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是足够赏心悦目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留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目光不天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都是相同的。同时,在每一级上似乎难以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却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的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挖掘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而且,还有一些人的渴望是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年复一年,这些人越来越深人地下,走到那些埋藏金属和矿物的地方。他们使自己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到达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这就是他们的一生,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忘记了现时的各种事件。他们为他们所选择的安静的职业而忙碌,经受着岁月带来的损失和忧伤,和岁月悄悄带走的欢愉。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要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在人们眼前,还有一个无穷无尽地延伸开去的广阔领域,就像撒旦在高山上向救世主显示的所有那些世上的王国,对于那些在一生中永远感到饥渴的人,渴望着征服的人,人生就是这样:专注于攫取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经验,更多地控制人和事物。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他们的永恒的愿望就是使他们能更多地占据男人的头脑和女人的心。他们是不知足的,不可测的,强有力的。他们利用岁月,一因而岁月并不使他们厌倦。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如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之激流。
罗洛 译焦琳
解读
什么是人生?人生当怎样度过?这是既复杂又抽象的问题,阅历和观念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回答。如果没有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力,很难恰当地论述这样的问题。
《人生》的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地论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作者以高塔比喻第一种人生,从第4自然段的小结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平庸的人生,因为他们的精神“停留在同一个地方”。作者对这种循规蹈矩逐级而行的人生是持否定态度的。
接着,作者以“地洞”比喻第二种人生。这种人生渴望探索,乐此不疲,甚至忘记岁月的流逝;在经受岁月带来的损失和忧伤的同时,他们更享受探索的欢愉,就像阿基米德那样,在临死的时候,依然在忘我地工作。这种人生是积极进取的人生不像前者,“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
最后,作者用了“广阔领域”比喻第三种人生。这种人生渴望权力,渴望占有,激流勇进。作者用词激烈,认为这是最值得赞美的人生:“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之激流。”
除运用比喻手法这一特色外,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每论述完一种人生都用一段进行小结,层次十分清晰,有助于读懂文章,这也是值得借鉴欣赏的地方。
话题
1.简要说明作者论述的三种人生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2.第4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3.第5自然段中的“埋藏金属和矿物的地方”比喻的是什么?
4.本文所使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相关资料索引
1.《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2. http: //www.jinjueculture.com.cn
3.《中外千年散文精华—外国卷》宇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4.《外国名家四季散文》,钟露鑫,东北民族教育出版社。
菲特烈?克隆福
1917- 美国批评家,小说家。主要著作有《美国小说中的犹太人》、《重返中国》、回帆录《失败》等。
梦想成真
他,来自意大利南部一个岩石嶙峋的农庄,我不知道他是何时、怎样到美国的。但在一个傍晚,我发现:这个高大瘦削的人,竟站在我的车库后面。我问他的姓名。
“托尼?茨维索洛,”他用蹩脚的英语答道,“先生,我来修剪你的草坪,好吗?”
我摇了摇头。“先生,我来修剪你的草坪,好吗?”他喃喃自语着走开了。
第二天傍晚,我下班回家,见草坪已修剪得整整齐齐,杂草铲除了,散步的小径也修饰一新。我问妻子是怎么回事。
“有个意大利男人开着割草机从车房出来,在院子里就干了起来。”她说:“我以为是你雇的呢。”
后来,我把托尼给忘了。我们正在重建事业,招徕一些工人回厂。星期五下午,我回家稍微早些,在车库后又见到了托尼。我为修剪草坪的事称赞了他几句。并付给他一小笔工钱。
就这样,托尼每天来清扫庭院,料理一些杂事,妻子对他赞不绝口。
秋去冬来,寒风凛冽。有天晚上,托尼对我说:“克隆先生,下雪了,请你让我去厂里铲雪吧!”
