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解锰厂,生意一直不错。后来由于经济不景气,不少同类企业都快经营不下去了,可该厂依然红红火火。
有同行向这位厂长取经,厂长就说了八个字:“多烧冷庙,早烧冷庙。”
原来,该厂的厂长是做销售出身的,非常重视人际交往的“长期投资”。
一般而言,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通常只接待合作企业与自己同级别的领导者。而该厂的厂长却不同。他的接待对象并不仅限于高层管理者,年轻的职员往往也是他的接待对象。
当然,因为时间与费用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前往该厂洽谈的职员都会成为他的接待对象。他会事先通过各个渠道了解这些职员在公司内的地位、业绩等,从中选出那些将来可能会成为大人物的职员进行接待。
对这类职员,他不仅吩咐下属专车接送,给他们安排好的住宿,他还亲自到最好的饭店,为对方接风。对方离开时,他还赠送特产、亲自送出工厂大门。通常,面对这样的盛情款待,那些普通的年轻职员往往会受宠若惊,不仅对该厂长记忆深刻,而且感激不尽。
一般来说,一个掌握决定权的人,得到别人的热情款待,往往会认为理所当然;而那些还没有实权的未来之星,一旦得到他人的热情款待,往往有感受强烈。
一旦这类职员升职,他们就不会忘记自己作为普通职员时这个厂长的深情厚谊,就会想办法回报这位厂长。于是,这家电解锰厂根本不用担心客户、市场的问题。
其实,仔细想来,道理也很简单。俗话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反过来,只要平时多烧香,不就无需临时抱佛脚了吗?
这位厂长便是如此。他非常了解人们的心理,知道“冷庙”受热反应比“热庙”强烈很多,知道在没有任何渴求时给人好处,比有求于人时再给人好处,更易得到对方的感激,更易激发对方的报偿心理。
然而,很多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或者懂得这个道理却嫌“长期投资”见效太慢,于是仍旧有事了才想起去求别人。却不知,事到临头再来“抱佛脚”往往来不及,哪怕你又是送礼、又是送钱,效果也不见得好。
还有一种人就是对“冷庙”认识不够,总认为“冷庙”的“菩萨”不灵,所以才成为“冷庙”。其实英雄落难,壮士潦倒,都是常见的事。只要有机会,一个穷途末路的人仍可能一飞冲天的。
一位老板因为被朋友牵连进了监狱,他昔日的一些朋友和部下都离他而去。他的心情很苦闷,感到世态炎凉,一度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这时,只有一个部下,不怕受连累,主动去见他,安慰他、开导他,同他一起分析局势。
在部下的鼓励下,这位老板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并非那么暗淡,于是,他开始积极地想办法。
后来,由于朋友主动承担了一切责任,他很快出狱了。时隔不久,这位老板便东山再起,因为感激这名部下,他把自己的一个分公司交给部下打理,并分给他近一半的股份,没过几年,这位部下就跻身于富翁阶层。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也想烧“冷庙”,但我不知到哪儿找“冷庙”。其实,“冷庙”就在你的身边。可能是默默无闻但很有前途的未来之星,可能是一时落难的汉子,也可能是曾经辉煌却已退居二线甚或退休在家的老领导。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位领导年龄到了,退休了,过年时,往日的宾客盈门变成了门可罗雀,甚至连他亲手提拔的下属也只是打来电话假惺惺地问候了一番。
在这个时候,他原来的一个部下带着礼物来了,那是他任职期间并没有给予以太多关照的一名普通职员,为此,他感慨万分。
一年以后,这位退休的领导又被原公司反聘为顾问,不用说,那个职员很快就得到了提升。
其实,“烧冷庙”也并非我们相像的那么复杂。最轻松的办法是平常多与其他部门和岗位的人交往,尤其是人事、财务等部门。交往可以随意一些,有事说事,没事混个脸熟,遇到个机会便烧上一把高香,比如谈谈心,拉近彼此的距离;借机恭维对方,赢得对方好感;遇到有困难的,主动伸出援手,等等。这样的香,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成本的,更应勤烧不倦。
请相信,只要你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总有一天,你烧的冷庙会热起来,你的机会会多起来。
人关系心理学
一个手握大权的人,受到他人追捧往往认为理所当然;而那些还没有实权的未来之星,一旦得到他人的热情款待,往往有感受强烈。换句话说,“冷庙”受热反应比热庙强烈很多,在没有任何渴求时给人好处,比有求于人时再给人好处,更易得到对方的感激,更易激发对方的报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