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贵有自知之明,这种“自知”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够锻炼成的,需要创业者不断勤学苦练,修身养性。你必须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只要有一分长进,你的事业就增强了一分基础。你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老板,手头有点钱,不需要“自知”,那样只会让你不断误入歧途,最终让你摔得永远也爬不起来。
也许“自知”这门课程远比所谓“生意之道”枯燥乏味得多,而且可能表面上没有实用价值。事实上,这是教你如何“开拓自我”,它的重要性可以滋润你的一生,而且它非常深奥,即使穷毕生之精力,也未必能研究透彻。然而,你不了解,也就永远和真正的成功无缘。
世上有很多事,都具有循环作用,必须先自知,而后才能知人。如果你只求知人,不求自知,最后可能害了自己。因为你对自己一无所知,即使对别人了解得十分清楚,也无济于事,最终救不了自己。
重守诺言
对创业者的每一个诺言,不能简单地视为“一句话”。创业者必须严格遵守,真正兑现,这才是所谓“一言九鼎”的王者风范。重守诺言,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持。否则,难以取信他人,直接关系自我经营兴衰的形象。因此,创业者要重守诺言,其一不胡乱许诺,其二不破坏诺言,才能达到自己许下诺言的真正目的,起到促进经营发展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利用“诺言”欺骗他人的老板。这种人,仗着自己有点小聪明,不仅对员工没有半点诚意,也将顾客当成傻瓜,可能风光一时、无往不利,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在一开始,你仗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再加上别人对你不了解,你可以在商场上横行直闯一阵子,等人家看清你的真面貌,熟悉了你的一套虚假路数,你将在商场中的道路越走越窄。这个道理可以说在商场中屡试屡验的。
许多成功的经营者无不重视自己的诺言,在商界留下了传颂一时的佳话。譬如印尼首富林绍良,很需要一位高层次金融管理人才,而一家大银行总裁李文正就是合适的人选。当李文正辞职时,林绍良决定与其合资办金融,并许下诺言“平分天下”。林氏家族许多人纷纷吹风:“若平分天下,不是多树立一个竞争对手吗?再说,林氏银行全权交给李文正,万一……”林绍良没有改变诺言,反而更加重用李文正。后来,李文正果然不负重托,为林氏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林绍良信守承诺,分给了李文正一半的股份。这很有吸引力,许多专业人才纷至沓来,林氏集团形成了人才济济的强大阵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重守诺言让创业者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是成功者的基本素养。英国18世纪政治家福克斯少年时曾经历这样一件事,他家住一幢花园式的府邸,园中有座旧亭子,准备拆掉。小福克斯想见识见识怎样拆,请求等到学校假期再拆,父亲答应了。福克斯平日住校,待到放假,回家就去看亭子,发现已拆掉了。他很失望,说:“爸爸说话不算数!”他父亲听后大为震惊:“孩子,你说得对,我错了,我就改。”随即请人在原址建亭,让福克斯眼看着拆除。这为一诺千金吗?非也,是为教子“重守诺言”,福克斯父亲深深懂得其中的价值。
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许下诺言而不遵守,别人真得不敢信任你,你也就失去了社会信用这份无价之宝。李嘉诚一再强调“诺言”的重要性,他说:“在向客户作出承诺之后,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仍要履行对客户的承诺。以取得客户信心。”李嘉诚以诚待人、遵守信用的商业道德,及其高超的商业才能赢得顾客、合作者、竞争者,赢得成功。《远东经济评论》的记者说:“有三样东西对长实(李嘉诚企业王国的元老企业)至关重要,它们是名声,名声,还是名声。”因为李嘉诚“重守诺言”,这为他后来几次大兼并带来了莫大作用,许多金融单位愿为他担保主要看中他的能力和信用。
创业者必须重守诺言,为了生意,为了信誉,他必须重守诺言,否则,他得到一时的利益,却失去了永远的利益,不可能真正赚到钱。特别是在创业艰难时期,如果创业者的言行不和谐一致,轻则引起员工的困惑,重则会失去员工的信任。创业者只有对员工表现真诚,坦诚不欺,才能在员工中赢得信赖,别人才敢和你共渡难关。如果一开始就不重守诺言,你就别指望人家对你有什么信心和指望。许多企业,临到紧要关头,不是人心涣散,就是土崩瓦解,常常就是这样的原因,只能怨经营者自己了。
商场上“尔虞我诈”的花招,只可用在一时,很难逞效多久,而且更如双面刃,经营者常会殃及自身。例如,原民营某企业老总教了一些不正当的招术给部属,结果这个部属用这些不正当的招术对付这位老总,弄得这位老总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只恨自己“自食苦果”。在企业里,如果创业者言行都不一致,怎么指望员工言行一致呢?只能是人人自防,人人自危,企业能够“安全”运营就是一桩天大的怪事了。
重守诺言对创业者具有鞭策力量,一方面正视困难,不轻易许诺,另一方面,创造条件,保证兑现诺言,保证了经营的成功。犹太商人十分重守诺言,一旦达成共识,还订立合同,即“契约”。据说契约一词源于《圣经》,指的是“人和神之间的一种约定”。可见,重守诺言,事关多大!
