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宝珊(1894—1968),原名邓瑜。甘肃天水人。1917年起先后任靖国军第四路军营长、团长、副总司令。1924年先后为国民军第二军旅长、师长。
1924年底,根据“北京政变”后复杂的政治形势,中 共北方区委制定了联合国民军、打倒段祺瑞和张作霖的正确策略。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陈毅等许多负责同志,都通过各种途径来做国民军将领的工作。由于邓宝珊已成为国民军第二军乃至整个国民军中有影响的少壮派将领,这就引起了李大钊的注意。他在一位朋友的陪同下,冒着隆冬的风雪,轻轻敲开了邓宝珊在北京寓所的小院大门。此时此地,能见到仰慕已久的李大钊,邓宝珊惊喜过望,两人促膝密谈了整整三个多小时。
后来,邓宝珊到了开封,立即去见胡景翼。他将自己同李大钊在北京的接触,向胡景翼一一作了汇报,并劝胡景翼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 产 党真诚合作。同时,还将李大钊对陕军当年驻守河南时,拒不执行吴佩孚镇压工人运动命令的高度评价和称赞,也转告了胡景翼。胡景翼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决定与共 产 党合作,决定请求苏联援助。结果,使他成为国民军领导人中第一个取得苏联援助的人。
与此同时,李大钊实践前约,给邓宝珊派来了一个使他意想不到的秘书长——葛霁云。邓宝珊看完葛霁云带来的李大钊的亲笔信件,审视着自己童年时的这个小伙伴,百感交集,说:“哎,守常先生办事太周到了!”
自从葛霁云来到身边,邓宝珊如虎添翼,十分信任他。此后,这位参加过五四运动和北京马克思主义小组的中国共 产 党早期党员,与邓宝珊在一起共事达八年之久,两人建立了终身难忘的革命情谊。通过葛霁云介绍,还有大批共 产 党人和革命知识分子陆续加入了邓宝珊的队伍,使这支部队在北方众多的军队中,显得特别富有生气。
1925年12月13日,邓宝珊在天津发表通电,“宝珊等誓与民众效命,扫荡残贼。今者奉命北指,直捣津鲁,驱彼凶顽,救民水火”,这个通电是李大钊为他起草的。
邓宝珊与傅作义是把兄弟,又是傅作义军政集团重要骨干,解放战争时期对傅作义下最后决心和平解决北平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邓宝珊先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邓和傅作义一起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以表彰他们在人民解放事业中的功绩。邓宝珊和毛 泽 东、周恩来、朱德等党中央领导一直保持友谊。“文革”开始,邓受到冲击,周恩来总理立即派飞机把他接到北京。1968年11月27日,邓宝珊因受刺激在北京吞鸦片烟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