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卫生用品厂生产的电话消毒纸总打不开销路。按理公用电话是细菌污染源,消毒纸应该好销。后来,厂家将空白的纸片印上图案和文字,增加功能,像印上有情趣的画,用户可以在空白处写上常用电话号码。又如,印上日历,每季换一套,等等。结果,如此一番包装的多功能电话消毒纸立即热销起来。
美国惠特曼巧克力公司生产的“山普拉”巧克力糖自1843年开始上市后,一直销量不错,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直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时,订货量大为减少,公司陷入崩溃的边缘。于是,该公司请了一家产品开发公司来帮忙。这家公司为惠特曼产品提供了一个重塑计划,这就是改变以往的形象,喊出“伟大国家的传统礼品”的口号,同时以美国早期编织品为产品包装纸的图案,并改变宣传手法,以具有传统、历史品位的产品向社会推出,结果,重振昔日雄风,而且由这些包装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也大为流行。
可见,商品包装运用巧妙,简直如一位魔术师的手,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商品包装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保护商品。这是商品包装最原始功能,目的是确保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受损害。
2.运输、储存商品。这是商品包装的物理功能,目的是确保商品的储运方便。
3.指导消费。商品包装往往有产品的祥细说明和使用方法,可以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产品要想卖出去,必须告诉消费者明白无误的使用方法,这是最起码的要求,需要利用包装做到万无一失。不少产品,可能觉得这是一件小事,不够重视,结果误了大事,成了投诉对象。
4.美化商品,促进销售。在产品差别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关注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的包装。尤其今天产品市场越来越细分的时代,包装多种多样,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更会刺激顾客购买。商品包装不仅可以促销,还可以增加商品价值,增加产品的盈利。如国内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售价为30美元,改进包装后,居然可以卖到300美元,并且销量大增,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商品包装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
1.同类包装策略。一系列产品采用相同的图案,色彩或其他共同特征的包装。这种策略可以突出产品,增加冲击力。
2.多种包装策略。让互有关联的产品放入一个包装物内,同时出售。这种策略便于用户需要时使用,往往取得促销效果。比如日本普拉斯公司陷入困境时,某职员想到文具组合包装的点子,挽救了这家公司,并让普拉斯成为名牌商号誉满全球。
3.等级包装策略。对不同数量、质量产品采取相应包装。这可以针对不同顾客需求,方便顾客选购。
4.多重用途包装策略。即产品用完后,其包装仍可移作他用。由于包装物上一般都印有产品内容,可长期发挥广告宣传的作用。
5.附赠品包装策略,即在产品包装内附加其他赠品,可吸引顾客购买,这是常见的包装策略,比较有效。
6.改变包装策略。当产品包装在市场中反映平平时,可以尝试其他包装,更加提高购买力。例如万宝路由开始面向妇女的包装转到牛仔形象的包装,很快打开了市场,成为享誉全球的名牌香烟。
7.包装标识策略。即在产品包装上加写标识语,来加强顾客购买意识。标识语,往往只有寥寥几字,对顾客却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某洗衣机包装箱上一句“送给太太的关怀”,让许多男士大掏腰包,就是很好例子。商品包装上的标识语,必须文字精炼,形象生动,能在极短时间内扣住顾客心理和购买动机,达到一字千金。
总之,在国内外市场上,商品包装是很有冲杀力的产品竞争的武器,直接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大小,在这里多花一点心思,都是值得的。同时,商品包装也是一门艺术,要按规律办事,尽可能最大地挖掘产品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目标。
眼球的“货币“效果
当今市场,商品之多可谓犹如汪洋大海,相关产品更是叫人眼花缭乱。因此,如何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其中,眼球也是货币,更是众多商家公认的事实。
