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脾气非常不好,动不动就与人打架,因而人们都很讨厌他。
一日,这个年轻人无意中游荡到了大德寺,正遇到一休禅师在讲佛法,听完之后异常懊悔,决定痛改前非,并且对一休禅师说:“师父!今后我再也不与别人打架斗口角了,即使人家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就让唾沫自干吧,别去拂拭!”一休禅师轻声说道。
年轻人听完,继续问道:“如果拳头打过来,又该怎么办呢?”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一休禅师微笑着答道。
那个年轻人实在无法忍耐了,便举起拳头朝一休禅师的头打去,继而问道:“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一休禅师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关切地说道:“我的头硬如石头,可能你的手倒是打痛了!”
年轻人无言以对,似乎对禅师言行有所领悟。
一休禅师的境界确实了得,可能很多人很难做到这些。但是我们生活在红尘之中,大度包容的心还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人气量狭小,遇事斤斤计较,那么在生活中就会处处碰壁,烦恼无限。假如能以实际行动理解、包容别人,那么你也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包容的。
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由不同的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集体。在这样的环境里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果你非要认真计较的话,每天你随便也可以找到四五件生气的事情。如:被人诬害、因同事犯错而受连累、遭人冷言讥讽等等。有人不即时发作,却暗自把这些事情记在心里,伺机报复,但这种仇恨心理,不单无法损害对方分毫,更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自食其果。
凡事不要斤斤计较,如果仅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明可能会让人觉得晦涩、高深,在此我们还是以工作中发生的一些具体事情来加以说明。
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得到的多,而在于索取的少。凡事斤斤计较的人看似得到的比别人多,其实再多又有何用。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不是孑然一身,争来争去的无非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而已。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情况,也会碰到很多看似无理取闹的事,尤其是在工作中会遇到同事的排挤与妒嫉,也会遇到自私自利的上司的打击报复,等等。
凡此种种,当降临到我们头上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是惊慌失措以牙还牙,用同样的方法应战,还是怎么办呢?我想,这时候我们最好的办法是应该容忍才对,因为容忍是一种智慧,它可以使一切归于平淡。
唐朝有一个姓张的大官,家庭和睦,美名远扬,一直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赞美他治家有道,问他道在何处,他一口气写了一百个“忍”字。这说得非常清楚:家庭中要互相容忍,才能和睦。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在旧社会,新年贴春联,只要门楣上写着“百忍家声”就知道这一家一定姓张。中国姓张的全以祖先的容忍为荣了。
一位病危的老妇人,把一个盒子交给了她的老伴,老头一直认为这个盒子里有很珍贵的东西,因为老妇人从不让他打开它。老妇人说:“你把它打开吧,你不是一直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老头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盒子,里面的东西更是让他疑惑不解,里面有一万块钱和一条没有编织完的围巾。老妇人用虚弱的声音说:“从小我的脾气就不好,经常发火,妈妈说这样不好,让我一定要学会容忍。嫁给你之后,你的很多做法我都不是很满意,每当我要发火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妈妈的话,于是为了发泄我的不满,我就开始编织围巾。那一万块钱是我编织围巾卖的钱,那半条围巾是我未完成的,这下你明白我为什么不让你打开盒子了吧。”这时老头才意识到老妇人确实从未对他发过火。
没有人是最强的,也没有人是弱者,无论发生什么,在哪里,自己终究是自己。
隐忍中,温暖感恩的心怀不会有冷硬的冰在做怪,也伤害不到周遭的温情。隐忍不是逃避退让和懦弱,是宽厚的包容与谅解。
生活无非如此,经历都是过程,在各种各样的过程中,结果反倒暗淡下去了,我们就在过程中成长,因此快乐很重要,有什么可计较可攀比可争执的呢?什么都不如每一天都伴随着充实和欢笑更美好。
莎士比亚说:“容忍是最大的智慧。”
容忍,顾名思义,包括宽容和忍让,这不禁让我想到这个忙碌烦乱、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太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
如今这年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节奏也跟着加快了,人的性情也变得浮躁起来。沟通交流中,两句话不顺心,便恶语相向,重则拳脚相加,犯得着吗?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我怎能在别人面前丢了面子?话是没错,人是应该有骨气,大男子汉更不能窝窝囊囊,谁都喜欢“是条汉子”的夸奖。但是,骨气不是霸气,汉子不是莽夫,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怒发冲冠,非要斗个你死我活,非但不是男子汉所为,更是小人之见!
我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我们无法避免人生的惊涛骇浪,但我们可以调整方向和心态,风浪过后必是碧波荡漾的妩媚风光。
容忍不是懦弱,不是退让,不是逃避,而是一种隐形的坚强,一种忍让的进取,一种平静的突破。
因为忍让,我们会受到嘲笑、讥讽、打击和误解;因为忍让,我们却得到了乐观、豁达、信念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