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族西荒,秦国。
时值寒冬腊月,秦国北武郡雕阴刚刚被大雪覆盖,万里雪飘,为这片大地织了一件雪白的外衣,细心的替他穿上,不留一点缝隙。
入夜,一声尖锐的声音从城楼的哨兵口中传出,向整个雕阴传去。
“敌袭!北蛮攻城了!!
”
还在睡梦中的军士立刻被惊醒,一个个有条不紊的穿衣,披甲,拿起身边的北寒刀,迅速的冲到营帐外面,集合列队,整整齐齐的冲上城楼。
萧凉从大帐中走去,快步走向城楼,完全不理会旁边护卫的阻拦,越走越快,最后慢慢跑了起来,像一道风一样奔向了主城楼。
他到那里时,两个身披重甲,全副武装的中年男子已经在城楼,指挥将士围杀已经爬上城楼的北蛮人,调动军队防守整个雕阴,战局进入了僵局。
秦国铁壁边重行,这个男人的名字,就如同他的名声一样,他所在的城池固若金汤。
秦国鸠虎公孙起,这个男人身经百战,杀人无数,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是秦国最凶最狠的毒药。
“你来了!”边重行没有回头,直勾勾的看着远处了北蛮人的本阵,轻声说道:“北蛮人看来要熬不住,今天是他们最后的进攻了。过了今天,能守住雕阴,十年之内,北蛮不会南下了。”
“大家都是拼死一搏,接下来的事就劳烦将军了!”姬长戈对边重行一拜,言辞恳切的说道。
“我知道了!接下来殿下也要小心些,我们没有多余的兵力来保护殿下了。”公孙起回礼一拜,抽出腰上的北寒刀,大步离开,快下城楼时,停下脚步说道:“殿下保重!”
萧凉闻言一楞,最后回过神幽幽的说道:“你第一次见我殿下,以前都是直呼我的名字的。你尽可放手一搏,至于我,你不用担心。凭你这声殿下,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我在这城楼,看将军大杀四方,可好?”
“甚合我意!某去也!”公孙起大笑道,下了城楼,有无数的骑兵在等他,没有一个人说话,没有任何的嘶喊声,和这个战场格格不入。
随着城门大开,一道身影从城门中而出,身后有无数的骑兵跟随,北蛮人没有想到秦人会出城野战,一时之间被冲的人仰马翻。不过很快,远处的令旗挥动,北蛮人重整旗鼓,两队人马厮杀在一起。
叫喊声,厮杀声,战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战火照亮了整个雕**,在白雪的辉映下,如同白昼…………
厮杀声彻夜未绝,知道第一缕曙光从天边升起的时候,如同圣光降临人间,北蛮人终于守兵了,秦国将士也撤回到雕阴。
北蛮统帅阿克齐扫视了一下退回来的残兵,盯着雕阴城楼上的萧凉,昨天夜袭开始到现在,那个男人就如同一尊雕像,站在城楼一动不动,任由箭矢擦肩而过,连眉头都不层皱一下。
阿克齐很小的时候,就听部落的老人说过,雕阴的背后是怎么样的景象,有三秋桂子,有十里荷花,他也想看看那样的风景是何等的壮观。可是在他面前的一座高高的铁壁,高不可攀,遮挡了他的双眼,让他没有任何机会,甚至是偷窥一样桂子和荷花都办不到。
老人说,以前哪里的国家不叫大秦,而是大周,所以他们叩关南下,试图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占为己有。后来出现了秦国,把他们赶回这冰天雪地之中,阻断了他们的梦想。
这世上最硬的不是金银铜铁,是秦人的骨头。他以前不信,说要打断秦人的骨头,那时部落的老人笑着抚摸这他的头,对他说,阿克齐真有出息,你是天狼神的后裔,未来你会带着天狼神的意志征服那片土地。
他为此谋划了十年,坚持了三年。十三年他什么都没有得到,除了北蛮人的尸体。北蛮王庭已经没有信心继续战争了,无数的反对的声音已经出现,昨天是他最后一次试图征服,显而易见,失败了。
“退兵!”
看到城外的北蛮人退去,向着寒冷的雪原退去,雕阴的将士并没有放松警惕,谁知道北蛮人会不会来个回马枪,直到中午,确定北蛮人真的不会卷土重来,城楼上的将士才慢慢的走到城外,收拾战死将士的尸体。
城外残肢断骸,狼籍不勘,雕**几个月都不会融化的积雪融化了,是马蹄踏碎的还是鲜血融化的不得而知,只有凝结在地面的血水,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所有的尸体被分开来,一边是北蛮人的尸体,一把火烧掉,北蛮人都不在意这些尸体,秦人自然不会在乎。大秦将士的尸体被带到城外的山上,所有尸体朝北摆放,一排排整整齐齐,一个个双手在胸前,手中握着北寒刀。
戚戚望北坟,萧萧北寒刀。坟是望北坟,刀是北寒刀。生前望北欲出关,死后执刀庇雕阴。北武郡将士的所有血都为了这尊不朽的城池流干了。
“轰!”有军中修行者击碎了山崖的巨石,积雪从山顶落下,不一会就如同天崩地裂一样,所有的积雪向下滚动,掩埋死去将士的尸体,向下奔腾,用尽了所有气力才听下来。
恢复平静的望北山看上去没有任何的异样,就好像只是一次普通的雪崩,如果不是在山上的巨是上面刻着“望北坟”三个鲜红的大字,恐怕没人知道这望北山有那么多的尸体兵冰封在下面。
执我秦剑,大杀四方;
以我秦戈,止战九州;
流我秦血,守我秦土;
西有大秦,如日中天。
秦歌声起,是对死者最后的挽留,也是对死者最后的送别。
“北蛮以退,诸君身后事了,大秦萧凉恭请诸君安心赴黄泉。”
“北蛮以退,诸君身后事了,大秦公孙起恭请诸君安心赴黄泉。”
“北蛮以退,诸君身后事了,大秦边重行恭请诸君安心赴黄泉。”
“北蛮以退,诸君身后事了,大秦……恭请诸君安心赴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