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7400000007

第7章 北大讲坛与乡村建设(1)

蔡元培主持北大——进北大教授印度哲学——陈独秀在北大——李大钊与我——在北大任教的胡适——从未接谈的辜鸿铭——北大情况补充——我与梁启超——与章士钊半生交往——会晤泰戈尔——我为什么离开北大——与李济深交往及在广东办“乡治”——与陶行知、黄炎培之相识——由河南村治学院至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七年

问:梁先生,常听您称赞蔡元培先生的为人和业绩,您能否概括地对“五四”时期主持北京大学的蔡先生作一总的评价?

答:蔡元培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与他开始相交,虽在七十年之前,但不少事情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我一直认为,蔡先生的了不起,不单是他的学问,他的品格,而首先在于他开创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效于后来,为世人所公认。当然,这一切并非蔡先生一人之功,乃时势之所趋,自有许多人参与其中,但细数起来,在当时的中国,在五四运动前夕的北京大学,论其影响和作用,蔡先生是居首位的。他的业绩,影响着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各方面。几年前,一位中央负责同志赞誉蔡元培先生为“我国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先驱”,所称极是。

问:何以当时蔡元培先生一接任北大校长,北大的面貌即为之一新,其影响波及全国,如此深远?梁先生是当时北大的教师,对蔡校长的办学宗旨,有何评论?

答:主张“兼容并包”和提倡“学术自由”,是蔡先生当时十分明确的办学宗旨,反映在许多方面,而且始终如一。在任用师资上,蔡先生聘请了大量新派名家,如陈独秀、胡适之、李大钊、周树人、陶孟和、顾孟余、钱玄同、高一涵等,但同时也邀集了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等旧派学者。新旧派人物之间观点各异,种种明争暗斗难免,但在当时蔡先生主持下的北京大学,他们却各得其所,各行其道。蔡先生推行“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并非是什么学派都赞同,没有自己的定见。从总体上看,蔡先生是极力扶持新派人物,主张传播新思想,并在实际上酝酿了新潮流的。但更使人赞佩不已的是,他并不因为支持新派而反对旧派,而是也给他们一席之地,发表己见,让新旧学派之思想观点在争论比较中决胜负,分优劣。其结果尽人皆知,新学说、新思想从校内扩展到校外,波及全中国,终于酿成了“五四”新潮流。蔡先生的这一业绩,为后人如何对待各家学说和新旧之争,提供了可贵的历史借鉴。

再以当时北大的结社团、办刊物为例,用现今的话说,真是既有“百花齐放”之姿,又有“百家争鸣”之实。说大的,有名的“少年中国学会”,李大钊先生是主要发起人之一。这个组织不仅联络了当时南北方许多有志有为的青年(如毛泽东、恽代英、邓中夏、蔡和森等等),而且逐步扩大,与其他团体联合行动,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说小的,我参加了的“行知社”,原是学生发起的小团体,宗旨是行其所知。我记得组成后给校长打了报告,蔡先生很快批准,并拨了专门的房间供开展活动使用。蔡先生虽然不无自己的看法,但作为校长,他对校内各种社团和刊物,不管人数多寡或观点异同,可以说是一视同仁的。如果说当时北大的社团多如夜空繁星,刊物似雨后春笋,并不算过分夸大。

问:梁先生二十多岁就被蔡元培先生聘到北大教印度哲学,其间详情鲜为人知。梁先生能向读者细谈否?

答:说到我自己,虽然当时也在蔡先生的包容聚拢之下,年仅二十四岁就被聘到北大教印度哲学,实则我是得到当时北京大学培养之人,而不是如许多名流学者那样得到发抒之人。我那时不属于新派,但要说是旧派也还数不上我。在当时北大的旧派学者中,有辜鸿铭、刘师培等名流,我是不够格的。我说自己是受当时北大培养、教育的人,意为蔡先生的了不起,并不止于聚拢许多人,更且能培养许多人。除了许多学生不算,如我这样并非学生而实际受培养者,亦不在少数。

