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与道教关系密切。这个问题要分成几步来说,才能说得清楚。
首先要说明的,就是道家与道教是两码事,两者之间并无直接的关系,不可混为一谈。道家是一种学说,是个学派,老子是个学者。道教是一种宗教,它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一些方士参考佛教的传教方法,新创的一种宗教,把神仙之术改称道教,方士改称道士,强拉哲学家的老子为道教的教主(如果老子地下有知,他是绝不会同意的)。道教创立之后,得到汉桓帝的支持,成为正式的宗教,可以公开传教。至于“太平道”、“天师道”、“五斗米道”等等都是它的别名。
任何宗教,只要是可以公开传教的,其教义绝不会和当时的统治者过不去。否则,它就会被扼杀,难以立足了。道教的宗旨是教人学道健身,争取长生不老做神仙。道教的第一部经书——《太平青领书》的内容,就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并无触犯统治者的地方。道士以符水治病,来者不拒,这也并不触犯任何人。在缺医少药的乡间,一个虔诚的教徒喝了道士的符水,至少可以起一些精神治疗的作用,这也可以说是“聊胜于无”嘛!
笔者认为:黄巾起义与道教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说得坦率一点,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在君主专制时代,老百姓没有居住迁徙的自由,没有集会结社的自由,要想发动起义,请问如何联系?古时候没有便利的通信工具,要想联系,只有靠两条腿跑。你要到处串联,总得有个由头,以便遮人耳目。传教、治病(当游医),就是最好的由头。从黄巾起义以后,历代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无不利用宗教,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在进行串联的时候找到一件合法的外衣,并不要求这个宗教的教义能与起义的宗旨相吻合(这是很难办到的)。至于各种宗教总是希望教徒越多越好,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而来信教,我都欢迎。反正我只劝你做善事、结善缘,至于你在信教之后干些什么事,那该由你自己负责。
在公开的宗教之外,还有一些不公开的“邪教”,属于“地下”的黑社会性质,为当时的官府所不许可,自然又当别论。
汉献帝即位之初,沛国人张陵(被道教徒尊为“张天师”之后又称为张道陵)先在四川修道,作《道书》24篇,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凡入道者要交五斗米,因此被称为“五斗米道”。他晚年隐居于江西龙虎山,被全国的道教徒尊称为“张天师”。他的孙子张鲁占领了汉中,建立了地方政权之后,除了宣传道教的教义之外,还利用手中权力,实行一些新措施。如在大路旁建立“义舍”,供给过路人食宿,完全免费。老百姓有小过失,只罚以修路。人有犯罪者,可以宽恕三次,然后行刑。这些措施虽然还谈不上建立一个新型的社会,总能给老百姓带来一些好处,所以受到拥护。张鲁在汉中近30年,汉中成为当时全国最安定的地区,北方有很多人都跑到汉中来避难。215年,曹操大兵一到,张鲁就投降了。可见,道教中的一些领袖人物在传教之外,可能还怀有一种建立“道教乌托邦”的梦想。但在失败之后,也就放弃了。不过,乌托邦、桃花源,是古今中外许多知识分子都可能产生的想法,这和道教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波澜壮阔的黄巾大起义虽然不到一年就失败了,后来黄巾余部也不得不卷入自相残杀的内战中去,违背了“天下大吉”的初衷。但是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黄巾起义仍不失为一块重要的里程碑。他们竟然敢于向皇帝说“不”!甚至于敢向老天爷说“不”!表现了广大的老百姓自己希望登上历史舞台的愿望,这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有诗赞曰:
万众企望甲子年,
三十六处起烽烟;
豪言壮语惊天地:
不要苍天要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