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做饭时,由于挥铲用力过猛,余春坤竟然把中队百十号人吃饭的大铁锅捅了一个窟窿,顿时,锅里的汤浇灭了炉火,滚烫的开水流得到处都是。此时,余春坤惊呆了,不知怎样才好。看到这样的状况,老班长没说一句话,赶紧收拾了一下“残局”。开早饭的时间到了,但军营里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响起开饭的哨声和嘹亮的歌声。直到上午十点多钟,部队才开始吃早饭,余春坤因为害怕,也没敢吃饭。过了一会儿,老班长把饭送到了余春坤的面前,看着余春坤吃完饭后,语重心长地说:“小余,你要好好想一想,不要瞧不起炊事员。如果大家都不想干炊事员,中队战友们连饭都吃不上,还能执勤训练吗?其实我们炊事员和战斗班一样重要,只要你干好,炊事员同样有用武之地。锅的事你就别多想了,我去集上把锅买回来了,现在正在安装,战友们都能够谅解。”望着老班长关切的眼神,余春坤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当兵的目的不就是为部队、为国家做贡献么?小时候经常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愿做革命的螺丝钉’,当炊事员不正是一颗‘螺丝钉’吗?想到这些,余春坤幡然醒悟。于是,他写了一份深刻的检讨,并提出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送到了老班长那里。班长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余,踏踏实实地干吧,将来你会有出息的。”余春坤没有辜负老班长的期望,从此以后,他将炊事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手艺也日益见长,能够炒出几个像样的小菜,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不久之后,余春坤就被调到了战斗班,并在同年度兵种第一个担任了班长。
小时候的余春坤是很懂事的,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也有了当兵的梦想,这就为他踏上军人的旅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部队后,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也让余春坤更加懂得了当兵的目的是为部队和祖国做贡献,这也成为了他日后努力的源动力。
曾有段时期,阜阳各地假钞成灾,吓得小商小贩们在摊位上打出了“拒收百元钞票”D牌子,这样一来,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面对这样的形势,余春坤暗下决心:“决不让假钞贩子从我们眼前溜走。”
1997年2月7日晚上,余春坤在阜阳火车站2号站台执勤。就在这时,一趟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进站,随后,从车上下来了一个西装革履的青年。青年下车后,一看附近有武警执勤,就本能地把拎在手中的一只黑色马桶包抱入了怀里,跳下站台沿铁道往南走。
看到这一切,凭以往的经验,余春坤料定包里一定有情况。于是,他叫住那名青年,问道:“你怎么不从检票口出去?”青年一听,连忙解释说:“我,我急着赶路。”
余春坤立即让青年打开马桶包,接受检查。这时,青年忙掏出一沓钱,假装笑脸说:“检查就免了吧,咱俩交个朋友好不好,这点钱就算是见面礼。
青年过分的热情,不仅没有动摇余春坤的心,反而更坚定了他的猜测。青年见软的不行,就又来了一招,说:“其实我早就认识你,你不就是武警支队的副参谋长吗?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老婆孩子想想吧。”
面对威胁恐吓,余春坤依然没有退缩,而是一把夺下马桶包,抓住青年的衣领,把他领进了民警值班室。果然不出所料,余春坤和几位民警从马桶包内搜出了一支自制手枪、一把匕首和两捆足有20万元的假钞。后来,经查证,此青年常年流窜于广东与阜阳之间,专门从事贩卖假钞活动。
2002年2月3日,余春坤正在火车站执勤,突然发现有一辆乳白色的面包车,在离检票口不足20米的广场上戛然停下后,茶色车窗被打开一条缝隙,随即又被关上,直到开往广州的那趟列车开始检票,车门才打开,随后,就从车上下来了4个农民打扮的中年男子,两人一组,分别抬着两个木箱,行色匆匆,边走还边嘀咕着。
这一异常举动顿时引起了余春坤的警觉。于是,他就主动赢了上去,不动声色地说:“同志,请把你们的箱子打开,我们要例行检查。”4人一听,就傻了眼,其中一人故作镇定地上来敬烟。余春坤把手一摆,又说道:“谢谢!我不会抽烟。请你们配合我的工作,把箱子打开。”那人见情况不妙,就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沓钞票,硬往余春坤手里塞。
