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大家说:"长江有长江的特点啊,我们这一回碰上了许多新问题。"
粟裕放下茶杯,讲道:"看样子我们这次渡江不是很简单的事了。过去我几次渡过江,但都是在有敌情顾虑下的小规模偷渡,与这次大规模强渡不同。
"敌人在长江南岸构筑了许多工事,有些要塞还相当坚固,如吴淞、江阴、江宁等要塞,都是不易突破的。"
邓小平的烟瘾很大,他几乎没有停止吸烟,他将烟放下,说:"渡江作战的重点就在于能不能登上对岸,首先可以不进攻这些设防坚固的要塞。
"历史上的渡江作战,对南京的进攻一般都将渡江点选在南京西南或以东地区,而且侧面渡江者多,正面渡江者少,通常南京西南以采石矶至当涂间为宜。"
正在看电报的陈毅接着说:"小平同志刚才说的好,我完全同意。渡江作战关键在于首先突破长江防线。蒋介石在长江上摆了个'一字长蛇阵',号称'立体防御'。
"可是他的兵力根本就不够,70万人要守1400公里的正面,他是守不住的。为了渡江的成功,我们可以避开国民党的要塞,哪里能渡江,我们就在哪里渡。只要将部队开到南岸,问题就解决了。"
邓小平又拿起烟讲:"1947年,我们大军南下,在强渡黄河前,伯承对敌前渡河战术进行过一番研究,给部队下发过一份材料,反映很好。可是,这几天刘老总正在组织部队向江北岸开进,没有来参加这次会议,不过他对长江渡江作战是很有研究的,他曾写了一个方案。"
陈毅笑着说:"刘老总可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留过学的,他对军事理论很有研究。小平同志,他那份方案你手头有没有啊?"
"我带来了。"
"那好,你给我们大家读读吧。"
"那我就照本宣科了。"
"要读慢一点,我们几个的脑子反应不是很快了,都太累了啊。"
于是,邓小平用浓重的川音读起了刘伯承设想的方案......
"根据我们了解,长江上是不能架浮桥的,只能曹渡,主要的渡河工具是木船加风篷;其次,我们的渡江行动,敌人已有准备,不易奇袭偷渡;第三,长江很宽,对岸上的敌人有海、空配合,对我们渡江是一个较大的威胁。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一、敌人会估计到我们一路从西安直取重庆,一路沿平汉路取武汉,一路沿津浦路攻南京,一路沿运河攫取京沪之线,因此,他们必须从四川防到上海,数千里江防,守备必然困难,只能作重点主要线的防御。
"如果如此,则空隙甚大,利于我们主要方向作佯渡,吸引敌人,主渡正面选择于甲乙重点之间的薄弱地段,抗战时期偷渡长江就常用此法。
"我们的基本战法是采取宽大正面的、数百公里的、同一时间的分夜横渡。这样就能打乱敌人的防御部署。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些部队受阻碍,但大部分,如组织周密,准备充分,可以强渡成功。
"二、敌人为节约兵力,必然加强辅助防御,可能在薄弱处和估计渡江地段,设水雷,加
强对河岸的封锁,采用日伪军时期的做法,在沿江做竹篱笆,每距数里设筑碉堡、高坝、缩小交通港口、封锁消息、隔绝南北交通,岸上可能埋设地雷,所有船只紧靠南岸行驶。
为此,我们必须要学会破障的方法。
"三、关于渡江工具问题。先头部队必须大部使用摩托工具,以求迅速登岸,估计敌人可能将北岸市镇港口摩托渡河器材搬走,我们数个兵团同时渡江,此项工具必然不够,因此除有者须积极加以修配,组织技术人员训练外,还须作第二种准备,即须注意缴获收集控制,即使是商人贸易船只,亦不准走开,或拆卸埋藏,应进行登记听候调用。
"同时准备一批装备附件,于必要时即拆卸部分汽车及其他可用的引擎备用。大量工具主要依靠于北岸支流、湖泊、港口,加强对渡船、生意船、渔船等的征用,其次是第一队登陆胜利后,南岸船只放过来,这个工具问题成为强渡准备之中的主要工作,必须立即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始进行调查统计及做使用上的思想准备。
"四、敌必将使用仅存的飞机活跃于长江的上空,这个问题亦不可忽视。但敌人的矛盾不能克服的是飞机太少,长江太长了,将置重点于哪一段呢?
"为此我们仍有很多可利用的条件:一个是夜间渡河,使飞机减低效能;一个是我们控制了整个北岸,很多支流港湾均可靠停工具与隐蔽部队,采取一切消极手段减少损害,但另一种办法是所有高射武器及轻重机枪,有组织地进行对空射击,迫使敌机不敢低飞,
"这主要是使用于白天以保卫我之渡河工具及码头与部队集结地区(据了解敌人飞机已不多,且已过时,原在徐州的三大队只有18架飞机,现已去南昌)。部队于准备过程中均可作专门演习。
"五、如何对付敌人的舰艇?敌人可能会将商轮征作战艇及巡逻之用,加上海军的军舰,如此则数量当不是少数,但是商船缺少作战装置,对我影响不大。
"因此,我们必须做好调查、鉴别,并对部队进行教育。敌人的防线太长,力量必然分散,如不分散,我们就专钻空子,这是敌人无法弥补的困难。
"我们以夜间渡河可使敌人此种武器大半失效,夜间视界困难,我们的渡河工具下水以后如水鸥样浮游目标,故炮火命中困难。
"另外我还有几种手段对付之,我以无数炮兵分队(可用不过江的部队所属炮兵)分置于一、二地程之处,在我一翼或两翼行警戒,测好距离,不论日夜只要发现敌之舰队即行射击。以钳制威胁作第一线掩护。"
读到这里邓小平突然止住,摆手说:"不念了!不念了!等我征求刘老总意见后,干脆给你们印一份材料,省得你们手忙脚乱地记得丢三落四。"
陈毅笑了,他说:"书到精彩处,往往要且听下回分解。小平同志有说书人的风格,那就给大家印一份吧。"
邓小平吸着烟说:"我下来就办,请各位等着。"
人们都笑着合上笔记本,站起来到室外休息去了。
这次总前委会一共开了五天,最后参谋处将会议纪要整理成《京沪杭作战纲要》,经邓、陈审阅,最后由邓小平改定后电告中央军委并告第二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