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才的考卷批阅得很快,背默都是甲乙丙三班相互批阅,他只需看释义、诗文、赋论。
乙班只需评判出个甲乙丙三等,唯独甲班的考卷费神些,除了评判等级,还要写上评语,毕竟是即将下场的学生,能多了解自身的不足也是好事。
第二天就出结果了。
古往今来,对大多数的学子来说,最难熬的都是出成绩的那日。
要放现代,那就是请家长,由家长领回去揍,家长揍完还要向老师表达歉意,熊孩子不听话,给您添麻烦了。
放古代,直接是夫子揍,夫子揍完家长还要千恩万谢,管教我家这不成器的东西,教您受累了。
一大早,唐秀才拿着戒尺进来的时候,不少学生直接抖成了无助的小鹑鸪,心虚咽口水的动作整齐划一。
林敬之没想到,自己竟然不是垫底的丙等,而是乙等!这可是绝对的好消息,毕竟甲班的师兄们,最迟进去的那个也比他多学了一年,拿到考卷的他不免有些暗暗自得。
唐秀才也很激动,不愧是自己看好的苗子,哪怕从未写过诗文、赋论,却也勉强拼凑出了个完整的答卷。赋论是个凑数的,诗文居然差强人意,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的字,力透纸背、笔墨横姿,较去岁提升了不少,想必在家的这段时日没少用功。
除了林敬之,另外两棵看好的苗子也表现不俗,唐秀才很是欣慰。
好苗子们有多让人欣慰,对比得其余的那些就有多操蛋,天赋不够就算了,居然在课业上也如此敷衍!唐秀才一边看一边气,胡子都快被扯掉了。
不过唐秀才不是那种自己受气,让学生看热闹的夫子。他是那种自己受气,学生就要受力的夫子。
“王成才!在家不练字不说,背默都错了小半,就这样还想下场?上来领二十尺。”
干掉一个小鹑鸪。
“王满春!在甲班呆了三年都写不好个赋论?我看你也不用下场了!上来领十尺。”
又干掉一个小鹑鸪。
“秦金玉!……”
……
一个个的上去领戒尺,又把赋论、诗文单独讲解了一遍,如此才算结束。
下学后,唐秀才特意把林敬之留了下来。
“你可知老夫为甚要将你提到甲班。”唐秀才摸着所剩无几的胡子问道。
“夫子觉得敬之可下场一试?”林敬之压着内心的兴奋。
“不错,你天赋上佳,基础扎实,生来就该走科举这条路。就是不知你家里如何作想?”对于老早就看好的苗子,唐秀才关注的会多一些,若天赋极佳但银钱不凑手的,他也会帮一把,但泗水县天赋极佳的苗子寥寥无几。
林家的情形唐秀才心中有数,上数三代都是地里刨食的农人,林童生又早早的去了,家里怕是没留下几个银钱。
“夫子宽心,去岁学生识得了一位府城的贵人,托贵人的福,家中银钱还算凑手。”说起来也不算欺瞒夫子,石碑那头可不就是贵人么。
家中银钱凑手足够下场就行,多余的唐秀才也不便打听。
想起石碑,林敬之心里一动,石碑那头……会不会真的是贵‘人’?
未等他多想,夫子便换了话头,讲起了此次试题。
林敬之凝神静听,夫子私下讲授,可是难得的机会。
回到家中,将夫子的话讲与阿娘听,毕竟下场可不算小事。
大夏王朝的童生考有两院三考。两院是指分别在县城、府城两个地方,三考是指县城两次、府城一次共三次考,三考均过了,才是童生,可以自称‘读书人’了。
其实三次考试的内容相仿,均出自《论语》《国语》《百川书志》《史记》《算经》五书的背默、释义。
头两次仅和泗水县的学子相竞,整个泗水县的读书人不多,两个正经私塾的学子加起来不过一百多人,其中下场者少半,合计五十人左右。五十取十,不算难。
最后一考却要与整个怀风府的学子相竞了。怀风府下共六个县,每个县据其不同情形取不同人数,往年均是八十人左右。八十取二十,听着挺多,但这八十的底数却是各个县城的佼佼者,难度不言而喻。
林氏听到儿子说今年就可下场了,激动得不能自已,儿子果真如丈夫所说,是个能读书的!可惜丈夫去得早,不然得开心的不成样子。
激动过后便是忧心。她虽识得几个字,但对科考却是一窍不通,帮不上甚么忙,只得尽力做好饭食,管束狗子不要搅扰他大哥,再有就是祈求丈夫的庇佑了。
卯时,林家母子便齐齐起床,林敬之洗漱、背书、练字,林氏则洗手做早食。
自从知道儿子今年入秋便要下场之后,林氏便在每日早晚食中加了一颗鸡蛋,可别小看这颗鸡蛋,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银钱了。
世人都说读书轻快,林氏从未这样想,见过丈夫读书的林氏知道,读书费神,一日下来耗费的气力不比田里耗费的少,可不能少了荤腥。
至于银钱,咬咬牙晚上多织会子布也就出来了,再说租赁院子时儿子都没动用她手中银钱,说那些算家用,家用家用,不用在儿子身上算甚么家用?
吃过早食,还够时候写两篇大字。
自上次神仙赏赐下笔墨纸砚之后,练字便成了一番享受。墨汁细腻清香、色彩浓郁,毫笔笔力劲挺、笔尖锋利,白纸吸墨快而不透字、纸张细腻光滑,每日练字,林敬之乐在其中。
进甲班之后,林敬之便感受到了自家底蕴的浅薄。比如夫子常常提起某个名家解说之作,他不说读,竟然都未听过,更别说当朝大家们的注释了。
唐秀才本身农家子出身,自是明白其中的不易,借了他三本名家解说。
“像此类解说,历代大家出了不少,但必读的就是这三本了,科考中出现对应试题的次数最多。再有其它大家的解说也可选读,且看你自行抉择。”
历代大家的解说无数,但读书一道,终究还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人云亦云者,终为小道。
唐秀才没有明说,只待林敬之自己明白。这世间的道理还少么?但听到耳里和听到心里全然是天壤之别。这也是他近两年才悟出的心得,若早几年,说不得还真能考中个举人!
林敬之行礼谢过,回家便把这三本解说抄了下来,各抄了两份,一份现用,一份便是林家的积累了。
读完三本名家解说,他才惊觉自己是如此浅薄,原来这一词一句中饱含如此深意,引用的这些典故也是他从未听闻的。想到先前自己竟因考出的乙等沾沾自喜,现在回想起,应是夫子给予的鼓励罢。
定定心神,他是该去趟府城了,泗水县的书肆还是太小,买不到甚么好书。再说府城的物甚更多,说不得就能找到神仙想要的翠兰花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