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正好是“岁在甲子”,也就是黄巾大起义的那一年。起义日期(三月五日)已经确定,并已通知青、徐、幽、冀、衮、豫、荆、扬八州之地(占当时全国面积一半以上)的36方(即36个根据地)的首领,准备同日起义。可是在距离这个预定日期的一个多月以前,由于叛徒告密,消息泄漏,被迫提前起义,陷入了很不利的被动局面。
先是有巨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创立“太平道”,教人画符念咒,说是可以消灾治病,偶有灵验,颇得群众的信仰。他分遣两个弟弟张宝、张梁与一些弟子到处传道,足迹遍及青、徐、幽、冀、衮、豫、荆、扬八州,十余年间,发展信徒数十万人。在传道过程中,实际上已做了不少起义的宣传、准备工作。地方官认为他们“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并未阻挠他们的传道活动,所以发展迅速。张角划分全国信徒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每“方”设一“渠帅”统领。渠帅马元义往来京城,布置起义,已经收买了皇宫里的宦官、卫士作为内应。不料张角弟子唐周上书告密,事情败露,马元义被车裂于京城洛阳,京城中有信道的1 000余人,经查出后,一律斩首。
事情败露后,张角下令给全国各地的首领,叫大家立即起义,旬日之间,天下大乱。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他们率领信徒,到处攻打城池,焚烧官府。汉灵帝闻讯震惊,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决定速调全国精兵加以镇压。先派北中郎将卢植讨伐张角,但是出师不利,又改派董卓,取代卢植,仍被黄巾所败。当时左中郎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 讨平河南黄巾,又向河北进军,连获大胜,杀了张梁、张宝(张角已先病死,被开棺戮尸),斩俘十余万人,于是黄巾起义暂时平息。这时是184年的年底,也就是说,黄巾大起义的战事不到一年就结束了。
大战虽已结束,但是后遗症十分严重。在战争中,全国大大小小的军阀都以镇压黄巾为由,大肆扩充军队,抢占地盘。对黄巾起义的战事暂时平息,军阀之间的混战立即开始。也可以说,黄巾起义直接促使东汉王朝走向覆亡。从184年黄巾大起义开始,到220年曹丕篡汉为止,汉王朝虽然还拖了36年,但在这36年中是一直走下坡路,苟延残喘而已。
虽然由于张角、张宝、张梁等主要人物的牺牲,黄巾起义一时受挫,但是黄巾余部的潜在力量还很不小。他们不像过去的赤眉军那样,只是临时聚集起来的饥民,一旦战败,立即瓦解。他们是经过长时间组织起来的队伍,以太平道为纽带,败而不散,化整为零,长期潜伏,伺机而动。他们攻击的对象不仅是城市里的官府,也包括乡村里的地主豪强,这就使得战事长期延续下去,造成统治者和起义军两败俱伤。黄巾余部后来用过各种名号,例如黑山、白波、黄龙、左校,还有什么雷公(首领是个大嗓门)、飞燕(首领燕身轻如燕)、张白骑(首领骑白马)、于羝根(首领是个大胡子)等等。各部人数多少不一,有合有分,总人数在百万以上。他们和大军阀袁绍多次大战,削弱了袁绍,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最后,这些身经百战的黄巾余部约30万人被曹操所收编,成为曹操部下的一支劲旅,号称青州兵。这就是黄巾起义的大致经过。
从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到316年西晋覆亡的132年,是全民族演出的一场大悲剧。在这一段时期里,兵连祸结,战争不断,汉族内部一再自相残杀,把自己的实力消耗殆尽,结果招致北方许多落后的游牧民族大举入侵,使得中原昔日的繁华富庶之区成为一片焦土。幸亏中华大地辽阔广大,全民族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得以从容地转移到江南去。否则,北方五胡乱华这么一乱,也许就会使中华文明从此结束,成为徒供后人凭吊的已经消亡的世界古文明之一了。
东汉后期,一再出现皇帝幼小、母后临朝、外戚用事、宦官擅权的局面。因此而造成政治黑暗,豪强横行,官贪吏暴,民不聊生。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由万恶的君主专制制度所造成。如果没有君主专制制度,何来外戚?何来宦官?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也最能忍耐,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起来反抗。连汉安帝知道了“万民饥流”、“饿莩枕藉”的惨状,也觉得十分伤感。广大农民平时被压榨得全无积蓄,一遇天灾只有饿死。在饿死之前聚众抢粮(还是他们自己种出来的)有何不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黄巾大起义能在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上同时发动,绝非偶然。黄巾起义暂时受挫,军阀混战随即开始,东汉政权四分五裂。军阀混战20年后,打出了一个三国分立的局面。三国时期,人才济济,可惜全部用于内争,并未向外发展。60年后,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随即出现了八王之乱。司马氏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会搞阴谋诡计最残忍最腐朽的统治集团,他们家族内部骨肉相残的凶狠,连匈奴族的刘聪也为之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