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是组织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对职工所做工作的设计和控制方式都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绩效和满意程度。
一、工作设计的概述
(一)定义
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工作内容包括确定工作的一般性质的问题。即工作的多样性、自主性、复杂性、难度和完整性这五个特性。
工作职能是指做每种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即工作责任、工作权限、信息沟通方式、工作方法和集体协作配合等。
工作关系是指个体间在工作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与他人交往的关系,建立友谊的机会及工作集体合作的要求等。
工作绩效是指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率的高低。
工作者的反应是指工作本身的反馈和他人对你所做工作的反馈。
(二)工作设计发展简史
工作设计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作专业化时期,也称科学管理时期。此时期的特点是,通过工作专业化、标准化和简单重复来提高工作效率,认为工人只关心金钱奖励。
第二个阶段是为解决职工对工作的不满足而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时期,即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为了减少工人对工作的单调、枯燥而产生的厌烦感,管理者可以让工人在同类工作中的不同岗位进行轮换操作。实际上,这种方法使每一个工人的工作在同一时间内还是简单重复。为了解决工作轮换中所出现的同样问题,管理者采取每个工人的工作内容横向扩大,使每个工人在同一时间干更多的工作的方法。
第三个阶段是现代工作设计方法时期,即工作丰富化和工作特征的再设计。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强调通过激励因素——工作的挑战性、责任感和自主性,使职工对工作满意的工作设计。同时,要根据职工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采用工作多样性、自主性、完整性和反馈等工作特征再设计。
二、工作设计的理论和应用
(一)专业化与科学管理理论
此理论是由泰勒和他的同事们首先提出的一种传统方法。是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把工作分解成许多很小的单一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操作内容和操作程序,并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激励,使工作保持高效率。
此理论对目前我国的卫生管理现状仍有一定现实意义。其科学性在于把专业化和单一化最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培训经费;还可以找到廉价劳动力,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了管理者对职工的工作结果的控制。
但是,这种工作设计方法只强调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考虑工人对此方法的反应,不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励职工和更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易造成职工对工作的不满和缺勤、离职等。
(二)工作轮换和扩大化理论
此理论是针对工作专业化的缺点而提出的,前面已做介绍。不管是工作轮换还是工作扩大化都仅仅是对职工的厌烦和不满的一种缓冲和短期解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它对在一定时期内稳定职工情绪,提高管理的功效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在卫生管理中,管理者也要善于运用工作轮换及工作扩大化,以消除或缓冲一些不良现象,搞好管理工作。
(三)当代工作设计理论
1.工作丰富化
前面已经提过,工作丰富化的理论基础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即保健因素增加,仅仅能消除职工的不满足情绪,并不能真正激励职工,只有激励因素不断增强,才会提高工作的满意程度,真正激励职工,提高工作绩效。
实现工作丰富化的具体条件如下:
(1)责任。提高职工对工作的质与量的责任心是首要条件。
(2)决策。提高职工自己在工作中的权威性和自主权,减少对上级权威的依赖性及“评价恐惧心理”的趋势。
(3)竞争。增加组织内人际竞争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活力。
(4)反馈。将职工的工作绩效的数据及时地、直接地反馈给其他人,并适当地允许其收集和保存这些资料。
(5)考核。根据职工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报酬。
(6)培训。为满足职工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提供给他们继续学习的机会。
(7)成就。培养和提高职工对所做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观。
此理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现代科学的工作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它比常规性、单一性的工作设计,提供了更大的激励和更多的满意机会,从而有效地将工作与“玩”结合起来,更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组织目标。
但由于采用许多激励措施,则培训、奖酬等的费用将有所提高。然而管理者需立足长远不可以点盖面,应看到此理论的有效性大于投入增加。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六点:
第一,调查分析。了解组织的现状、员工的素质、工作任务的性质等,管理者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变革需具实质性。不能因需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资金而畏惧,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三,准备周密。管理者事先需考虑详细,准备充分,有的放矢。
第四,考核。及时对实施的情况进行考察,避免不良因素产生,及时反馈。
2.工作特征再设计理论
工作特征的再设计是指根据职工的个体差异,特别是需要层次的不同来进行工作设计,使职工相信,只要经过努力就可以满足个人需要并达到组织目标,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和工作者的满意程度。低层次需要占主导地位的职工适宜从事常规性的工作,高层次需要占主导地位的职工适宜从事具挑战性和成就性的工作。
在实施时需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组合工作。把高度专业化的各项工作结合在一个大的工作单位中,既影响工作多样化,也影响工作的完整性。
(2)组成自然的工作单位。
(3)与顾客建立联系。使职工对本职工作有新认识。
(4)纵向扩充。使职工有更大的制定工作计划的自主权。
(5)反馈。
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尤其是职工的成长需要强度,是改变工作设计时所要考虑的重点。
在应用此理论时,切记人是个动态的个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某种情况下和一段时间内都可能改变。
总之,以上三种工作设计理论的侧重点不同,则作用与结果也不同。卫生管理工作者在具体应用时,应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用适合的工作设计理论,以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工作设计的综合模式
工作设计的综合模式是一个较完善的,综合前面所述的各理论之长,强调环境因素对工作设计影响的一种工作设计。这个模式包括四个因素。
(1)工作设计的核心因素很多,其中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成果因素是关键因素。
(2)环境因素。组织外部的各种因素对工作设计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地理等因素。
(3)内部组织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影响工作设计的规划,如工艺、报酬制度、工会、守旧派的压力等。守旧派的压力指组织中没有进行工作重新设计的其他单位的影响。
(4)个性特征。如需要层次不同,价值观方向不同,个性和学习的差别等。
这个模式是较全面和较完整的一种工作设计,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的工作设计。在实际工作中,卫生管理者需仔细衡量后再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