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在古代被认为是善于鸣飞之鸟,是长寿之鸟、吉祥之鸟。早在《诗经·小雅·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和“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描写。《淮南子。说林训》中则说:“鹤寿千岁,以极其游。”《淮南八公相鹤经》更是说“鹤者,阳鸟出……七年小变,十六年大变,百六十年变止,千六百年形定……故生天寿不可量。”鹤又为仙禽,常为仙人所骑,我们常说的“驾鹤西去”取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梦鹤就是吉兆。
张九龄(678~740年)是唐代有名的贤相,同时也是著名的诗人。唐中宗时擢进士,玄宗开元年间历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等职,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最著名的事件是,于玄宗生日那天呈上事鉴十章,以明讽谏,号“千秋金鉴录”。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为李林甫陷害,罢相。据记载,张九龄去世后,每有宰相荐士,唐玄宗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诗文也是名冠一时,有《张曲江集》传世。
有史料称,张九龄就是其母梦鹤而生的。例如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荟》中说:“张九龄母梦九鹤自天而下,飞集于庭,因生九龄。”显然,这段记载并不是说张九龄长寿,而是就其为宰相而又有文名而言的,亦即梦鹤而生乃其位居宰相的预兆。
六祖慧能的故事也是由鹤乃仙禽衍生出来的。史籍记载,慧能的母亲梦到庭前百花竞发,白鹤双飞,异香满室,后来就怀了孕。
六祖是唐代佛教南宗创始人慧能,他也是禅宗的创始人。因慧能曾在曹溪(水名,流经广东韶关地区)宝林寺宣讲佛法,在佛教史上称为禅宗六祖或曹溪六祖。慧能俗姓卢,原籍范阳(今北京市),生于广东南海新兴,本来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樵夫。后来偶然听到有人诵《金刚经》,顿时开悟,从此对经便结下深深佛缘。24岁那年,他离开故乡赴黄梅礼见五祖弘忍,入门求佛。
惠能一出现就出语惊人,五祖弘忍知来者不凡,智能过人,遂命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惠能因身材瘦小,腰系一块60多斤重的石块增加体重,一脚一脚地踏碓舂米,在艰辛的劳动中“渐悟”佛性。惠能在碓房舂了8个月米后,有一天,弘忍准备传以衣钵,命寺中诸人作偈呈验。当时,最有希望继承衣钵的神秀上座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大家都觉得了不起。惠能不识字,请别人念了一遍后,也作一偈,请人写在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人见此偈,甚是惊异。弘忍觉得慧能是接法的理想人选,但当时慧能地位低下,尚未落发,而且是被时人认为不通事理的南人,再者他所提倡的“顿悟”与当时大行其道的“渐悟”理念格格不入,所以,五祖弘忍恐他人损害惠能,于是在当夜三更时分,悄悄向惠能传法,然后亲自送他离寺。
惠能日夜兼程南返广东,隐遁于四会、怀集的大山之中,与猎人和当地村民一起生活劳作,后在怀集冷坑上爱岭龟嘴岩栖身,苦心修炼16年之久。到了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八日,正值大唐盛世,教派争端平息,40岁的惠能出山弘法。他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当时正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有一天晚上,有二僧辩论风吹幡动,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惠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为之惊诧。印宗法师询问之下,知道眼前这位是五祖的传人,即拜为师,并且在法性寺内菩提树下为惠能剃发,请名德智光禅师等为他授具足戒。自此开辟佛教南宗,称为“禅宗六祖”。
慧能乃一代禅宗,说他乃梦鹤而生,显然是为了他本人及其在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