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臧荼(tu二声,)燕国时期的一名老将,跟随项羽入关,后来被项羽分封为燕王。楚、汉相争中,他投降于刘邦,刘邦仍然继续让他做燕王。
大汉刚刚建立,人心浮躁,藏荼虽表面臣服刘邦,其实心里并不服气,他想:“那刘邦不过是一介布衣,何德何能贵为皇帝,再者燕在遥远的北方,天高皇帝远的,自己要是造反,大汉能把我怎么着?”
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十月,燕王臧荼大张旗鼓地造反,成了第一个反刘邦的异姓诸侯王,不久他就率军攻下了代地。
皇帝听闻燕王反叛,亲自率军前去讨伐,汉军兵临燕地蓟(ji四声)城,大军压城,燕军士兵无心抵抗,开城投降。
汉将禽获了燕王,将他押往刘邦面前,听候发落。
刘邦恼怒,喝道:“我待你不薄,封你为王,为何反我?”
藏荼恨恨地说道:“你能做皇帝,我为何不可?”
刘邦道:“瞧你那熊样,也配当皇帝?简直痴心妄想!我看你以后再也看不到这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大好燕地了。”说完,仰天长笑。
藏荼沉默不语。
刘邦走到被绳子捆绑得像个粽子的燕王身旁,低下头问道:“你知道我为啥能取得天下吗?”
藏荼摇了摇头,说:“不知。”
刘邦道:“寡人顺应天命,乘势而为,入关之后安抚民心,任贤使能,胸怀天下,常豁达大度。你一介武将而已,上不知天下大势,下不能得将士、民心,为人浪子野心,谋事痴心妄想,能不败吗?”
藏荼若有省悟,说:“事已至此,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刘邦命手下斩了燕王,把他的头颅悬挂在蓟城城门,以示反叛者下场如此,然后令樊哙带兵平定代地,肃清燕王残余势力,自己则班师回朝。
如今藏荼已死,一路上,刘邦盘算着,让谁做燕王合适呢?丞相萧何、留侯张良,以及陈平都不合适。萧何如同自己的左右手,如果他做燕王,谁来做丞相帮自己处理日常事物呢?张良和陈平都太聪明了,做燕王让人放心不下。思前想后,只有卢绾(wan三声)最合适。
卢馆和高祖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即是发小又是同窗,两人从小玩到大,情同手足。刘邦为布衣的时候,因私放押往修秦始皇陵墓的徒役被官吏追拿,四处躲躲藏藏,卢绾总是随同前后,不离不弃。
刘邦在沛县起兵时,卢绾以宾客的身份相随,到汉中后,担任将军,总是陪伴在刘邦身边。
卢绾跟从刘邦东击项羽时,以太尉的身份不离左右,他可以在刘邦的卧室内进进出出,衣被饮食方面的赏赐丰厚无比,其他大臣无人能企及。就是萧何、曹参等人,也只是因事功而受到礼遇,至于说到亲近宠幸,没人能赶得上卢绾。
刘邦得天下后,卢绾被封为长安侯。长安,就是原来的咸阳,大汉都城所在,可见卢绾在刘邦心目中的位置,把都城都交给他打理。
刘邦一直把卢绾当成患难与共的亲兄弟般对待。
回到长安后,刘邦就下令所有的将相列侯,让他们推荐群臣中的有功之人来做燕王。
其实群臣心里都明白皇帝是想要册封卢绾为王,于是就顺水推舟,纷纷向皇帝进言说:“太尉长安候卢绾,常年跟随着陛下您东征西讨,功劳卓越,是个有功之人,可以受封为燕王。”
刘邦看到这些奏章,十分高兴,就痛快的批准了。
不久,陛下就正式册封卢绾为燕王。
藏荼事件使刘邦清醒的认识到:大汉虽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地里波涛汹涌,项羽的残存势力仍然存在,尤其是跟项羽有瓜葛的异姓诸侯王们心不安份,蠢蠢欲动。
来到洛阳后,刘邦下令召见全部在册的列侯。利几也在受召之列,他因是项羽的旧将,在项羽兵败时,是陈县县令,没有跟随项羽,后来他归降了刘邦。刘邦把他封在颖川为侯,受藏荼事件的负面影响,利几心里害怕,心想此时皇上召见在册列侯,怕是别有用心,担心自己有去无回,干脆不如反了。
一个月后,利几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前去讨伐,利几败逃。
平叛归来,回到长安,刘邦每五天就朝拜太公一次,按照普通百姓父子相见的礼节。
太公的家令劝说太公:“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地上不应有两个君主。当今皇帝在家虽然是您的儿子,但在天下人面前却是万民之主。太公您在家虽然是父亲,但在皇帝面前却是臣子。怎么能够叫万民之主拜见他的臣子呢?!这样做,皇帝的威严就不能遍行天下了。”太公认为家令说得在理。
后来刘邦再去朝见太公,太公就抱着扫帚,面对门口倒退着走。刘邦大为吃惊,急忙下车搀扶太公。
太公说:“皇帝您是万民之主,怎么能因为我而乱了天下的规矩呢!”
于是皇帝就尊奉太公为太上皇,询问太公后,才知道是太公家令的谏言,刘邦心里赞赏那个家令的话,赐给他五百金。
汉承秦制,在封建社会,太上皇这一称谓就此一直沿用到清朝。
为鼓励生产,恢复经济,刘邦执行轻徭薄赋的政策,“田赋十五税一”,在用人方面也做了重大的调整。一个著名的论断,马上得天下,焉能马上治天下,就出此他执政时期。
陆贾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跟随刘邦平定天下。他是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饱读诗书的儒生,亦是当时有名的雄辩之士,口才相当了得,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陆贾在刘邦面前时常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皇上每每听到这些,就不耐烦,对他破口大骂:“老子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下来的,哪里用得着《诗》、《书》这些没用的屁话!”
陆贾不慌不忙回答道:“马上得天下,难道也可以在马上治天下吗?商汤和周武王,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然后顺应形势以文治守成。吴王夫差、智伯皆因好武而亡。秦朝也因严刑酷法被推翻,假使秦朝一统天下之后,实行仁政,效法先圣,那么,陛下安能有机会取得天下?天下太平,陛下您不过是一小吏而已。是因为秦失民心,天下大乱,陛下您才有了机会施展抱负,逐鹿中原,成为当今天下之主。圣人有言,文武并用,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
刘邦听完之后,心里虽有些不快,但脸还是露出惭色,对陆贾说道:“那就请您试着总结一下秦之所以失天下,朕之所以得天下,原因究竟在哪里,以及古代各王朝成功和失败的根结所在。”
陆贾拜谢道:“陛下虚怀若谷,善纳臣言,臣等佩服,微臣这就去写。”
刘邦挥了挥手,说:“你下去吧,写得好的话,朕重重有赏。”
陆贾叩拜道:“谨遵陛下旨意,微臣告退,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样,陆贾就奉旨大略地论述了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一共写了十二篇。每写完一篇就上奏给皇帝。刘邦看完后没有不称赞的,并拿给群臣传阅,群臣深感佩服,并把他这部书定名为“新语”,对陆贾赏赐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