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受到皇帝制度的制约,最多不过出现一个短时期的“治世”,不可能“为万世开太平”。农民起义有能力推翻一个封建王朝,但是他们始终冲不破皇帝制度的障碍,也还是不能“为万世开太平”。因此,中国历代的国家兴衰、王朝更替,大致形成了这样一条历史规律:在前一代王朝覆灭之后,经过多年混战,人口减少,土地荒芜。新王朝招抚流亡,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开国之君多能励精图治,勤于国事,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太平盛世。由于皇帝制度的天生缺陷,国君只能世袭,久后必然出现昏君、暴君。统治机构逐渐腐化,人口增长,土地不足,求生困难,矛盾激化。一遇天灾,就民不聊生,由灾荒引起战乱。大乱之后,人口锐减,十室九空,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王朝,再从头收拾旧山河。这就是几百年出现一次的大循环。中华大地上生产方式不变,分配制度依然,历史的脚步也就难以走出“循环无端”的怪圈。
有人提问: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那么长?也有人提问:中国农民起义的次数为什么那么多?这两个问题分开来说,都得不到圆满的答案。但是放在一起来考虑,答案自然就显现出来了。原来它们互为因果:正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所以农民起义的次数就多;也正因为农民起义的次数很多,所以让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也就很长。换句话说:农民起义不仅不能推动历史快速发展,而且往往会造成一种循环,即旧的皇朝倒塌了,新的皇朝又建立起来,有时甚至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当然,这是历史的悲剧,是由全社会多种因素所造成,绝不能说是农民起义有何过错。但这至少可以说明,把农民起义看作惟一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说法绝对难以成立。
我们根据客观效果来评价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是为了说明他们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以告诫今人或者后人,不要再蹈前车之覆辙。对于农民起义,我们必须指出他们跨越不了皇帝制度这一道障碍,因此也就不可能为万世开太平;但是他们能在暴政肆虐之时,奋起反抗,解民倒悬之苦,其精神十分可贵,应该赢得后人的同情与尊敬。农民起义诚然不能为万世开太平,但是为万世开太平又谈何容易!历代圣君贤相都没有办到的事,岂能只对过去的农民起义求全责备!遥想当年千百万老百姓辗转呻吟于暴政之下,农民起义的领袖振臂一呼,八方响应,起义的队伍波澜壮阔,起义的英雄虎虎生风,起义的口号响彻云霄,起义的声势春雷滚滚!至今思之,仍然令人神往!有诗赞曰:
揭竿斩木起义兵,
替天行道救生民;
贪官污吏都杀尽,
除尽不平方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