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一名男生向同学借钱,人家不借就拿菜刀把人家砍死了。公安人员逮捕他的时候,他说:“警察叔叔,你千万别告诉我妈妈,不然她就不让我上学了。”
北京海淀区某中学七八名学生结成一个偷盗集团,多次入户行盗,罪行十分严重。当他们在法庭上被问及犯了什么罪时,他们却说不知道,并声称偷盗是出于好奇,想试试本事。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很多青少年往往是在不知法、不懂法的情况下就犯了法。然而,司法机关不会因为他们不懂法就不予追究,不懂法并不能减轻他们的罪过。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青少年连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不知道,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非常缺乏,他们又怎么能保护自己呢?因此,具备以下这些基本的技能和意识非常重要。
(1)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知识越丰富的人,往往越知道什么是危险,能感觉到危险的逼近,明了事态发展的可能后果,也懂得更多的保护自己的手段,会采取最为适当的措施来脱离困境,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因此,要学会保护自己,首先就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保护自己的知识。
在各种各样的知识中,法律知识对于自我保护的作用尤其重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剧上升,并趋向低龄化。可惜的是,很多青少年都是在受到法律的制裁时,才追悔当初不该不学法、不守法,以致触犯了法律,受到了处罚。青少年罪犯在铁窗高墙之下怀着忏悔之心开始学习法律,实在是悔之晚矣。要知道制止犯罪,惩治只是扬汤止沸,教育才是釜底抽薪。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
其实,法律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坏人坏事,法律具有强大的约束、制止、惩罚作用,而对于受到伤害的善良的人来说,法律是一种最有力的保护自己的武器。
有关权威机构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孩子最大的缺点就是胆小,遇事就怕,对“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提问,大多数人回答是“不出门”、“躲着点儿”。
调查发现,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在法律方面的教育少得可怜。即使有一点儿,也只停留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学校纪律、别打架惹事之类的浅层次上。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不违法就行了。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显得不知所措。因此,青少年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了解自己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当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怎么办。在自己不违法的同时,知道如何依法保护自己。
中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正值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国家机关、社会、家庭、学校和全体公民给予了特别的法律保护,努力把中学生造就成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这样,就有了由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教委牵头起草,经历十余年的努力、十多次的易稿,于1991年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不断增长自己的阅历
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同学们一定听过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在那个由童话组成的世界里,嘴大牙尖的大灰狼一看就知道没有好心肠,而整洁可爱的小白兔,当然是人类的好朋友。在童话王国里生活久了,有的同学就习惯于用看待故事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现实,总以为坏人一定长得凶神恶煞、满脸横肉、一口黄牙、满口脏字,而衣着整洁、文质彬彬、笑容可掬、态度和蔼的人就一定是好人。如果世界真的这么简单,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脑门上贴一个字条,上面明确地写着“坏人”或“好人”,那么可能我们的这个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警察了。
当然了,这也并非完全是童话惹的祸,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总会对某个群体的人形成一些总体的印象。比如说,北方人热情,南方人精明,这是由于地域原因形成的刻板印象;商人唯利是图,警察英勇正直,这是由于职业原因形成的刻板印象;女孩善良柔弱,男孩勇敢刚强,这是性别因素造成的刻板印象。
此外,年龄、体态、外貌特征、衣着打扮等,都是导致人们对具有这些特征的人群形成某种总体看法的因素。多数情况下,这种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观念,可以帮助人们比较迅速地了解他人,形成对对方行为的心理预期。
比如说,同学们看到了对方的相貌、衣着,并了解了对方的年龄和职业,就可以很快地判断这个人可能是什么样的人,他可能会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可能会对你的行为作出什么样的反应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先入为主的看法,可以帮助你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行为,恰当地作出反应,促进你的人际交往。
但是,这个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印象,是表面的、刻板的,也就是说,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所谓“人心隔肚皮”,在你看到他人的行为后果之前,你并不能仅仅依靠自然特征就对对方作出判断。
那么,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通俗点来说,现实社会就是大家每天都生活在其中的人际环境,就是每天与大家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所有人。世界上毕竟好人多,但是谁也保证不了你碰上的一定是好人。你现在的生活可能平静而安全,但这绝不意味着你生活的环境就是一片净土。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并非一个童话王国。
当然,如今的社会并非“一团漆黑”,到处尔虞我诈。你也没有必要草木皆兵,疑神疑鬼。最简单的原则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也就是说,一分为二地看待社会,既不要把社会看成“一片净土”,到处是阳光鲜花,也不要把社会看成地狱。学会面对现实,积极谨慎地和周围的人和事接触,处处留心,不断地增长自己的阅历。
(3)在别人的经验中学习
如果成长要付出代价的话,没有一个人有那么多的资本,可以品尝生活中所有的酸甜苦辣。因此,有些时候我们要增长自己的阅历,在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家长、老师还有小伙伴,他们都能教会你一些东西。很多中学生朋友都觉得,父母、老师还有其他的长辈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很多时候好像他们根本无法了解自己的想法。
这种感觉很正常,因为中学阶段正是一个情绪很容易变化的阶段,我们渴望长大,但又感觉处处受束缚,所以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叛逆。但是,平心静气地想一下,即使我们有时觉得父母的唠叨有点多余,但是这毕竟是他们的经验之谈,不是没有道理的,对不对?很多人在为人父母后,常常会感叹:“当年还是自己的父母有理啊,只是自己听不进去罢了。”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特别是在我们对复杂的社会缺乏清醒认识的时候,多听听父母、老师的教导是很有好处的。即使我们不完全接受,但多一种想法,多一个心眼,也没坏处。
除此以外,你的同伴也是你进行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渠道。别人做得好的,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总有一些地方是别人想到了而自己忽略了的。这些小小的细节,只要你留心注意一下,将来可能在危急的时候成为你的良策。而别人的一些过失,我们自己也要想一下,如果是自己,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样你就能少犯错误。人应该不断前进,不断学习,可以向书本学习,向自己学习,也可以向别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