例如,每到高考来临,上至网站,下至报刊,纷纷参与。一些厂家更是倾尽关怀,对考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其目的就是为了赢得人们的“眼球”。从新浪、搜狐、FM365到各种小网站,都早在高考前几个月推出了高考板块,从对传统媒介的剪摘粘贴,到请高招办主任讲话,以及专家,高考状元经典奉献,网站们在2000年7月份可谓使尽招术。为什么如此关注高考呢?网站市场部人员一语道破天机,就是为了赚取“眼球”!让公众觉得网站实用,赢得庞大的点击率。
所谓“眼球”、是指人们关注产品及其多种信息的持久尺度,也就是一种注意力。我们可以将“眼球”加以量化,这种量化是一笔无形资产,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诚如搜狐总裁张朝阳所说:“再好的产品,如果不与注意力与瞩目性相结合,也创造不了社会价值。”尤其在新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特征,产品经营就是把眼球做为货币来赢取,从中赚到回报。人们常说“赔本赚吆喝”,其实这吆喝真能赚到“眼球”也就不赔本,反而必将产生收益。网站最开始许多事物都是“免费”,其实大家都明白这种“免费”是为了让你将来不知不觉中“破费”,这倒是千真万确的实话实说。
眼球产生经济效应,其原因如下:
工业文明造成生产产品过剩,导致竞争目标转移由于生产力大发展,出现“买方时代”,产品大量过剩,导致竞争目标由产品竞争转到“眼球”竞争。谁想赢利,不仅要生产产品,还要赚到大量“眼球”,否则,生产也是白生产,转变不了真实的“货币”。
信息经济的到来,导致“眼球”的相对短缺
人们对产品每天都会接受到大量信息,以至“眼花缭乱”,造成信息量过剩失去应有效率。这时,产品真能赚到“眼球”,也就赚到了货币。
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产品竞争“眼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方式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全球已经处于电子商务时代,产品可以在网上“虚拟销售”,谁能抓住顾客的“眼球”,谁就抓住了顾客的购买意向,自然就产生了赚取“货币”的机会。在配送和支付手段完善的条件下,人们购物往往就在网上一刹那的“眼球”变化中,眼球就是货币,这已经成为人所共识的事情。
可见,农业时代,产品竞争劳动力,即谁生产得多,谁就是胜者。工业时代,产品主要竞争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谁的生产效率高,谁就是赢家。而在信息经济时代,产品将主要竞争“眼球”,谁的消费注意力越强,谁就会在竞争中成功。例如,一些产品由于广告力度大,竟然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主要就是赢得了大量眼球。因为新经济的特性,一些先知者更容易超速致富,往往一夜之间暴富,说到底就是赚了眼球的缘故。
新经济要求产品竞争眼球,需要注意以下事实:产品要善于洞察时机,并保持持续的竞争实力由于争夺眼球会形成竞争,消费者的眼睛会更加雪亮,产品只有洞察时机,能够率领潮流,并具有极强竞争力,才不至于在“眼球”中扼杀,甚至出师未捷身先死。
产品要善于标新立异,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地方无论什么产品,要想脱颖而出,没有超过对手两下子是不可能走向成功的。而且,产品一旦走向成功,更要注意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以便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并且让对手没有还手的机会。
产品要善于出奇制胜,具有高超的经营水平
在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和货币等有形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眼球。全球都在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眼球,谁就能在市场中成为佼佼者。这就要求产品经营中,要有与众不同的方式、方法,只有出招奇、出招狠,才有胜算机会。例如雅虎、亚马逊免费向网民提供许多服务,虽然很长一段时间赔钱,依然赢得了大量投资者,并且在纳斯达克股市中受到过度追捧,以至出现“泡沫”现象。
产品要时刻注意重新洗牌的机会,只有抢占先机,才能站到制高点上
由于信息经济和互联网构成新经济的两大特征,产品时代已经过去,“眼球时代”快速到来,一切将越来越以消费者为中心,瞬息万变的时代真正到来了。特别是发达地方,人们消费意识及喜好等情绪因素主宰市场,产品只有顺应消费潮流,才能无往而不胜。例如台湾宏基信息化电脑,联想网络化PC,都在消费市场占尽了先机,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成为世界比较叫得响的华人高科技产品。在美国,戴尔公司更是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直销模式”,依靠网络第一个网上销售,获得了超速发展的时机。
总之,在新经济时代,相对于产品的各个因素而言,没有什么是稀缺的资源,一切都是过剩,只有人们的“眼球”越来越重要,实实在在具有“货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