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社区治安管理业务的划分,社区治安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一、社区秩序管理
社区秩序管理主要是指社区公共场所秩序的管理。一个社区公共场所的秩序反映了一个社区秩序的好坏,紧紧抓住社区公共场所秩序管理,消除治安隐患,是社区治安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公共场所是指在社区内的所有向社会成员开放、供社会成员进行活动,社会共有、公众共用的场所,包括道路、广场、商场、公园、影剧院、运动场所等。社区公共场所是社区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也是居民经常聚集和活动的地方。若公共场所没有良好的治安秩序,经常发生各种争吵、拥堵甚至危及生命的事件,就会破坏社区安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社区公共场所在数量、种类、形式上不断增加,在所有制性质及其归属部门上也开始出现多元化趋势,这无疑给社区服务增加了活力,但与此相随的各种负面活动也在不断增加,如一些地方卖淫嫖娼,黄、赌、毒,封建迷信活动等十分猖獗。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看,也需要加强社区公共场所管理。
二、社区治安事件管理
社区治安事件是指某个人或一定数量的人为了某种目的或者利益集合在一起所做出的违法犯罪的事情。社区由于聚集了不同类型的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其中一些矛盾和纠纷容易演化为治安事件。这些治安事件容易给社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需要通过社区治安管理来及时预防和处理,其中要特别警惕群体性的治安事件。社区管理者可以通过加强普法宣传和社区治安检查等办法预防治安事件的发生;一旦事件发生,要依据国家法律和政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控制,尽快平息。
三、社区特种行业管理
特种行业是指工商服务业中,一些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公安机关对其实施特殊治安管理的行业。特种行业主要包括旅馆业、刻字业、印刷业、旧货业(包括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业、信托寄卖业、典当业、拍卖业)等。这些特种行业潜藏着大量不安全因素,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必须对其加强管理。社区内特种行业管理,主要是落实特种行业的审批许可、变更注销、检查验收制度,以及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培训等。
四、社区危险物品管理
危险物品是指具有杀伤、爆炸、易燃、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储存、销售、运输、使用和销毁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或可能危害公共安全而需要特别防护或管制的物品。目前,我国列入治安管理范围的危险物品主要有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民用爆炸物品、剧毒物品及放射性物品。危险品由于其特殊属性,容易对社会造成危害,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管制。要对其生产、销售、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层层把关,防止或最大限度减少治安危害事故的发生,以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搞好危险物品管理,也可以防止犯罪分子利用危险物品进行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社区治安秩序。
五、社区消防管理
消防管理是指依照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对消防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消防安全目标。社区消防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严格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社区治安管理主体要协助公安机关和消防机关对消防安全进行广泛宣传,使社区居民和单位都重视消防安全;要组织消防队伍,制定消防操作规则、办法和技术规范,提高社区居民自救扑救能力;要检查公共场所、单位和居民楼栋消防器材的规格、质量和配置情况等,加强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六、社区户口管理
社区户口管理包括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户口调查、流动人口管理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人口的流动性也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管理已逐渐成为社区治安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流动人口很多会选择他们滞留地的社区出租房作为栖身之地,成为城市的暂住人口,他们在为城市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暂时居住地的社区治安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流动人口繁荣了城市经济、促进了市场流通、方便了市民生活,也造成了一系列非常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比如出租的房屋很容易成为一些违法犯罪分子的落脚点和黑窝点;还有些外来流动人口利用出租房屋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进行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制黄贩黄、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聚众赌博等。因此,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为建立良好的社区治安创造条件。
七、社区道路交通管理
社区道路交通管理包括社区内的车辆管理、机动车驾驶员管理、路面安全设施管理、交通指挥、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事故查处和交通安全维护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成员拥有私人车辆的比例不断提高,而现实情况是社区内基础设施对于私车的容纳有一定的限度,两者很容易发生矛盾,所以社区内的道路交通管理在社区治安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必须着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