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预习的时间一般都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的剩余时间之内,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反之,如果剩余时间比较少,那么就应该把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预习,总之一句话,预习时间的安排也要注意效率的问题,预习有以下三种方法:
(1)及时预习
在每一节课之前,预习老师下一节课要讲授的新内容。
(2)阶段预习
用一段时间,把下一阶段要讲的一章或几章的新课内容自学一遍。
(3)学期预习
在寒暑假的时候,自学新学期将要学习的全部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预习时间一定要安排好。不同的时间要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每次预习要花多少时间,这两个问题如果得不到科学的解决,预习的效率会受到影响。
陈杰同学是湖北省某重点中学学生。初二那年暑假,他听人说,暑假里预习下学期要上的课,开学后那门课就肯定能学好。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利用暑假提前预习了下学期要上的物理。果然,那学期他的物理成绩一直在班上遥遥领先。陈杰知道这是预习所起的作用,便更加重视预习活动了。
初二下学期之后,他又依照原来的办法,运用一切课余时间来预习新开的化学课,一口气地往前学。这次却没起到上学期的效果,反而打乱了学习计划,不仅化学课没学好,还影响了其他学科的成绩,出现下降的趋势。老师发现之后,对他进行了了解。指出其原因是假期预习时间搭配得不好。开学之后,其他科目都开始讲课,每天一整天的时间都要用来上课,各门功课都留有作业,而陈杰仍然把时间集中在预习化学上,当然会影响整体的学习。所以开学之后使用的预习方法通常都是及时预习。及时预习的突出点是针对性更强,老师讲什么,就预习什么。这样预习量少,花的时间也不是很多,通常情况下有一两个小时就够了。如果时间过长,会起到反作用。一是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影响其他学习活动的进行;二是容易导致疲劳,预习效果不会很好;三是预习过多的内容,第二天上课还讲不到,起不到最佳效果,而且会把预习的东西在讲之前忘记。另外,要注意处理好预习时间和复习时间之间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该先安排复习工作,当完成了所有的作业之后再安排预习,这是一个不得不引起注意的问题。
坚持预习会使学习变得更轻松而且更有效,但是如果不能科学而合理地安排预习,预习反而会成为一种多余的工作,甚至会影响整个学习过程的效率和质量。采取有效的预习方法2004年在湖南省一个不起眼的中学里出了一个爆炸性新闻——山区里飞出了金凤凰——一个女同学考上了复旦大学。这个同学平时很爱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学校在总结她的学习方法时得出,原来她的成绩是和她自己拥有的一套科学的预习方法是分不开的。为了辅助同学们做好预习,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特归纳十一种高效预习注意事项,供同学们参考:
1.要分类预习
从时间和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课前预习,二是阶段预习,三是学期预习。这三种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学生应该在学习的空闲时间自觉地安排和分类预习,把这三种预习做到合理的安排。
2.选择好预习时间
这里所指的预习时间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当然,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课外时间里预习。在时间非常紧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在上课前几分钟把马上要讲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也比一点不预习好得多。
3.迅速浏览新课
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了解新课中哪些是一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第二遍。在短时间内了解最多的内容,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听课重点。
4.带着问题细读第二遍
通过第一遍对新课文的快速浏览,自己对新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着第一遍浏览时发现的问题,认真细读第二遍。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工具书搞明白,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听课时再去解决。
5.要边阅读边记笔记
第二遍阅读的时间,就是做笔记的时间。写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具体来说,预习笔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一课(或每一章节)中的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包括自我练习);二是每一课(或每一章)中的几个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三是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四是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并注明出处;五是主要心得体会。当然,这五个方面不一定每次笔记都记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灵活处理。
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记在书上,另一种是记在本上。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边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勾画或批注;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是一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纲要记在本上。有助于在听课的时候明确自己的听课重点。
6.要找出重点和疑点
预习中,一定要把新课内容的重点和疑点找出来,然后把重点和疑点带到课堂上去。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所找的重点和疑点时,一定要一边听、一边思考,听出老师讲解的思路。经老师讲解后,有些问题仍不明白,就要抓紧时间和机会向老师发问,直到把预习中找出的疑点弄明白为止。
7.阅读与查资料相结合
在预习阅读过程中,对不认识的生字,不懂的生词和不懂的内容,要立即查字典、词典和其他参考资料,把生字、生词在书上注音、注解。
8.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预习成败的关键,就是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预习中要先思考,后查资料;先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先看清意思,然后再做笔记。
9.不要全面预习
预习时,不要—下子全面铺开,全面预习是不现实的,一是时间难保证,二是精力难保证,三是质量难保证。预习要先选择自己感到吃力的内容预习,时间紧时,先查出生字、生词和列出不明白的地方,时间更紧迫时,就先把新课快速阅读一遍。“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认为作业时间紧,就放弃预习。
10.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方法
