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所说的王皇后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找错的帮手就是武则天。可以说,王皇后是武则天登上皇后座位的有力推手,虽然她的本意并非如此。
王皇后是太原王室,属名门望族。隋唐时代是一个身份制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世家大族中,有“五姓七望”最为尊贵,五姓是指崔、卢、李、郑、王。在五姓之中,崔姓和李姓分别有两支最显贵,合起来就成为所谓“七望”。五姓七望中的“王”就是指王皇后所在的太原王氏。除了出身高贵外,王皇后人也长得十分美貌,所以她才被选为当时还是晋王的李治的妃子。唐太宗生前对这位儿媳妇一直非常满意,临死的时候还说这是我的佳儿佳妇。
与此同时,王皇后一家在朝中的势力也很强大,她的舅舅担任中书令,相当于宰相,与长孙无忌是同一条战线。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的哥哥,被李世民引为心腹,后来又受托辅佐李治,势力极大,所以王皇后的背景极硬。
王皇后进宫后一路坦途,从十四五岁成为晋王妃,后来随着晋王成为太子,又荣升为太子妃,等太子即位,她便升格成皇后。
美貌、背景以及时局,无一不显示着这个女人的幸运。可惜的是,上天给了她所有外在的优势,却偏偏没有给她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李治的爱。更糟的是,她结婚多年也没有给李治生下一儿半女。
李治为什么不爱她,原因应该很多,但与她的性格不无关系。《旧唐书》中说,王皇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她总是非常矜持,端庄沉稳,不会去刻意讨好任何人。这是大家闺秀的性格和风范。可是,李治偏巧是一个多情敏感的文学青年。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很难有火花。当时李治特别宠爱的是萧淑妃。萧淑妃是李治当太子时娶进宫的,进宫后接连给李治生下了一儿二女,是李治所有妻妾之中生育儿女最多的。她的家族背景也很好,出身于南方贵族兰陵萧氏,隋炀帝的萧皇后就是她的本家。对于王皇后来说,萧淑妃是她最大的情敌,两人的矛盾由来已久。
李治当皇帝后,因为册封王子的问题,王皇后和萧淑妃之间的矛盾急剧恶化。导火索之一就是李治封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为雍王。雍指长安,雍王的管辖范围在当时的首都长安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按照惯例,雍王一般不会轻易封给妃嫔生的儿子,通常是封给皇后生的儿子。现在王皇后自己没有儿子,而萧淑妃的儿子被封为雍王,王皇后从中嗅出了不一般的气息,她担心这是萧淑妃要夺后位的前奏,因此她心里非常不安。此时,她急需一个帮手,而上天似乎真的给了她一个枕头。虽然事后她意识到这个枕头不该枕,但当时她不这么想。
这个枕头就是当时还叫媚娘的武则天。
武则天是唐太宗的妃子,在一次侍奉太宗之时,武则天和李治相识并互生爱慕之心。唐太宗死后,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周年忌日,唐高宗李治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有许多人都看到李治和武媚娘激情对泣的场面。于是,宫中流传起一个小道消息,说李治和感业寺的一个尼姑有染。消息传到王皇后的耳朵里后,她开始的时候勃然大怒,可是转念一想,如果把这个尼姑引进宫来,让她缠住李治,不就可以转移皇帝对萧淑妃的感情了吗?于是,她悄悄派人让武则天把头发留起来,告诉她兴许以后还有进宫的可能。武则天冰雪聪明,一听大喜过望,当然遵旨照办。接着,王皇后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三年,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再度入宫,时年大概在26岁左右。
有人会问,王皇后不怕武则天变成第二个萧淑妃吗?或许她想过,但是她绝不会认为武则天能威胁到她的皇后之位。在王皇后看来,武则天是通过她才回到皇宫的,以后一定会对自己感恩戴德,一辈子都俯首帖耳地听命于她。再说,武则天出身不高,又有曾经侍奉先皇的“污点”,就算李治可能一时被她迷惑,也不可能给她任何名分。退一步说,她即使得宠,对自己的威胁也不会有萧淑妃那么大。因此,她对武则天一点也不担心。
武则天进宫后,果然不负众望,与王皇后联手,不久就扳倒了萧淑妃。李治将萧淑妃贬为庶人。王皇后以为除了萧淑妃她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更大的危险来了。
武则天进宫时什么名分都没有,只是一个宫女。幸运的是,她进宫不久就生下长子李弘,再加上她聪明伶俐,进宫第二年就被拜为二品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妃。随着地位的不断攀升,武则天开始考虑要除掉王皇后,而且最终于永徽六年十一月,顺利登上了皇后的宝座,为她踏上帝王宝座迈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
至于她如何除掉的王皇后,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武则天27岁时生下一女。有一天,王皇后闲来无事,到昭仪宫中逗小公主玩了一会儿,然后就离去了。武则天在王皇后来时,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后,将刚刚一个多月的小公主弄死,嫁祸于王皇后。事发后,唐高宗大怒,下诏废了王皇后,家人一并除名并流放岭南。
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并没有放过已被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然行至亲押她们的冷宫,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叩门问道:“皇后淑妃,你们可好?”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分,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她们的意思就是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撤销对她们的处分。武则天听说此事后,决定杀了两人以绝后患。不久,她命人将王皇后与萧淑妃诬陷坐罪,各杖二百,砍去二人手足,投入酒瓮中,活活疼死。当时王皇后年仅28岁左右。
“前门驱虎,后门引狼”,王皇后本来想借武则天之力打压情敌,没想到最终却要了自己的命。
人们普遍认为,武则天之所以能重见天日并脱颖而出,应归功于高宗李治对她的垂爱。事实上,她的最大推手是王皇后。而王皇后也并不是真的想帮助武则天,只是不慎引狼入室、弄巧成拙而已。现实生活中,王皇后式人物不少,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慌不择路,结果导致另一个更大的问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如诸葛亮所说的:“亲贤臣,远小人。”为人处世要有是非观念,要认清谁是朋友,谁不可深交,不让心怀叵测的人有机可乘,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法则。这不仅是管理者的用人之道,也是职场中的交往之道和生活中的交友之道、择婿之道。
当然,对于武则天,我们不能用“小人”来评价,毕竟在那个封建体制社会里,在男权至上的环境中,一个出身卑微的女性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双手不可能不沾染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