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悦深刻的记得,那是一次午休时间,刷完某一期的奇葩说,她在自己的小办公室哭成了傻子。那一期奇葩说的主题叫做,父母该不该在高考期间离婚。弥悦觉得这种东西是没有办法评判该或不该的。
在弥悦有记忆以来,父母都是聚少离多。在弥悦高二高三的时候,父母之间爆发了几次比较大的争吵,理由都是一些很琐碎的事情,大部分甚至是因为爷爷奶奶那边的原因。这种家长里短,争个输赢,说不清的。或者,很多时候,都是赢了道理输了感情。
但是,这些争吵对那个时候的弥悦来讲是完全不能理解的。她想,这样的婚姻真的不累吗?大家都在勉强的撑着,三不五时的吵架,何必呢?弥悦那时候的想法也简单,在一起不幸福,那就离呗。弥悦不止一次的和她妈妈讲:“你们离婚吧,我支持你们!这样谁都很痛苦的。”
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弥悦大三那年,期间弥悦和她爸不管是打电话还是面谈,那种语气都是夹枪带棒的。弥悦认为是她爸没有平衡好这其中的关系,而且她对父亲的了解太少了。在弥悦过去20年的生命里,和父亲的相处占了不到十分之一,她想或许她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对父亲那部分的缺失,一并怪在了他和妈妈的婚姻里。弥悦知道,这叫迁怒,但她控制不了那时候的自己。
大三以后,在弥悦的实习期里,她发现自己也不会事事都和妈妈讲。她发现妈妈夹枪带棒的话,总是让她觉得难受,觉得孤立无援。弥悦开始理解父亲。在一段婚姻里,承受分居,承受争吵,承担压力和痛苦的从来就不只是一人。弥悦开始在妈妈抱怨的时候,先说对妈妈的理解,再说爸爸对家里的付出,再说爸爸面对的一些无奈。她发现,妈妈其实也是理解爸爸的,只是生活的苦总是需要找一个地方倾诉,积压的情绪总是需要找一个地方宣泄,于是有了口不择言,于是争吵,伤害从不停止。
后来的弥悦会在爸爸每年在家的那段时间多留心一些,她发现那时候觉得所谓无休止的争吵好像也并没有多少。矛盾依然还是有的,但是弥悦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半夜爸爸在厨房里弄得叮叮当当,弥悦问她爸在干嘛?她爸说:“你妈饿了。”某次妈妈不经意的提到想吃什么,下一顿餐桌上多半都能看见。一家人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的头会轻轻地靠在爸爸的肩上,两个人会就剧情说说笑笑。
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弥悦突然很庆幸,父母相互扶持走到现在,吵过的架,生过得气,都没让这个家散了。哪有什么在高考期间该不该离婚啊?选择离婚的夫妻,不过都是因为一段失望的婚姻,找不到坚持下去的理由了。这个理由是夫妻双方的包容和理解,是坚持,也是坚守。从领到薄薄的那个小本本的时候,两个人突然就变成了一家人,也可以说就是一个人。想弥悦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总在说,缘来聚,缘去散,皆是随缘。看看上一辈,突然明白了,随缘也别忘了惜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