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投资者都知道这样一条投资定律——投资必然带来风险;因而,储蓄作为投资方式的一种,也具有一定风险。什么是风险?简单讲,风险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未来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投资的过程中,有些事物的来来发展是人们事先不能确知的,比如说利率、汇率、物价、政策等都可能发生人们预想不到的变化,所以它们都有可能会带来风险。
风险的大小将随时间的延续而变化,因而它是一定时期内的风险。投资的最终发展结果离我们预期取得报酬的时间越近,预计就越准确。相反,离我们预期取得报酬的时间越远,预计就越不准确。也就是说时间越长,不确定性就越大,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储蓄存款的期限越长,风险就会越大。
风险是与收益共存的,二者之间成正比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一般来说,存款的期限越长,所要求的利率也就越高。这是对风险的回报和补偿。
对储蓄投资者来说,银行的资本雄厚、经营稳健、信誉良好,所以在银行存款的风险要相对小一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银行存款就没有风险,与其他投资类似,储蓄投资也存在以下七类风险。
(一)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银行因无法按时支付存款的利息和偿还本金给储户带来的风险。
违约风险中最常见的是流动性风险,即银行缺乏流动资金来维持正常的营运。它是导致许多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银行由于经营不善,造成资产结构不合理,资金积压严重或严重亏损等,就会发生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生流动性风险,储户不能及时提取到期的存款,就会对银行的信誉产生怀疑。银行的这种信用危机,将会进一步导致众多其他储户的竞相挤兑,最后导致银行破产。
一般来说,国家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是不会轻易让一家银行破产的,但是这并非完全排除了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如果银行自身经营混乱,效益低下,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呆账、坏账过多,它就有可能破产。
在我国,谈到银行破产,许多人认为是在杞人忧天;但是到了今天,市场经济的运行已经打破了这种旧的思维和观念,因为市场经济就意味着风险,任何领域的企业都必须面向市场,经营不善就要倒闭。在金融领域,国家已实行了商业银行制度,从目前国家对国有企业不承担经营风险的现状看,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分子,国家将不会帮其承担风险。所以,如果说十几年前中国农业信托投资公司被接管,广东恩平发生区域性金融风波只是预兆的话,那么现在国有银行也有破产倒闭的风险已经被不争的事实所证实,1998年6月21日,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了它在海南的141个网点和在广州分行的所有网点,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破产的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18日,它是在当时的富南、蜀光等5家海南省内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改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海南省政府是它的47家股东单位中相对控股数最大的股东,当时海南发展银行总股本达到了10.7亿元人民币。1997年底,海南发展银行的资产总规模已经发展到110亿元人民币。累计从外省融资8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40亿元,并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培养了一大批素质较高的银行业务骨干。但是从1997年12月开始,海南发展银行陆续兼并了28家资产质量堪忧的信用社,使自身资产总规模达到230亿元,但这一行为却给海南发展银行带来灭顶之灾。到1998年4月,海南发展银行已不能正常兑付到期存款,并由此引发了储户大规模的挤兑现象,为此海南发展银行不得不规定每个账户每天只能支取现金20000元,不久又降为每天5000元,到6月19日的兑付限额已经下降到100元,从而使海发行最终走向了破产之路。
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不仅为中国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广大储蓄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虽然海南发展银行最后由中国工商银行接管并对其储户进行了兑付,然而储户所遭受的信用风险却是实实在在的。
(二)利率风险
利率是国家调节经济状况的杠杆,具有波动性,这种由于利率变动而使存款的本金和利息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是储蓄的利率风险。
一些人认为,因为银行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是按照存入日的定期利率计付的,利息不随利率调整而发生变化,所以不存在利率风险的问题。但如果有两笔款项,储户在降息之后存的话,相比降息之前就相当于损失了一笔利息。由利率下降可能使储户遭受的损失称为利率风险。存款的期限越长,利率波动的可能性越大,利率风险也就越大。
(三)购买力风险
社会平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就是通货膨胀。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而造成的风险,所以又称为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将使储户的投资缩水,丧失原有的购买力。投资利润如果赶不上通货膨胀的水准,也就是存款利率的上调如果赶不上通货膨胀的增长的话,储蓄事实上就是在赔钱。因为在存款期间,一方面由于储蓄存款有息,会使储户的货币总额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单位货币贬值要使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在通货膨胀期间,购买力风险对投资者的影响相当大。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了存款利率,那么此时存款的实际利率应为负数。因为实际利率=银行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于是存款就会发生资产的净损失。
一般说来,在投资中预期报酬率会上升的资产,其购买力风险低于报酬率固定的资产。比如房地产、短期债券、普通股等资产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较小,而收益长期固定的存款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前者比较适合作为减少通货膨胀的避险工具。
(四)变现力风险
变现力风险是指在紧急需要资金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存款要变为现金而可能发生的损失。
无论穷人富人,即使是再会计划的人,也有急着用钱的时候。因为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就算储户已经预料到未来某一时刻需要花钱,但也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提前而措手不及。于是,存款就有可能要面临变现的风险,要么储户就不予以提前支取,要么就会被迫损失一部分利息。总之,将使储户面临两难的境地。例如:有1笔1年期的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在存到9个月的时候急需提前支取,那么,储户提前支取的时候就只能按照银行当日挂牌的活期存款利率获取利息了,而9个月以来的定期利息就只好放弃。这9个月定期的利息损失就是由变现风险带给储户的。
(五)管理风险
投资是需要人们花时间,花精力去管理的,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算是一种风险。例如,储户办理存款后要注意妥善保管,尤其是对大额存款要防止被盗、被冒领。管理不善就有可能会造成损失。如果存单较多,储户可能会因为忘记单笔存款的到期日而不能及时办理续存手续,进而造成利息的损失。
(六)再投资风险
储户在储蓄时选择了期限较短的定期存款,而没有选择较长期的定期存款,会有再投资风险。这是因为当短期存款到期后,可能会由于利率的下调而无法按原有的高利率进行到期存款的再投资,进而造成一定的收益损失。
假如,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为12%,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为10%,为降低利率风险储户选择了一年期定期存款。在存款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为7%,储户就只能找到报酬率为7%的投资机会,如果当初选择较长期限的定期存款,仍可获得12%的收益。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风险是投资过程中必然的产物,尽管储蓄投资风险较小,但也有风险。然而,趋利避险是人类的天性,也是每一位投资者的心愿。投资者们总是希望在最低甚至无风险的条件下获取最高的收益,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储蓄投资者在选择存款的时候,只能是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或者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收益达到最大。
(七)安全性风险
储蓄投资虽然是一种风险较小、安全性较强的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储户可以完全不必对自己存款的安全负责任,事实上,储蓄存款的安全是需要靠投资者和银行在储蓄过程中的许多环节认真把握、相互配合来共同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