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育手段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等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由于这些技术本身就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学生在利用这些工具时,就已经在不自觉地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了。在熟练操作工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与所学专业和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更高阶段的实践操作。因此,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工具来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因为只有手脑并用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大脑潜力,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因此,在各级各类学校普及和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工具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做到学生与老师都能熟练使用这些工具,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的活动化水平
提高教育教学的活动化水平,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不只是老师单向地讲,而是形成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并且常常是学生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教师只是辅助性的角色。这样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活动化水平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参与不仅在理论中还要在实际操作中也有所体现。活动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主动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仅如此,活动化的教育教学更加有利于创新人材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教师要多进行手、脑并用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人才的养成。
创造机会
创新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际操作的各项实践。学校应该通过创造各种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实践的平台,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和保障,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与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验和实践,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我国历史的教学传统使我国学生善于动脑而不善于动手,并且也没有相关的机制来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因此,在素质教育中须加强教学的环节和大力提倡实验教学。使学生养成善于将理论变成实际操作和技术的良好习惯。
实际操作能力是指在实际活动中把创新思想、创新理念转化为创新行为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活动化的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在实验与实践中提高、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如何培养竞争与合作能力
创新既存在竞争也需要合作。创新中存在竞争是指创新的目的是超越他人,那这其中竞争是免不了的。在创新中培养竞争意识采用必要的竞争策略和竞争手段是必要的。因为在竞争中人们的创新积极性更容易被激发出来,竞争可以为创新提供动力支持。通过竞争对手的紧紧逼迫,创新者才能在与对手的比照中检验自己的创新成果是否合理。在竞争中强烈超越对手的愿望迫使竞争者开动脑筋去寻找富有创意的方法。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一定的压力能唤起人的创造潜能,激发人的创造积极性。所谓创新中的合作。是指在创新活动中,许多创意仅凭个体的一己之智、一己之能是无法实现的,需要众多智能的互补才能完成。在现代社会中,科学知识与技术高度综合与高度分化,这一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注重合作。在信息社会,个体的创新能力对群体创新能力的依懒渐多,在许多情况下个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现往往要依靠群体合作,因此合作创新越来越重要。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同样出色的创新型人才。
竞争的培养
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已具备的前提下,竞争是达成创新目标的动力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学校要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呢?我们认为:(1)通过动用科学方法和策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加深对竞争者的了解,包括对方的各种信息、各方面情况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这样就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现在社会中,对对手的无知就是对自己的残酷。因此创新中既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能够为创新者提供动力,还要善于吸收对手的长处,从竞争对手获得更多创造性的启示。所以创新也要竞争,在了解对手的过程中增强自己。教育中应当培养学生不仅具有了解自己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得信息的能力,这样才可以避免创新活动的盲目性、重复性,从而使自己的创新目标更明确,更具有社会价值。(2)要使学生善于扬长避短。在竞争条件下要扬长避短,即在充分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长处而避免自己的短处往往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用自己的短处与对手的长处进行竞争,不可能取得创造性成果,也不可能取得竞争的成功。教育者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而要培养学生扬长避短的技能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自我的反省和监控能力。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到扬长避短。(3)要培养学生出奇制胜的能力。竞争、创新往往是出其不意,不可预测的。出奇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因为它是超出常规的举措。在教育中应当培养学生善于出奇、敢于出奇的品质,为下一步的创新活动作好铺垫。
合作的培养
合作与竞争一样,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略,因此在教育中也要注意培养合作精神。合作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是在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具备了很好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合作能力的形成要求学生在拥有诚实品德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做到:(1)掌握一定的沟通策略和技巧。在一个创新团队中,除了要具备真诚的品德,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策略和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利于增加合作者的信任度、增加信息的可靠性,在合作者对自己的合作项目不感兴趣或困惑时,可利用从众、暗示等技巧。(2)在合作中要善于互补。合作虽然是以道德和人际关系为基础,但寻找合作伙伴,合作者之间的互补。这种互补包括知识互补、能力互补,当然也可以包括个性互补。合作成员或伙伴之间才能够相互启示、相互激发,共同完成创新活动或创新任务。(3)合作不表示不用独立思考,相反,应当鼓励独立思考。作为教育者应当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构建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长时间的培养使学生的合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而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网络信息,现代信息社会,随着时代,人们的合作领域、合作视野更开阔,创新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的合作。因此,我们对合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创新离不开竞争与合作。因此创新者既要学会竞争,又要学会合作。竞争为创新者提供动力支持,表现为通过竞争对手的压力能够激发创新者的积极性,唤起创新者的潜能。创新者应当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出奇制胜,才能取得创新成果。合作要求合作者在良好品德与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沟通策略和技巧,构建合作的互补效应,同时要坚持在合作中的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创新活动中发挥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取得创新效果。
如何培养反省认知与监控能力
反省认知与监控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前面的一些章里已经谈到,反省认知与监控能力又叫元认知能力。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因此在创新活动的心理历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表明,反省认知与监控能力是可以培养提高的。在教育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反省认知与监控能力呢?
在实践中养成自我反省与监控的习惯
反省与监控是人们意识的一种自我监督机制,它能帮助人们不断地深化自我认知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并且学生一旦形成反省与监控的习惯,就可以进行自我训练、自我培养,反过来促进认知与监控能力的提高。学生一旦形成了反省认知与监控的习惯就获得了自我提高的机制。所以教师从这方面着手要帮助学生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找到问题,提出创意,而且能够对这一个过程进行描述及反思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反思,不仅是对创意的修正,也是自身思想的修正。
加强对成功与失败案例的思考
关注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是学生提高反省认知与监控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活动的样例中反思解决问题的步骤,将具体的事实知识上升为程序性知识,这样才能提升知识的价值。其意义有时要大于成功本身,是对成功或创新成果的超越。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反思成功的事例:一是对他人成功的反思。这种反思侧重于科学史上、思想史上、艺术史上以及当前他人一些成功事例的反思。这种反思可以使学生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事实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另一种是对自己成功事例的反思,这才是真正的反省认知与监控,这是对自己获得成功过程的认识、评价与调节。通过对这种具体成功事例的反思,中学生可以获得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即获得程序性知识。
然而相对于成功案例,失败的案例更值得我们关注。我们从失败中所获得的东西更有价值。所以,学生不仅要学会反思成功,更要学会反思失败。从失败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教师也应该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进行这样的反思。一是让学生从他人的失败中获得教训,甚至可以假设要如何去改变这种失败进而取得成功。还可以选择科学史上、思想史上、艺术史上那些失败的经典案例,认清每次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并寻找到成功的新途径。另一个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失败进行认识、评价、调节。这种对自己失败过程的反省认知会使学生从中获得在成功中无法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的失败和错误是一个更应该关注的领域。爱迪生曾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同样有价值。我们只有在知道如何做错一件事之后,才能获得正确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求对欲”,更要重视从失败和错误中获得精神营养。
反省认知与监控能力就是个体对自己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在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省与监控的习惯,尤其要善于反思成功与失败的范例,不仅要善于从成功的事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且要善于从失败和错误中获得精神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