饮水思源
创业者在社会中以赚钱来实现个人价值,一旦实现成功后,又要为实现社会价值而拚搏。这就是“饮水思源”。创业者没有“饮水思源”的境界,就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大成功。对创业者来说,一手抓今天,创造个人价值,一手抓明天,创造社会价值,其目的就是企业持续经营,赢得百年的成功。
大凡成功经营者,无不在“饮水思源”方面,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英国报业巨子罗伯特·麦克斯在两个儿子面前明确宣布:“尽管我现在拥有20多亿美元的财富,但你们不要有任何的奢想,我将不会让你们继承这笔财产。”华侨领袖陈嘉庚也对自己的儿子说:“我虽然已经有上千万家财,可是我的钱是取之于社会,要用之于社会,我自己也不敢乱花,也决不让子孙挥霍。”这些创业者为了让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并不将个人财富认为是自己一个人的,可谓煞费苦心。
开发缝纫机的美国企业家胜家,与其合伙人之间的故事,更是发人深省。胜家发财之后,一味追求享受,挥霍无度,最后竟被逐出公司,不得不放弃他一手创立的事业。下面这段胜家与主要合伙人克拉克的对话,或许可以作为创业者参考和警惕:胜家:公司是我创设的,我决不退出。
克拉克:但你是老板之一,不能光等着坐分红利,不顾企业前途。如果大家把每年赚的钱都分光、花掉,公司的将来如何还会有发展?
胜家:如何发展由你们去想办法,我决不加以干涉。
克拉克:生意要求发展,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股东们增资,一是吸收新股东,可是这两条路我们都行不通。
胜家:为什么?
克拉克:第一,因为你没有钱再增资;第二,因为我们公司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人愿意投资我们。
胜家:你说该怎么办?
克拉克:如果你不想做这个生意,最好退出。
胜家:你别妄想,这个生意我也是创办人之一,为什么要我退股?
克拉克:那只好大家拆伙,但你要知道,一旦拆伙,你分得的钱要比退股少得多。
胜家衡量一下利害,终于答应退出
从这段真实故事可以看出,创业者如果不饮水思源,不富而思进,只能落得个被社会遗弃的地步。创业者事业上有所成就后,这份事业并不完全属于他个人,因为企业本身是社会的,须受社会制约和促进。创业者必须为社会付出自己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才能促进社会、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经营之神王永庆认为,多吃苦、多用心做事,不但对社会有贡献,同时自己也才能够享受到辛苦工作的甘甜。他回忆创业时的艰辛说道:“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而且,出身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劳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由于生活中受到过的煎熬,才产生了我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即使是后来,王永庆拥有成功的事业,例如庞大的产业、财富、权力、威望这些在别人看来至高无上、苦苦追求的东西,他依然保持过去艰苦奋斗的本色。
“创业难,守业更难”,其中的道理就是因为人们往往会在金钱、享乐的腐蚀下,容易忘记“饮水思源”,最后迷失前进的方向。白手起家的时候,往往明白自己创业十分艰辛,并且靠了许多人的支持。一旦事业有成,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坏毛病也容易沾上,于是固步自封的结果就出现了。这对创业者及其企业是最致命的打击,一般创业者这一代还凑和,第二代、第三代就不行了,即中国人常说的“富贵不过三代”。
莫见利忘义
一个真正想获得成功的经营者,应该懂得既注重经济利益,又十分注重社会利益。换句话说,他绝对不能做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不然,也就很难经营一番真正成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