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年末,正是人们兴冲冲地等着发放年终奖的时候,2008年的年末,人们在焦虑中等待着,但大家都知道,年终奖八成要缩水,甚至根本就泡汤了。2008年年末一项针对亚洲地区300多家企业所作的调查显示,有42%的企业正在考虑减少非管理人员的年终奖和分红,其中约20%的受访企业年终奖比2007年削减幅度超过25%。有的企业则改变了奖金的发放方式,年终奖计划改在新年、春节后分段发放。对于外资企业和部分效益好的国有、民营企业来说,往年的年终奖是一笔不小的数目,2008年这笔额外的收入大大减少或者干脆没有了。
在2008年12月中旬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预计,2008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率为7%,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比2007年下滑了一半。所不同的是,2008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20多年来首次追平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以前城镇的收入增长要比农村快四五个百分点。同期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别为8.1%和7.8%,都显著低于2007年的增幅。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实际增长8.4%和8%,都高于上述预测。
统计数字是宏观的,反映的是居民的总体情况。2008年,你的收入是多了还是少了,你的钱袋是鼓了还是瘪了,都只有你自己才确切地知道。但有一点十分明显,人们感受到了2008年居民收入增长的下降,进而调低了2009年的收入预期,结结实实地捂紧了钱袋子。
相对于美国人的超前消费来说,中国人一向都是比较节俭的。但是,在经济景气的情况下,大家没有未来预期收入减少的担心,所以钱袋子捂得并不那么紧,该花的就花,甚至在大件耐用商品上不乏超前消费的行为。而都市白领“钱景”光明,更不在乎月月光,做个潇洒的“月光族”。
现在情形不同了,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大款白领,都捂紧了钱袋子,能不花的就不花,能少花的就少花,非花不可的就变着法儿省钱。在寒冷的金融风暴之中,大款们退了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卡,白领们放弃了酒吧迪厅开始“猫冬”,小民百姓们则流行起沟通省钱秘诀来。
四 不仅是外感风寒
有位加拿大学者曾经说,过去,美国打喷嚏,整个拉美都要感冒;现在,美国打喷嚏,不仅拉美要感冒,就连中国也要感冒。这次美国金融风暴的世界性影响,佐证了这位加拿大学者的观点。在全球化的今天,真个是“环球同‘次(贷)’凉热”,美国经济体那样的大块头打喷嚏,全球感冒几乎是必然的。
不过,在这次金融风暴中,中国并未像美国那样在金融领域出现多大的乱子,倒是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从影响传导角度考虑,我们这次感冒,不仅是“外感风寒”,更在于有“内伤滞热”,甚至还有长期积淀下来的“沉疴”。也就是说,我国现在的问题,既是外来影响的结果,更是内生的,金融风暴只是加速了它的凸显,而问题早就存在了。
1.危机前我们已经出了问题
如果我们考察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暴发生、发展的时间和对我国影响的进程及领域,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某种错位和不对称性。
先看进程。美国次贷危机发生、深化的时候(2007年春天至秋天),我国经济增长迅猛,股票市场也在2007年10月攀上了历史最高点。在次贷危机逐步诱发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经济甚至出现了过热,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国家为此出台了“双防”的措施。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标志着美国金融危机的扩大和全球扩展,那时我国的经济还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情况远不那么悲观,所以九十月间,无论政府官员还是绝大多数经济界人士,都认为美国金融风暴对我国影响有限。在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酝酿“救市”并希望中国援手的时候,我们似乎还以为自己可以独善其身。不过,此后这种时间差很快缩小了,不到一个月,我国推出了4万亿的自救计划,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影响到此时才与世界各国以及风暴发源地的美国同步了。
再看领域。次贷危机出现在房地产和金融领域,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最先倒下或被救助的也正是这样的机构,集中在虚拟经济领域。而在我国,最先受到影响的是东南沿海的外贸加工企业,最先陷入困境甚至倒下的也是这样的企业,比如玩具厂、纺织厂、服装厂、鞋帽厂等,集中在实体经济领域。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知,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和美国金融风暴的发生、发展,在时间上存在严重的错位,在经济领域上又存在很大的不对称性。就此而言,虽然不能否认金融危机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联动性,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其某种程度上的非紧密相关性。也就是说,我们感冒,不仅仅是外感风寒的问题。
是的,应该指出的是,我国东南沿海外贸加工企业的困境,与欧美等地消费市场不振有着直接关系,而欧美消费市场的疲软又与信贷危机有着直接关系。但同样应该指出的是,我们这些企业的困境也有国内环境和自身的原因,而且问题早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露出端倪。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接二连三的质量风波的影响,其中一些企业的日子早就不那么好过了,即便没有金融风暴,它们的倒下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微观的企业个体和产业部门如此,宏观经济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是说,我们的经济是由于积累了足够多的“滞热”,最起码是免疫力低下,所以冷风一吹就感冒了。诚如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10周年研讨会上所说,“其实在他们还没有发生危机时,我们已经出了问题”。
2.我们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早就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政府也曾多次下决心要解决。只是我们的经济增长一直持续高速,给人一种不必顾忌这些问题的印象;即便是心中不无隐忧,但又存着几分侥幸。这很好理解,就如同一列疾速行驶的列车,明知道可能出问题,可谁又愿意慢下来、甚至停下来检修呢?
那么,危机之前我们出了什么问题呢?因为在后续的章节中还要述及,这里只作一些概括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