我认识蔡元培先生,则更早一些。蔡先生是民国开国后的第一任教育总长,我当时在京津办的《民国报》做外勤记者,曾数次见到蔡先生,但当时我认识他,他却不记得我。袁世凯死后,组织南北统一内阁,张耀曾作为西南势力的代表出任内阁的司法总长,我和沈衡山(钧儒)做他的秘书。1916年冬天蔡先生从欧洲回国接任北大校长时,我的一篇文章《究元决疑论》正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办的《东方杂志》上连载。文章的中心内容是批评古今中外的各家学说,惟独推崇佛学(家)。蔡先生抵京后,我经当时的教育总长范源廉(蔡任总长时范是次长)的介绍,带着这篇文章,慕名去见蔡先生。当我拿出文章时,蔡即说他路过上海时就看过了,并说了要请我到北大教书的话,还说他也爱好哲学,这次到北大要着重办好哲学系等等。过了不久,蔡先生约我与陈独秀先生于他的校长室(陈先生是新聘的文科学长,相当于文学院院长),谈论要我到北大担任印度哲学这门课。我当即说,据我所知,无论西欧或日本,讲印度哲学并不包括佛学,一般都是讲六派哲学。而我自己对六派哲学素不留意,仅仅是对佛学有兴趣而已。要我教印度哲学,怕不能胜任。蔡先生回答说,你固然不甚懂印度哲学,也没有发现旁的人对此更精通。谁也不过知道得一星半点,横竖差不多,你就大胆来吧。我总不敢冒昧承担。蔡先生又说,你不是爱好哲学吗?我自己也爱好哲学,我们还有不少爱好哲学的朋友。我这次办大学,就是要将这些朋友,乃至不甚了解的朋友,都聚拢在一起,彼此磋商,共同研究,你怎么可以不来呢?你不要当做老师来教人,可以当做是来研究,来学习好了!蔡先生的一席话打动了我的心,我只有答应下来。

但是,我答应是答应了,无奈当时我确实分不开身。作为张耀曾先生的秘书,沈钧儒先生主要为张照顾外面周旋应付之事,我则是管机要的,南来北往的函电极多,我常常忙到深夜。我既于这门课生疏,如何有时间去作准备、编讲义呢?我只得转推许季上先生代课,正好许与蔡也相熟,蔡就同意了。次年政府改组,耀曾先生下野,我亦去职南游。十月间,我返回北京,恰逢许先生大病,自暑假开学后一直缺课。蔡先生促我到校接替,于是我正式到了北大。就这样从1917年至1924年,我在北大前后共七年。这七年之间,我从蔡先生和诸同事、同学所获益处,直接间接,有形无形,说之不尽。论年龄,蔡先生长我近三十岁,我至多只能算个学生,其他同事也大都比我年长。所以我说北京大学培养了我,绝非是谦词。

更应该指出的是,论我个人资历,一没有上过大学,二没有留过洋;论专长,不过是对某些学科经过自学、钻研才一知半解,至多也只能说是一技之长吧。蔡先生引我到北大,并且一住就是七年,这表明蔡先生兼容并包之量,也说明蔡先生在用人上称得上是不拘一格的。只要符合他的办学宗旨,哪怕只有一技之长,他也容纳、引进,并给以施展之地。蔡先生以前清翰林而为民国元老,新旧资望备于一身,当时的新旧派学者无不对他深表敬重。即是在哲学方面,他也远在民国之前,就出版了《哲学要领》等著作。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时,仍好学不倦。我记得有位张克诚先生在北京东城的一个庙里讲佛学的“唯识”中的“观所缘缘论”,蔡先生居然亲自去旁听。

问:陈独秀是“五四”时代的风云人物,在当时的北京大学也是佼佼者。梁先生当年与他相交可深,有何评论?

