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历史上还是文化上,俄罗斯都当之无愧的是一个欧洲国家。正如普京总统所说,“从文明的角度看,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欧洲文明的国家。”从历史上看,自18世纪初彼得大帝将国家发展的视野面向欧洲开始,俄罗斯一直把“脱亚入欧”、“融入欧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苏联解体后,为了实现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俄罗斯急需西方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欧盟也因此成为俄罗斯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欧盟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与欧盟的贸易额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40%,这一数字也将随着欧盟的进一步东扩而上升到50%左右。特别是在能源领域,俄罗斯出口的石油中50%以上出口到欧盟,约占欧盟石油消费量的16%;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中有62%出口到欧盟,占欧盟天然气消费量的20%。同时,欧盟也是俄罗斯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和经济援助国。2002年5月,俄罗斯-欧盟莫斯科峰会上,欧盟正式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并与2004年同俄罗斯签订了关于俄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后议定书,帮助俄罗斯朝着世贸组织的大门跨出了重要一步。因此,普京总统意识到,俄罗斯必须明确其面向欧洲的发展取向,才能更好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地区,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据欧盟委员会估计,2030年前,欧盟的能源消费将以年均0.4%的速度稳步增长。欧盟目前能源供应的50%依靠进口,从中东进口石油占总进口比重的36%;到2030年,欧盟能源进口比例将上升至70%,石油需求的90%需要依靠进口,而天然气需求的进口量则为70%。但是,在欧盟能源需求稳步增长的同时,这一地区原油、天然气的有限储量却难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
为了保障本地区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欧盟需要寻找一个长期稳定的、可信的能源供应地。相比之下,中东地区政治形势极不稳定,给这一地区的油气供应蒙上了一层阴影,特别是美国控制伊拉克之后,对中东石油出口控制的战略已是相当的明晰,从中东进口石油平添了很多风险,能源进口多元化成为抵制可能出现的石油霸权的重要举措。因此,能源蕴藏丰富、能源生产占世界总产量近13%的俄罗斯自然成为欧盟进口能源的主要选择之一。
欧盟迫切需要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以保证至少在2030年之前欧盟的能源安全供应。
对于新能源天然气来说,欧盟国家大都对其存在较大的进口依存度,除丹麦、英国可以不需要进口天然气外,卢森堡、比利时、芬兰、葡萄牙、瑞典的天然气100%需要进口,希腊、西班牙的天然气需求也几乎完全依靠进口。其中,芬兰、希腊、奥地利、德国等几个国家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比较严重。据欧盟委员会估计,在欧盟的天然气需求中必须进口的数量到2010年为1.98亿吨,2020年增加到4.31亿吨,进口天然气分别占欧盟天然气需求的53%和68%。而其中,根据已签订的协议,到2020年,在欧盟天然气合同进口量中,俄罗斯将达到38%,挪威为34%,阿尔及利亚为23%。可以说,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将不断加强。
因此,近年来,欧盟开始不断深化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2000年10月,欧盟委员会通过“普罗迪计划”,呼吁进一步发展和扩大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准备积极参与俄罗斯能源输出管道建设项目,促进欧盟各成员国投资于俄罗斯境内的能源开发项目,并对此提供技术支持。同年11月,俄罗斯-欧盟巴黎峰会签署了《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确立了能源合作总体规划,同时决定设立联合能源工作组,以确定发展合作的具体方向和机制。峰会发表的共同声明表示:“俄罗斯联邦和欧洲联盟决定开始在经常性能源对话,对话将推动能源领域伙伴关系的建立并确定其基本模式。这种对话将研究所有能源合作领域的所有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包括发展节能合作,生产和运输设施的合理化,欧洲投资的机遇以及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关系。”
2001年布鲁塞尔峰会上,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欧盟委员会秘书长、欧盟共同对外政策和安全政策的最高代表索拉纳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就能源问题再次发表声明,确认俄罗斯为欧盟最近、可靠的和主要的能源出口国;欧盟内部市场的发展也将俄罗斯创造一个庞大的、一体化的能源市场。双方就今后的合作发展方向达成了共识,欧盟将帮助俄罗斯完善能源生产和运输方面的立法,帮助建设一系列新的运输基础设施项目;而俄罗斯则从法律上保证燃料和能源的长期供货。
2002年,俄罗斯与欧盟签署《能源合作声明》。该声明认为俄罗斯与欧盟间的能源合作将促使双方结成能源战略伙伴,有助于巩固欧洲大陆的能源安全,强调俄罗斯拥有进入欧洲能源市场的特殊权利。
2002年6月,俄罗斯与乌克兰和德国签订合作使用天然气管道的协议,将俄罗斯生产的天然气经过乌克兰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11月,俄罗斯开始建设另一条天然气输送管道——北欧输气管道,从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发,途经德国北部,终点为英国东部沿海地区,以方便向俄罗斯西北部和沿途的欧洲国家以及英国供应天然气。
