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做事都希望被人肯定,即使有时未能成功,但因为始终是卖力了,也不希望被人忽视。一个人付出了却得不到肯定,这是在打击他的自信心,所以作为领导,切勿忽视别人参与的价值。高明的处世者,不但会与他人一起分享功劳,有时还会故意把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功劳退让给他人。尤其是领导如若能够领会此处世交人的秘诀,那么试问还有几个下属不肯全心全意替他工作呢?这是最高明的用人之术。
《左传》中记载了在成公二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鲁国和卫国忧虑齐国会来攻打他们,都到晋国去搬兵要讨伐齐国。晋国派郤克率领中军,士燮为上军之将的辅佐,乐书带领下军,去救鲁国和卫国,在华泉打败了齐军,俘获了齐国的车右逢丑父。齐国用甑和玉贿赂晋国,并答应把侵占鲁国和卫国的土地还给他们,以此作为求和的条件。于是晋国的部队班师回朝。晋景公慰劳将士们说:“都是你们的功劳。”郤克回答说:“这是你教导有方,更全凭将士们的努力,我又有什么功劳呢?”士燮回答说:“是苟庚指挥的好,是郤克控制全军,我又有什么功劳?”作为臣子的,如果都能如此谦虚,不居功自傲,那该多好,后人都称赞他们贤明。三位将军能够获胜而归,最重要的恐怕是他们谦恭相让,精诚团结的结果。
东汉刘昆,字桓公,是陈留人,梁孝王的后代。小时候学习礼仪,学习施氏的《易》。光武帝时,先做江陵令。江陵县连年发生火灾,刘昆就向火叩头行礼,火就灭了。后来他做弘农太守时,老虎都背着小老虎渡河跑了。光武帝听说此事觉得很惊异,提拔他做了光禄勋。光武帝问刘昆:“你以前在江陵的时候,使风熄火灭;后来做弘农太守,老虎北渡逃走;你推行什么德政,而达到这样的结果?”刘昆回答说:“这不过是偶然碰上罢了。”皇帝身边的人都笑他老实愚讷不会自夸,而光武帝感叹道:“这才是长者的话呀!”回头叫人记在史策上,用来警醒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