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里的故事]
地址:南京广州路小粉桥1号
1996年12月,约翰·拉贝的外孙女莱因哈特夫人在美国公开了《拉贝日记》,尘封多年的历史又一次被打开。
日记背后,是沉甸甸的历史。据载,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屠杀前,日本向各国大使馆发出通知,要求外国人立刻离开南京。当时身处南京的德国人拉贝却选择留下,并与14名国际友人一起,成立了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并由他出任主席,在南京划出一个国际安全区,筹建了25个难民收容所,救济了二十多万中国难民,他自己的住宅就是其中一个难民收容所,共救济过600多位难民。
那时,他的身份是德国西门子南京分公司经理。他的义举在当时就举世皆知,被誉为当时的“南京市长”,中国政府对其表彰,《纽约时报》认为他为德国赢得了巨大的国际荣誉。
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回到德国的拉贝四处宣讲日军暴行,他甚至写信给希特勒,希望希特勒能阻止日本人的疯狂行为,结果被秘密警察逮捕,幸得西门子时任总裁保释才出狱。二战后,他又因曾是纳粹党员,先后遭苏联和英国逮捕,经查,他加入纳粹党只是因为希望换取国家拨款,以便在南京建立一所德国学校,供西门子南京分公司德国职员的孩子就学,并无任何罪行。拉贝于1946年6月被去纳粹化并释放,但生活极为拮据,全家一度靠野果充饥。1948年,得知恩人窘况的南京市民自发募集资金进行援助,国民政府则考虑战后德国物资紧缺,生怕拉贝有钱也买不到食物,还委托专人在瑞士购买黄油、牛肉、果酱、香肠、奶粉等食物寄给拉贝,并从当年6月起每月寄食物一包,一直延续到国民政府撤离南京。
上面这些今人已耳熟能详的资料,分明比那些故作温情的心灵鸡汤更温情感人。在战火与屠杀中,一个人卫护了一群人的生命,当他远在他乡、晚景凄凉时,昔日受恩者仍记得他。
我们常感慨世风日下、提倡“感恩”,却总能在历史的角落里发现我们曾经拥有过。那些淳朴民风、知恩图报,并不只是传说。
据说,旧时的拉贝故居一度作为南京大学教工宿舍使用,后来院内还有违章建筑,卖鸭血粉丝汤。拉贝事迹启封后,当地政府开始拆除违建,南京大学也拆除了原先侵占故居空间的厂房。2005年底,南京大学与西门子公司签订协议,修缮故居,于2006年开放。
如今去看拉贝故居,早已修缮一新。小院清幽,让人很难相信这里当年曾住过六百多名难民,一栋两层小楼静静立在院内,青砖红瓦,白色门窗十分抢眼,这是典型的德式小楼设计,青砖的中国古典元素也融入其中,毫不突兀。
这栋楼地处南京广州路小粉桥1号,建于1932年。据载,当时拉贝与金陵大学农学院院长谢金声签订协议,由学校建一座集办公与居住为一体的房屋出租给拉贝,换言之,这里既是拉贝的住宅,也是西门子公司在南京的办事处。
当时,一楼是办公区,拉贝住在二楼。
此时的拉贝,其实已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早在1909年,27岁的他便来到中国工作。所以,他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代都在这个国家愉快度过,我的儿孙都出生在这里,我的事业在这里获得了成功,我始终得到了中国人的厚待。”
所以,他涌泉相报。1937年8月,日军开始轰炸南京,正在北戴河休假的他并未选择避难,而是日夜兼程赶回南京,在院内修了一个简陋的防空洞,供附近居民使用。11月,他建立安全区,开始庇护难民。
如今,院子角落里也有一个防空洞,洞口被黑色木门封住,这是故居修缮时,参考《拉贝日记》中的相关记录,确定位置后加建的——故居的一切修缮,都以“还原”二字为根本。
其实,还原也需基础,只要故居尚在,即使再残旧,修缮后也有旧时味道,若是平地重建,花再多心思也不会对味。所幸的是,拉贝故居虽湮没多年,不为人知,但仍顽强地生存到了重见天日的那一刻。
背后的故事颇为“惊险”,据载,因为拉贝身后寂寞,事迹埋没数十年,这栋小楼自然也难得保护。1996年,当有心人走遍档案馆、房产局,查阅各种资料,最终确定它就是拉贝故居时,楼内居民告诉他们,就在几个月前,有关部门希望将小粉桥一带道路扩建,此楼被列为拆迁对象。
然后,便是《拉贝日记》的公开,专家与媒体的呼吁,有关单位决定停止扩建工程,把拉贝故居列为文物。
这是一场赛跑,它比许多被拆除的名人故居幸运得多。翻开《拉贝日记》,除了可以见到许多日军暴行外,还可看到各种感人细节:
比如每次遇到日军空袭,他便敞开大门让人进防空洞避难,洞口有一张中德双语通知,规定孩子和妇女占用中间的位置,那里最安全,男人只能使用两边的座位或者站着,至于他本人,常常留在外面。
其实,全书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样一段话:(1938年)1月31日,中国的新年:佣人和雇员都隆重地向我拜年。难民们在院子里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三鞠躬。这其中还有许多年轻姑娘,大家都感谢我保护了她(他)们,救了她(他)们。只可惜还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2月,他便离开了南京,离开了中国。乱世中的故事,本不会有什么圆满的结局,但人的善意总能构成一个同心圆,比如拉贝的善举和日后南京市民的自发捐赠,又如这小楼对难民的庇佑和数十年后躲过拆迁并重见天日……轮回中,自有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