答:我与陈仲甫(独秀)先生相识在进北京大学之前,记得是1916年夏秋之间,李大钊先生宴客于北京南城瑞记饭庄,我和陈都应邀出席,在席上初次相遇。后来同在北大,也常有机会相见,但彼此间谈不上有什么深交,只是他给我的印象极深。我认为蔡元培先生萃集的各路人才中,陈独秀先生确是佼佼者。当时他是一员闯将,是影响最大,也是最能打开局面的人。但是,陈这人平时细行不检,说话不讲方式,直来直去,很不客气,经常得罪人,因而不少人怕他,乃至讨厌他,校内外都有反对他的人。只有真正了解他的人才喜欢他,爱护他,蔡先生是最重要的一个。由“五四”而开端的新思潮、新文化运动,首先打开大局面的是陈独秀,他在这个阶段的历史功绩和作用,应该充分肯定。但是,如果得不到蔡先生的器重、维护和支持,以陈之所短,他很可能在北大站不住脚,而无用武之地。记得有一次校方召开北大三院教授会议,会上发生争执,陈独秀当面直通通指责理科学长(院长)、科学家夏元瑮,使夏下不了台,会上不少教授对陈的盛气凌人十分不满,形成僵局。是蔡先生当场出面劝解,才为陈解了围。

问:听说梁先生当时与李大钊先生交往颇深,直至他被奉系军阀杀害,您还参与筹办丧事。梁先生可否细谈?

答:我认识李大钊先生,更在陈独秀之前。我们是前后脚进北大的。我每次到北大讲课,在上课之前和下课之后,必定去他图书馆主任办公室盘桓十分钟至二十分钟,因为彼此很熟,他忙他的事,我进门或离去,均不打招呼。他主编的《每周评论》,我顺手取阅。他有时主动地要我看什么书刊,便顺手递给我,亦不加说明。遇有重要书刊,我就声明带回家去看,下次来时交还。总之,彼此十分随便,没有什么客气俗套。

记得是1921年寒冬的一天,我走访守常(李大钊)于其家,告诉他我即将结婚。他笑着说,结婚对于他,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他自述生在父死之后,而母亲又在生他之后不久死去。所以他竟没有见到过父母的面,全靠祖母抚养长大。由于祖父母自顾年老,便为他早早成婚。婚后不太久,祖父母便故去,只余他和他的赵氏夫人。赵年长于他五六岁,彼此感情甚笃。赵夫人自愿守在家园而促他外出求学。

在离开北京大学之后,记得是1927年春天,有一日我去东交民巷旧俄国使馆访看守常,只见来人满屋,大都是青年求见者,他忙着接待,我不便多说话打扰他,不久便退出,不料这竟是最后一面。不多日便闻知他全家被捕,当时正是张作霖自称大元帅,驻军和执政于北京之时。我闻讯从西郊赶入城内访章行严(士钊)先生,愿与章老一同出面先将守常家眷保释出来,俾守常少牵挂之念。惜章老不同意,自称与张作霖之亲信参谋长杨宇霆相熟,他将去见杨,可保守常亦不死。其结果直到守常被引出就刑时,眷属方释放回家。

当我闻悉守常被害后,立即从西郊赶入城内,一面看望其家属,一面看视守常装殓。其时他家属已回到西城二龙坑朝阳里旧居。我望见守常夫人哀泣不起,劝慰几句后便留下十块大洋退出,改往下斜街长椿寺——守常遗体停柩在此。我到达寺门时,门外一警察对我说:你们亲友来到,有了交代,我就走了。我点首应承,随即入内巡视。只见棺材菲薄不堪,心中一沉,即从寺内通电话于章宅吴弱男夫人。盖我夙知守常曾为其子女章可、章用、章因的家庭教师,宾主甚相得。待弱男夫人来到时,各方面人亦陆续而来,便共议改行装殓之事,直至商妥为止。

守常当年的熟友,除我外,于树德(永滋)已于几年前故去,张申府(崧年)也于1986年去世。于、张二位原与守常同为中国共产党人,但有始无终,后来离开了。而我则根本是党外之人。今天回首,奇妙的是守常等诸位共产党的熟朋友,均未有人介绍我加入共产党,显然我这人条件不合。尤其是守常,为中国共产党之发起人和领袖,终且为党捐躯,而我则根本不在党。因而尽管彼此间友好相熟,究不便冒昧地自居于交谊深挚之列了。