可以说,欧盟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正朝向一个非常良好的态势发展,在未来的10年中,尽管有来自于里海地区油气出口的强劲竞争,欧盟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相互依赖关系应该会不断加深。然而,2006年初发生的俄乌天然气争端,则令欧盟国家对未来能源安全的保障深感担忧,迫使欧盟于2006年3月出台了新的能源绿皮书《欧洲能源战略:稳定、竞争和安全》,加快其统一市场、制定共同能源外交政策的步伐。为什么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会发生此次天然气冲突呢?这一事件的背景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三)俄乌天然气危机
乌克兰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其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量仅仅能满足国内需要的11%和25%,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来填补油气消费的巨大缺口。苏联解体之后,处于地缘政治和历史传统的考虑,俄罗斯都是乌克兰主要的油气供应国,乌克兰85%的石油和95%的天然气都是从俄罗斯进口,且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很多,在过去的15年中,俄罗斯向乌克兰出口的天然气价格基本维持在每千立方米50美元的价格上;同时,乌克兰是俄罗斯主要的能源管道过境国,俄罗斯出口欧洲的90%的石油和80%的天然气都要途经铺设在乌克兰境内的油气管道。目前,共有5条主要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从俄罗斯通向乌克兰,其中的3条天然气管道负责向欧洲出口天然气,另外的两条管道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
然而,由于乌克兰经济长期低迷,无力偿还欠下的大量能源债务,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长期就此发生争执,俄罗斯动辄以减少甚至中断油气供应为手段向乌克兰施加压力。反过来,乌克兰则以切断联系俄罗斯与欧洲的油气管道作为报复;同时,乌克兰经常在未经俄罗斯允许的情况下,截留过境运输的俄罗斯天然气,并以倾销价转卖他国,这一点令俄罗斯异常愤怒。
2005年1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就提高俄向乌提供的天然气价格问题出现争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要求乌克兰方面按照每千立方米230美元的市场价格购买,而不再是每千立方米50美元的“内部价格”。乌克兰方面则表示希望俄罗斯分阶段调价,以免对乌国内经济造成过大冲击。普京总统表示,俄罗斯政府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可以在2006年第一季度依据按照2005年的价格向乌克兰出售天然气,但前提是乌克兰必须在2005年12月31日结束之前同俄方签署从2006年第二季度起按市场价格购买俄天然气的合同。这一要求被乌克兰拒绝。俄方便于莫斯科时间2006年1月1日上午10时切断对乌方的天然气供应。这对于需要大量天然气度过寒冷冬天的乌克兰来说无异于是致命的打击。乌克兰总统尤先科随即表示,乌克兰愿意从1月1日起以合理的市场价格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
1月4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和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总裁在莫斯科宣布,俄乌两国当天就天然气价格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了为期5年的合同。根据合同,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每千立方米230美元的价格,将俄天然气出售给一个刚刚成立的“俄乌能源”公司,由“俄乌能源”公司将俄天然气与来自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混合,再以每千立方米95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乌克兰;同时,经过乌克兰境内管道出口到欧盟国家的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境费将由原来的每千立方米/百公里1.09美元提高到1.6美元。
调整后的价格对迄今经济依然不大顺利的乌克兰来说,仍然是一个打击。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俄罗斯已经在独联体国家内部按照市场价格收费,除了对白俄罗斯这个战略伙伴,俄罗斯仍旧以每千立方米47美元的价格收费外,对于其他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新价格机制。如果要俄罗斯长期以低于欧洲和世界其他市场,甚至低于俄罗斯本国国内水平的价格向乌克兰供气,也未必说得过去。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俄罗斯试图通过“断气”,表达对此前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的不满。2004年11月至12月,乌克兰发生了轰动世界的“橙色革命”。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宣称乌总统选举存在舞弊现象,并发动大规模“街头斗争”,迫使当局重新举行投票。随后,尤先科当选总统,政治上倾向美国和西方,对俄罗斯持疏远态度,甚至明确表示要争取在2008年底前敲开北约的大门。这对于本地区传统大国的俄罗斯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在乌克兰发生“橙色革命”后,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等苏联加盟共和国也相继爆发“颜色革命”。俄罗斯必须使用能源作为武器警告那些试图脱离俄罗斯势力范围的国家。再加上2006年3月乌克兰即将举行议会选举,俄罗斯也希望以此对乌克兰形成压力,让选民们在冬日的严寒中认真考虑应该将什么样的代表选入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