预习时,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预习,抓不同的要点。比如,预习理科时,要把重点放在数学的定理、定律、公式、概念和原理上;文科预习的重点要放在排除生字、生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风格上。
11.预习的方法要灵活
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和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长期坚持灵活科学的运用对于预习的效果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好的预习方法,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避免盲目无头绪这种情况的出现,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聚焦预习的注意事项
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预习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书看一遍,而是有一定的注意事项需要你把握。”预习不等同于提前学习,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给高效率听课做好铺垫,因此不必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试图要彻底搞清一切课本里的东西,很多同学在试图养成预习习惯的开始往往出现此类情况,以至不堪重负很快放弃。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搞清楚预习的内涵,预习强调的是了解大概,并不是要求同学们理清所有的知识,要知道这是老师要做的工作。如果学生把这些工作给做了,那么,最终会越来越感觉搞不懂而放弃预习。再次,学习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听讲,万不可因为课前预习,就认为自己已经对课上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就洋洋得意、松心懈怠,结果预习只是一知半解,听课也没有集中注意力,因此为了提高预习的效率,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预习目的要明确
目前教材中增添了“预习”这一部分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应摆正预习的位置。明白预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学习环节,而是对整个学习过程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学生对每一堂课的新知识学得好与差,与预习的质量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要注意提高对预习这一环节的认识,提高预习的目的性,在预习的同时做到有目的地预习,带着问题进行预习,这样效果会更好,反之无目的地预习只是时间的浪费。
2.预习兴趣要诱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注意抓住教材的重点,提高听课的效率。注意培养自己的预习兴趣,努力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预习课中去。避免千篇一律的预习方式,如果同学们在平时的预习上不注意这些问题,久而久之就会觉得预习是一件乏味的工作。
3.预习需要把握
课前预习,如果选择在家完成或课下完成,有的学生可能会感到没有一定的约束力,难以达到预习的目的,而且面对着课本学生往往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有这种感觉的学生可以考虑把预习安排在课堂自由练习的时间,使预习处于老师监控的范围内,这样就会有一种紧迫感,不至于很散漫。还可以向老师及时请教那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在预习中还要做到用眼、用脑、用心。预习课文时,应该从整体着眼,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其思路,提出问题,这种课内预习,显然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
4.预习重点要突出
课堂时间是非常宝贵的,预习不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注意确定每次预习的重点,以免平均用力,不能突出重点。如初一、二学生的英语预习,重点应放在难书写、易读错和意思抽象的字词上。
5.预习方法要灵活
在开始实施预习时,有的学生不愿动笔,也不愿动脑,一是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二是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在实施预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对预习思考题中提出的问题,只在课文中标出浅显的答案,对一些间接性的问题缺乏深思。在预习中应学会采用圈点法、图形示意法、操作演示法等,以求逐步掌握灵活的预习方法,只有“会学”才能“乐学”。
6.预习信息要反馈
预习中学生要对自己的预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把预习中遇到问题反映给老师。让老师给予正确的指导,避免产生预习是多余的想法和其他的一些消极情绪。这时候老师的作用是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有利于学生上课。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在预习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纠正,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发展。
7.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不要全面铺开预习的好处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预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预习的质量,在众多的科目中同学们最好先从基础学科(语文、数学、理化、外语)或个人感到困难的学科中选出一两门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展开。对于个人的优势学科或较易掌握的内容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
8.时间的安排要服从整体计划
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不要因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打乱了学习的整体计划。时间多时,可多预习一点,研究得深一点;时间少时,可少预习一点,研究得浅一点。有些疑难问题解决不了是正常现象,预习不可能将全部新内容钻透。这也是同学们在预习时经常爱走的一个弊端。
9.要有计划地逐步提高
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预习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有一点却应该是循着事物的内部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预习。从横的方面说,要由一种学科到多种学科;从纵的方面说,要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如从课前预习到单元预习再到整册预习等。
课前预习固然重要,但科学而合理的预习更是重中之重,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效率,避免徒劳无功。
可以说短短的45分钟对中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了,如果中学生不能把课堂学习效率抓好,就去练习、复习,那真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本章从如何找到听课的着力点以及听课应该注意哪些要素等方面,对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