不见了。
原来,他自己跑到河湾里去看捕鱼了。仆人们到处找了半天,最后在河湾里找到了沈括。仆人说:
“公子,船要开了,快走吧!”
但是,沈括说:“等等,我还有一个问题要问明白呢。”
他问那捕鱼的老渔翁:“老爷爷,鱼鹰抓到了鱼,为什么不吃下去,而要吐出来呢?”
那老渔翁回答说:“这是训练的呀,训练时间久了,就养成习惯了!”
沈括刨根问底地追问:“你是怎么对鱼鹰进行训练的呢?”
老渔翁不厌其烦地回答:“训练时,首先用绳套系在鱼鹰的脖子上,鱼鹰抓到鱼时,它吞不下去。时间长了,不用绳套,它也会把鱼送给主人了!”
这时那仆人又催:“公子,快走吧!”
沈括对老渔翁道别:“我懂了,谢谢老爷爷!”
仆人回到沈括的父亲面前解释说:“老爷,公子刚才在问那老渔翁捕鱼的问题呢!”
沈括的父亲说:“这个孩子,不管是什么事都像是着迷似的,专爱刨根问底的!”听起来是在批评沈括,实际上是在表扬沈括的用心好学呢!
到了泉州后,沈括的父亲忙于公事,母亲沈夫人却很关心儿子的学业。她一有空就陪儿子一起读唐诗。沈括背诵白居易的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他问母亲:“妈妈,为什么山下的桃花四月已经谢了,而山上寺庙里的桃花却才开呢?”
母亲叫他去观察一下。转眼到了四月,庭院里的桃花即将凋谢时,沈括特意邀几个小朋友到郊外的山上去观察。到了郊外一看,是啊,真是怪,郊外山上的桃花开得正茂盛呢!沈括问:“为什么山上的桃花开得这样的迟呢?”
这时,突然刮起风来。他感到很冷,便立即穿上母亲让他带着的衣服。噢,他恍然大悟,大声对伙伴们说:
“我终于明白了!”
小朋友们问:“你明白什么啦?”
沈括向大家解释说:“山上的地势高,温度低,所以花开得比山下迟得多呀!这是气候条件决定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