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理发师在给人刮胡子的时候,事先会在对方脸上涂上肥皂水,这样在刮的过程中,才不会让人觉得疼痛,这就是“肥皂水效应”。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提出了“肥皂水效应”,这种效应强调的是将批评夹在赞美中,这样就可以减少负面影响,使对方能够乐于接受自己的批评和指正。在赞美中批评虽然感觉特别简单,但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1923年,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成为美国总统。他的女秘书非常漂亮但做事粗心,所以经常犯错。有一天,当秘书走进柯立芝的办公室时,他很高兴地对这位漂亮的小姐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当秘书听到总统这样夸奖她时,真是欣喜万分。看到秘书非常高兴,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从那天起,这个女秘书的工作做得相当漂亮了。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当时一位朋友问柯立芝:“这个方法真是太棒了,你是怎么想到的?”他高兴地回答道:“其实道理很简单,这跟理发师给人刮胡子一样。在他们给客人刮胡子的时候要提前涂肥皂水,目的就是刮起来使人不觉得痛。”
由此可以看出,在批评别人时,如果我们一上来就开始发牢骚,势必会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对你的批评也难以听进去。即使表面上接受,也未必说明你已经达到了批评的目的。而如果我们开始时先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先给对方一点“赞美”,让他放松下来,然后再开始你的慷慨陈词,这样往往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小李,你所提出的建议很好,我们从中受益许多。不过,有一点”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批评对方的同时别忘记表扬,表扬是批评的“润滑剂”。表扬是激励,而批评更重要的是引导,也就是说先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然后再把目标提高。在表达否决之前,先对对方见解的优点或可行性进行肯定,然后再适时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这样既不损伤他人的自尊心,又使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被接受。
麦金利在1856年竞选总统时,也运用了这项原理。
当时,共和党的一位重要党员,绞尽脑汁,替麦金利撰写了一篇演讲稿。他觉得自己写得非常成功,便很高兴地在麦金利面前,先把这篇演讲稿朗诵了一遍。可是,麦金利听了后,觉得这篇演讲稿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有些观点很不妥当,如果发表出去,可能会引起一场批评的风暴。显然,这篇讲稿不能用。但是,麦金利不愿辜负他的一番热忱,可是,他又不能不说这个“不”字,那么,他该如何应付这个场面?
麦金利并没有直接指出这篇演讲稿的不足。他说:“我的朋友,这是一篇精彩而有力的演讲稿。在许多场合中,这些话都可以说是完全正确的。不过用在目前这种特殊的场合,是不是也很合适呢?我不能不以我的观点来考虑它将带来的影响。请你根据我的提示再写一篇演讲稿吧,然后送给我一份副本,怎么样?”
那个重要人物很高兴地照办了。麦金利用蓝笔把他的第二次草稿再加以修改,最后,麦金利依靠那篇新的演讲稿为自己拉了不少选票。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真诚的赞美,也需要善意的批评。赞美是鼓励,批评是督促;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要想让对方接受你的批评,就必须在批评前先给予对方适当的赞美,然后再给他以批评,这样才会让听者感到你是为他着想,或者感到合情合理,这样就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也给人以教育或启迪。
美国著名的女企业家玛丽·凯在对待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采取的做法就是“先表扬,后批评,再表扬”的批评艺术。这是玛丽·
凯严格遵循的一个原则。玛丽·凯说:有些人认为,经理应当把怒火发泄出来,发泄过了以后,以一句带有鼓励对方的话结束谈话。尽管一些研究管理办法的顾问鼓吹这种办法如何如何有效,但是我不敢苟同。
你要是把人臭骂一顿,那他也必定吓得浑身哆嗦,绝不会听到你骂够了之后才补充的那句鼓励的话。这是毁灭性的批评,而不是建设性的批评。
这就是说,作为青少年的你无论批评什么事情,必须找点值得表扬的事留在批评前和批评后说,绝不可只批评不表扬。要想矫正某人的缺点,不妨把赞美当做“肥皂水”,这样会更有利于对方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