余春坤依然严词拒绝,并立刻用对讲机叫来了两名执勤的战士,把4人带进了民警值班室。打开箱子后,余春坤发现里面竟然装满了古董。
后来,经公安机关审讯,原来,这是从河南流窜到安徽境内一个专门盗掘古墓、贩卖文物的犯罪团伙。他们带着70多件国家二级以上文物,准备乘车南下广东,再伺机与境外文物贩子勾结,高价卖出,不料,却被余春坤逮了个正着。
在金钱面前,余春坤没有动摇,想尽办法让犯罪分子归案,这正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武警战士应有的作风。
危急关头,余春坤总是表现得镇定自若,誓与犯罪分子斗争到底。
1998年11月27日夜晚,河南省沈丘县卜楼行政村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杀人焚尸案,受害者佩带的“七七”式手枪也被抢走。后经公安机关研究侦查,犯罪嫌疑人朱建业杀人夺枪后,潜逃到了临泉县长官镇吴庄村牛玉梅家中。
接到任务后,余春坤就带领10名突击人员和2名特等射手组成的战斗小分队迅速赶到了现场,包围了牛玉梅的家。
意识到自己插翅难逃,朱建业疯狂地喊道:“老子已经杀死一个,不怕死的就过来。”一边说,还一边朝窗外开枪射击。
就在这危急关头,余春坤一声令下:“发射催泪弹。”随后就迅速向朱建业靠近。“砰、砰”,朱建业又朝外边开了两枪。这时,余春坤侧身一脚踹开了紧锁的大门。绝望之际,朱建业开枪打死了牛玉梅,然后企图自杀,却被冲进来的余春坤生擒。
2001年4月22日,公安机关接到群众举报,说是有人贩卖假钞。为了尽快破案,余春坤就乔装打扮,化装成假钞贩子。当他来到嫌疑犯的住处询问时,对方称他找错人了,便准备关门不理。余春坤见状,忙一脚踏进门槛,用浙江宁波口音开了腔:“朋友,有饭同吃嘛。”听到这话,对方依旧疑惑不定。
为消除对方的顾虑,余春坤气派十足,甩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两万元现金,说道:“你开个价,我们宁波人做生意讲的就是信誉!”见对方依然心存疑虑,余春坤就欲擒故纵,“啪”得一声把钱装进了密码箱,抬脚就走。这下子,对方急了,连忙拉住他说:“朋友,有话好商量嘛。”说完,就连忙从床下拖出了一个麻袋,从中取出假币。就在这时,余春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掏出了手铐,将其擒获。之后,当地机关以此为线索,一举破获了一个由23人组成的特大团伙贩卖假币案。
作为武警战士,他在神圣的岗位上,用赤胆书写了忠诚;作为共和国卫士,他在与犯罪分子的较量中,用勇敢铸就了辉煌。
“人生是一个过程,而奉献正是这个过程中生命能量的释放,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没有奉献的索取那是剥夺,这样的生命会失去光泽。而作为一名军人,必须用汗水、血水、毅力和忠诚去浇灌自己的岗位,这样才会成为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部队、无愧于人民的革命军人。
在荣誉面前,余春坤总是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普通士兵的本色,用赤诚和热血谱写着一曲又一曲的时代新乐章。
一次,余春坤接到了春运指挥部的紧急通报:A51次列车上发生了一起团伙持刀抢劫旅客案,请求武警支援。随后,余春坤迅速组织了由20人组成的抓捕小组,赶到了列车即将停靠的第五站台,并严密布控了犯罪嫌疑人有可能逃跑的区域。
当余春坤和战友们搜到第六节车厢时,突然发现一名男子慌慌张张地从车窗跳了下去,向一侧居民地逃窜。余春坤见状,连忙飞身跳下列车,组织战友进行合围,并以娴熟的擒敌动作将犯罪嫌疑人抓获。与此同时,另一搜捕小组也将其他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就这样,一个专门流窜在列车上作案的犯罪团伙终于被一网打尽。
后来,当有人问起余春坤从军20年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的时候,余春坤意味深长地说道:“人生是一个过程,而奉献正是这个过程中生命能量的释放,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没有奉献的索取那是剥夺,这样的生命会失去光泽。而作为一名军人,必须用汗水、血水、毅力和忠诚去浇灌自己的岗位,这样才会成为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部队、无愧于人民的革命军人。
