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汉中屯兵日久,进退两难。庖人进献鸡汤,汤中有鸡肋。适夏侯惇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曰:“鸡肋,鸡肋!”主簿杨修听了,便叫随行将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问杨修,杨修回答:“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来日魏王必然班师。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听了,也去收拾行装。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魏王手提钢斧,绕寨私行。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在整顿行装,急回帐召惇问故,惇以杨修语对。操问杨修,修以鸡肋之意对。操闻之大怒曰:“汝怎敢乱我军心?”令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内。
杨修之死,咎由自取。他听了口号,即使从中真的悟出了曹操有退兵之意,也不该广为传播。口号与退兵,风马牛不相及。退兵之令未下,怎敢自作退军准备,扰乱军心?
杨修为人颇聪敏,但有小慧而无大智,虽与曹操相处日久,却不知曹操的内心深处。曹操自以为学识渊博,识见过人,而杨修则思维敏捷,恃才傲物。曹操对杨修早有猜忌之意,只是找不着事端,隐忍而已!
曹操建造花园,落成后不置可否,只在园门上书一“活”字而去。杨修说:“门内添一活字,就成了阔字。丞相嫌园门阔了。”于是重建园墙,改造停当,又请曹操来看。曹操问道:“谁知道我的意思?”左右以杨修对。曹操口头说好,内心着实不悦。
塞北送酥一盒至。曹操在盒上写上“一合酥”三字,放在桌上。杨修看了,竟与众人分而食之。曹操追问食之之故,杨修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岂敢违丞相之令?”曹操认可了,但想起来实在不高兴。
操恐人在暗中谋害自己,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我睡着时,大家不要近前。”一日昼寝,被落在地上,一个近侍赶忙过去覆盖,曹操跳起来把他杀了,又上床睡着。半晌醒来,故意问道:“何人杀我近侍?”众以实对。曹操痛哭,令厚葬之。人人都以为曹操梦中果会杀人。杨修却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说,当然愈加猜忌杨修了。
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对杨修的聪敏颇为欣赏,常常同他聊天,终夜交谈。曹操拟立曹植为世子,长子曹丕知道了,密请朝歌长吴质商议。恐被人知觉,用大簏藏之,推说运载绢匹入府。这事被杨修发觉,直接向曹操报告了。操令人在曹丕的府门口伺察,丕急忙同吴质商议。吴质说: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使者搜看大簏,果然是绢匹,回报曹操。曹操怀疑杨修是在暗害曹丕,对他的恶感又深了一步。
曹操为了考核曹丕、曹植的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暗暗使人嘱咐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城门,门吏阻之,丕无奈就回去了。植听说,问计于杨修。杨说:“你奉王命而出,如有人阻挠,杀了他就可以了。”曹植又遇到门吏阻止,就把他杀了。曹操以植为能。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这是杨修出的主意。从此,曹操便不喜欢曹植了。杨修又替曹植作《答教》十余条。操有问,植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曹丕买通曹植左右,偷来《答教》,送呈曹操。操见了大怒:“匹夫安敢欺我?”这时已有了杀修之心。
其实,在杨修乱猜口令含义之前,操在蔡琰府中,偶见壁间悬一碑文图轴,问蔡琰,琰说,这是《曹娥碑》。曹娥十四岁时,其父堕江而死。曹娥跳入江中,负父尸浮于江面,里人葬于江边,立碑纪念。父亲蔡邕闻而往见,时已日暮,乃以手摸碑文读之,索笔大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诸字其上。曹操问蔡琰解此意否?琰说:不解。操回顾众谋士,都回说不解。众谋士中,人才济济,哪会都解不来?至于蔡琰也说不解,无非是揣摸曹操用心,故意这样回答罢了。杨修却道,他已解得其意。曹操要他暂时不说,辞了蔡琰,引众出庄。上马行三里,自称省悟。问杨修说,你且说说看,这是什么意思?杨修回答:“绝妙好词”四字也。曹操说:正合我意。曹操是否真正省悟了,只有天知道。曹操感到杨修在这些问题上识见超过自己,深感不快,就下了杀害他的决心。
胡猜口号含义,无非水到渠成,抓住了杀害杨修的要害。杨修之死,是早就注定了的。诚如杨修所说:“君在梦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