对他的执著和希冀,我还能说什么呢?于是,托尼在厂里找到了一份工作。
几个月过去了,厂人事部写了份报告,对托尼褒奖有加。
一天傍晚,我在老地方与他重逢。“克隆先生,我想进技校学习。”他说。
虽然我对他的基础不无疑虑,但还是点头默许了。
托尼放弃了周薪去做学徒。数月之后,顺利毕业,成为一名熟练的磨削工。妻子和我都很高兴,觉得托尼如愿以偿了。 “克隆先生,”他说:“我想买幢房子。”原来,他在小镇边上发现了一幢标价待售的旧房子。
我访问了银行界一位朋友。“你向个人贷款吗?”我问。 “不。”他说 “唔,听我说,有一个勤奋的人,诚实可靠,他有份体面的工作,我愿替他担保。你贷款给他吧。他会如期偿还的,并付利息。”
我的朋友勉强写下了一份 2000美元的契约,就把房子抵押给托尼了。托尼欣喜若狂。打那以后,我家周围所有被丢弃的鸡零狗碎—金属块啦,包装板啦,旧屏风啦什么的,全派上了用场,托尼一一收集,带回家去。
又过了两年,我在老地方重逢托尼。看上去,他有点发福了,满脸自信。“克隆先生,我已经把房子卖掉了!”他神采奕奕地说,“赚了800元。”
我大吃一惊。“真不赖,托尼,可你没房子,住哪儿呢?” “我买了一座农庄。”
托尼告诉我:拥有一座农庄是他多年的梦想;他爱辣椒,爱西红柿,爱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他已经通知远在意大利的妻子儿女来美国;他已经物色到一块既有住房,又有仓库的荒芜之地;正在忙着搬家哩。
周末,托尼衣冠楚楚,带来一个意大利男人。他告诉我:他已经说服自己童年的朋友移居美国,并慷慨解囊给他资助。当他俩走近他惨淡经营的农庄时,他的朋友惊讶万分,不禁赞叹: “托尼,你简直是百万富翁!”
战争时期,突然传来噩耗,托尼已经逝世了。
我叫人去查看他的农庄,他们看到遍地瓜果,蔬菜葱绿,排排房舍,温馨舒适。庭院里停放着轿车和拖拉机,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正在努力工作,托尼给他们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
这些年,我常常回想托尼的一生,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渐高大,成为一尊雕像。我觉得他可与最杰出的美国工业巨头并媲而无愧。
他们经由同样的白手起家之路走向了成功:远见、卓识、坚持、不懈、乐观、自信,而且诚恳踏实。
托尼不是从“梯子”的最低一级,而是从“地下室”起步的。虽然他的成就微不足道,难与美国工业巨头相比,但是付出的劳动和心血则是极其相似的。
托尼到美国来寻“梦”,结果梦想成真——他为自己创造了梦一样的真实——成功。他的全部财富,只是一天24小时,他没有浪费一分一秒,这就是托尼在美国站稳脚跟的奥秘。
冯树鉴译
解读
本文的主旨是突出托尼远见卓识、坚持不懈、乐观自信、诚恳踏实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而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作者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把托尼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含蓄地透出赞赏之情。
首先作者成功地应用了肖像描写与语言描写,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例如,“车库后站立着一个高大瘦削的人”,“先生,我来修剪你的草坪,好吗?”极力表现了托尼“人穷志不穷”的执著与顽强,而一个“扣人心弦”的追求过程更能使读者叹服。作者通过语言描写揭示了托尼的内心世界,托尼放弃周薪与充当学徒是作者所要表现他的远见卓识。接着,托尼处境的急剧改变,对银行朋友的贷款与契约等的描写树立了托尼诚恳与路实的形象。作者又在托尼的“衣冠楚楚”上稍花笔墨,意在与前面的 “高大瘦削”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托尼终于获得成功。托尼从“地下室”起步,成就虽微不足道,但一点一滴都来之不易。作者虽说他难与美国工业巨头相比,但实质上是对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的艰苦奋斗精神的赞美。
话题
1.托尼是怎样让他的梦想成真的?
2.以“心想事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关资料索引
1.《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毛信德、李孝华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2.《外国文学大词典》,刁绍华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
3. http: //www.cjlap.com
4.《当代世界名家散文》,罗洛/译,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