余春坤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也正因如此,他受到了驻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这也是理所应当的。
9.中国漫步太空第一人翟志刚
翟志刚,很小就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孩子,热爱劳动,是班级进的劳动委员;回到家之后,帮助妈妈做家务。还曾经不忍母亲太辛苦而想中途退学,在家帮忙。
翟志刚,男,汉族,身高172cm,1966年10月10日出生在嫩江平原上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的一个贫困的小村庄。那一年父亲翟向朝53岁,母亲贾桂芝41岁。在他之前,这个贫困的家庭已有五个孩子,三个姐姐和两个哥哥。所以虽说黑土地肥厚,但是翟志刚一家仍没有摆脱贫困的缠绕,而翟志刚的诞生,使原本就常为吃饭而愁的家庭,日子就变得更加紧张,但老来得子的父亲却异常高兴,在他看来,多一个儿子,未来就多一份希望。
翟志刚的父亲翟向朝和母亲贾桂芝都是目不识丁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有着超出常人的勤奋,而这也正是翟家一家在多年前跟随他们的上一辈,能从老家河南青丰县逃荒到龙江并立足的根本之所在。然而,不幸的事情降临在这个家庭了,长期的劳累终于使得父亲的身体在翟志刚出生后开始大不如前。翟志刚的大哥翟志强记得:“一天,父亲在为生产队劳动垄地时,突然摔倒在田间,后来腿脚便不再灵活。从此,不能干重活的父亲,整天显得忧心忡忡,原本就脾气不好的父亲开始更加暴躁,时常因为一些小事对母亲发火。”但是,他们善良、可亲的母亲并没有丝毫的抱怨,她能理解丈夫的所承受的压力,对于她来说,丈夫能活着就是万幸了,他是自己的精神之柱。于是,她默默扛起这个大家庭的生活重担。那时,已经四十多岁的她,像个强壮的男人一样在生产队忙碌,冬天上粪,夏天锄草翻地,为全家挣得那微薄的工分。
翟志刚小时候,养家糊口是家里头的头等大事。在成为家里头等大事的日子里,幼时的翟志刚并没有得到特别的照顾,而生性内向的他也实在普通不过,从外表看,甚至不如他的姐姐哥哥聪颖活泼。“他很沉默,不爱说话,也不愿意出去跟小朋友玩,就喜欢跟着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大哥翟志强回忆,难能可贵的是,他是家里姐弟6个中唯一没有被脾气暴躁的父亲骂过的孩子。
父亲长年卧病在床,一个大家庭全靠母亲支撑。但是尽管生活困难,目不识丁的母亲对子女上学却毫不含糊。她深深懂得读书对孩子的意义,她把节衣缩食积攒的钱几乎都花在孩子们念书上。“咱翟家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几个孩子读书。”母亲贾桂芝说道。正是母亲的这份信念,生活在那个贫困村庄的翟家儿女,除了“淘气”的二姐小学毕业外,其余的孩子都读到了高中,大姐翟朋素还考取了当地师范,成为生产队里人人羡慕的老师。
翟志刚九岁那年,母亲贾桂芝将他送到距家60米远的龙江镇小学去读书。此时,师范毕业的大姐翟朋素已是这里的一名年轻老师,针对家里这个最小的弟弟,她花很多的精力在他的身上,希望他能好好学习,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勤奋刻苦的翟志刚在学习上并没有名列前茅。这是为什么呢?大姐翟朋素说道:“因为,他总爱替家里操心,这直接影响了他的学习。”她依稀记得,一放学回家,翟志刚就往家里跑,替忙里又忙外的母亲干家务。为此他的大姐没少批评他,但翟志刚的反驳总让大姐语塞,“母亲这把年纪了,我能看着她像父亲那样以后不能动吗?”
初中毕业时,眼看年近六旬的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炒瓜子到街上卖得辛苦,让刚考上高中的翟志刚难以承受,他心疼母亲,因此产生了辍学回家帮母亲干活的念头。翟志刚回忆说:“体弱多病的母亲,靠卖炒瓜子供我读完小学和初中。每天起早贪黑到街上卖炒瓜子,风里来雨里去,每天晚上回来,用她粗糙而又裂着口子的双手将一张张发皱的角票分币点捋平整。这场景让我感情上再也忍受不了,我含着热泪对母亲说:‘我不想继续念书了,我要帮您老人家支撑起这个家……’”谁知,不等儿子说完,一向慈祥老母亲就发了火,她厉声回绝道:“绝对不行!妈和你爸一辈子不识字,但我们不想你们也不识字。妈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我认准一个理,你这个书必须念下去!”
在母亲坚决的态度下,翟志刚继续他的高中学业。然而,此时,家里日子越发窘迫,已经70岁的父亲开始瘫痪在床,原先维持生计的几亩土地被县城建设征用。尽管如此,翟志刚的学业仍然在继续。每当翟志刚向母亲提出交学费、买学习资料的事情时,母亲都会二话不说,爽快地掏出钱来催促他去买、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