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吾日三省吾身
“原典”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春秋《论语·学而》)
“注译”三省:三和九在古文中有时表示具体的数字,但很多场合只表示数字的多;省,即反省、自我检查。全句译意为: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我替别人做事情尽心竭力了吗?与朋友交往诚心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学业用心温习了吗?”
“品读”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提出的自我修养的方法:反省内求,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从而使自己的道德人格达到完美的境界。儒家这一自省修养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千百年来多少贤人都用自省方式加强自己道德修养。清代的曾国藩从三十一岁起,每天写《过隙影》,对每天的一念一事,都记下来,以便触目克治,终身不间断。
89.反身修德
“原典”君子以反身修德。(周《周易·蹇》)
“注译”全句译意为:君子在蹇难之时反求于自身而努力修养自己的道德。
“品读”《周易》的《蹇》卦象征蹇难。蹇,意思是行走艰难。君子在遇到艰难之时,反省检讨自己,加强修养,守持正固,这样就可以排除蹇难,端正邦国。
90.终日乾乾
“原典”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周易·乾》)
“注译”乾乾:乾,健,乾乾即健而又健;惕若:惕,警惕,若,语助词;厉:危险;咎:害处。全句译意为:君子整天刚健奋进不已,直到夜里还时时警惕反省以防有什么疏忽,这样即使面临险境也不至于遭受害处。
“品读”在为理想为事业奋进不已时,需要有一点自我“夕惕”,认真反省一下有什么疏忽,有什么不足,有什么会使权力、金钱、美色侵袭的缝隙,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进行自我修整,严加自律,坚守做人为官的道德防线。这样即使面临权力、金钱、美色侵袭的险境也能“厉无咎”,也能“终日乾乾”,直至成就事业,辉煌人生。
91.见贤思齐
“原典”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春秋《论语·里仁》)
“注译”齐:看齐,赶上;省:反省,自我检查。全句译意为: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心里就应该进行自我反省。”
“品读”贤是榜样,不贤是警示。“见贤思齐”,人在这方面是比较自觉的,但“见不贤而内自省”,人的自觉意识就差一些。孔子的高明就在于“见贤”则“思齐”,“见不贤”则“自省”。人有了这种“思齐”和“自省”的精神,“贤”与“不贤”都是自己的老师,都可以帮助自己提高精神境界。
92.何待来年
“原典”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战国《孟子·滕文公下》)
“注译”攘:偷窃;或:有人;损:减少;已:停止。全句译意为: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一只鸡。有人告诉他说:“偷鸡是不道德的行为。”他却说:“那我就先减少一些,每个月偷一只,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已经知道了这种行为不合道义,就应该立刻停止不干,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品读”宋国的赋税太重,怨声载道。但宋国的大臣戴盈之却说,一下子废除赋税,我们做不到,请允许我们今年先减轻一点,等到明年再废除吧。孟子就说了这段话。在这段话中,孟子运用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嘲笑和讽刺如戴盈之这样的明知自己有错却不肯立刻改正错误的人,让人在捧腹中省悟有错即改的道理。
93.善在身,必自好
“原典”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战国《荀子·修身》)
“注译”修然:认真地;愀然:忧惧地;介然:耿直地或执着地;菑(读“资”)然:受沾污的样子。全句译意为:见到善良的行为,一定要认真地检查对照自己,使得这些善良行为也在自己身上出现;见到不善良的行为,一定要严肃地反省检查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自我珍视;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要如被玷污一样而自我痛恨。
“品读”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主张人性本恶的,因此他更注重加强人的道德修养,尤其是强调后天的师法、教化和自省。见善要师法,见不善要自省;善在身则自好,不善在身则自恶。这就要坚守和发扬善,警戒和弃除不善,使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至善的境界。
94.内省不疚
“原典”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注译”内省(xǐng醒):内心省察;疚(jiù就):忧虑、痛苦;无恶(è):引申为无愧;志:心。全句译意为:君子经常进行内心省察,就不感到内疚,也无愧于心。
“品读”君子进行道德修养除了“涵养”之外,内心省察也是一个重要方法。《礼记·中庸》这段话就是强调君子的内心省察。如果内心省察达到“不疚”、“无恶于志”,其道德修养水平就可进入君子的境界了。
95.与覆车同轨者倾
“原典”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西汉黄石公《素书·安礼章第六》)
“注译”全句译意为:跟随前面翻了的车走同一条道,也会翻车;做与前代亡国之君同样事的,也会亡国。
“品读”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执政者的警告。能吸取前车倾覆之鉴者兴,重蹈覆辙者灭。历史上较为注重吸取前朝倾覆之鉴的当属唐太宗和魏徵。他们亲眼看见隋王朝由强盛到衰败到灭亡的过程,尤其是他们亲眼目睹隋炀帝贪婪奢侈、荒淫无度的后果,所以“以隋为鉴”,并定有“论隋日”,经常以隋亡为戒。魏徵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余事,归纳一点就是要唐太宗避免重蹈隋亡国的覆辙,采取一系列中兴之策,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9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原典”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学而》注语)
“注译”省:反省、检查;加:加以;勉:勉励。全句译意为:曾子每天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有错误就改正,没有错误就自我勉励。
“品读”这是朱熹为孔子的学生曾子说过的“吾日三省吾身”所作的注语,赞扬曾子“自治诚切”,“可谓得为学之本矣”。同时告诫人们应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意见,有错就改,无错则引以为戒。朱熹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已作为成语流传使用。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讲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就说过: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的躯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