当年我与守常相熟,有时便一同游憩。几年前纪念守常,中国革命博物馆出示一张有守常、张申府、雷国能和我四人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合照的相片,推计其时间当距今已六十多年了。漫漫半个多世纪,外敌入侵,世局动乱,此相片我手中早已无存,今日展视之余,不胜追怀感叹之情。

同类推荐
  •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本书对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研究进行反思和重构,追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理论资源,系统阐释柏拉图、康德、尼采、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的影响;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反思,并论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问题;对诗学研究的反思主要是从诗学生产的角度出发,论及新时期以来影响深远的10本文学理论教材,对文学理论生产的知识空间、问题意识和现实语境进行反思,从而达成重建本文诗学的目标;最后以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落脚点,阐释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孝道(青少版)

    孝道(青少版)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热门推荐
  • 英雄无敌之征战四方

    英雄无敌之征战四方

    章凌铭是一位宅男,喜欢玩各种军事游戏,因无意间说了一句“生不逢时,天不待我!”从而穿越到了异族战争横行的异界!
  • 离开是痛归来甜

    离开是痛归来甜

    从小青梅竹马,女孩因为家里的原因,一次搬家,搬到了男孩儿对门。有句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也白费女孩就在想,他们两个的缘分,是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呢?女孩多想是前者中考结束后男孩搬家了,女孩儿从此与他断了联系直到~高考后,大一新生报道他们在校园里相遇了。四目相对之时,男孩还是往日的冷漠,与女孩儿擦肩而过,这一次,女孩下定决心,自己要勇敢的追求,爱………
  • 网球王子之幻梦

    网球王子之幻梦

    幼小的憧憬追求者真正的光和热寻找展翅的那一瞬间即使这是个孤独的希望想要跨越的界限身体里的这个梦想不断满溢着我的希望如朝阳迈腿寻找你和远方......
  • 妻主的哥哥

    妻主的哥哥

    “老天的宝贝”天悦和天铖离奇穿越到女尊国。无意间的走失,让强势的哥哥天铖在女尊男卑的国度里受尽颠沛流离,而软弱的妹妹天悦又如何踏上寻兄之路?冷漠的蝶衣,步步试探究竟是敌是友?痴儿青衣次次危难能否化险为夷?还有神秘的沈墨风,清傲的慕容雪——各个美男究竟何去何从?
  • 鼠霸诸天

    鼠霸诸天

    开局一只鼠,装备全靠……别闹,哪有装备?洗洗睡吧!
  • 须知单

    须知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些年我们一同走过的时光

    那些年我们一同走过的时光

    如果说青春是个调色盘,他们几个的青春就像三原色一样注定多姿多彩。
  • 九凰逆天之废材四小姐

    九凰逆天之废材四小姐

    她,沐绾婉,二十一世纪的超级大明星,演技颜值爆表的全能影后。她,沐清寒,东陵京都有名的废物小姐,自小被发配到偏远小镇的无盐女。神秘的九皇神鼎却把两个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此不再是人人可欺的废物,天赋异禀的九炼之体,碾压那些所谓的天才。传奇丹药随手炼制,上古神兽美卖萌求收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今日你欺我,辱我,打我致死,他日我定欺之,辱之,灭你全家。他是高高在上的冰山王爷,却独独为她展颜。他是神秘莫测的地下鬼王,建立了滔天的势力也只为她一人。抄家灭族?我来。碾压渣男?我来。帮助情敌?我什么?沐清寒你给我过来!!沐清寒,你是我的,生生世世逃也逃不掉。
  • 别动我的家

    别动我的家

    “快点上线,你家要被人推了。”“什么!”“老板,我要请个假,我家着火了!”“哟嚯,看不出来啊,你小子还是个富二代!”在那个病态的世界,大多数人连最低的需求都无法满足。钱宝表示:“山间豪宅,海边别墅,任你挑选,通通不要钱!而且还能随身携带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