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强的企业应具有快速有效的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即敏捷化、柔性化,还应具有系统局部自治能力。企业的信息系统需要具有柔性、可适应性、可集成性、可扩展性、可进化性和可重构性,以便能够在变化的市场中按顾客需求对业务进行重组或增减。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特征,需要对企业进行4个层次的抽象分别是:战略管理层、业务过程层、操作层、资源层。每一层次有一个元活动,对应有相应的视图。
战略管理层关注外部影响,运用战略分析方法,不断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评估分析企业的目标与行为,根据企业的能力与知识,及时做出不断改进的、应对突变的决策。业务过程层表示一系列增值的活动/流程,这些活动/流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且具有相互的客户方与服务方关系。企业变革策略通过重新配置这些流程/活动就可实施。
操作层通过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监控和应用一组资源,满足业务流程的需求。资源层是可实现企业多重目的的企业现实资源,如人员、机器、软件、信息等。资源系统可重用、可继承、可分配、可被赋予不同的角色与责任,可从外部获得,可以是大粒度的复杂的模块。资源与应用需求无关。
在企业业务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战略管理层与业务流程层与业务方案有关,是面向用户的;操作层与资源层则是业务方案的物理显现,与物理方案有关,是面向技术的。
企业的四层次抽象方法,有利于企业整合,实现柔性化、敏捷化运作。战略管理层确定了业务的方向,将企业的外部约束转化为企业的内部约束;业务过程层包括了两类业务过程:资源转换的业务过程(利用企业资源,产生企业输出)和获取、准备所需资源的业务过程。
Meta Group与Gartner Group将一个软件组件定义为源代码模块,其可被视作一个配置管理单元,提供了一系列已定义的接口。组件技术目前被认为是主流的软件重用方式。组件具有重用性,可为多个上层系统使用;组件又具有互操作性,不同来源的组件能相互协调,依靠接口机制共同组成上层系统,形成较大粒度的模块。
基于组件的上述特征,将组件的概念扩展至业务过程层,应用于企业业务建模的分析与设计阶段,将业务方案中可重用、可替换的部分称为业务组件。
企业组件建模具有如下优势。
①允许组件在不同的企业中大规模共享和重用,建模人员在企业内或在企业间共享组件。
②企业组件建模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结合软件组件开发技术,允许用户管理复杂的企业信息系统,支持软件组件的建模与设计。
③通过共享、重用的业务组件,减少业务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应用系统的质量,减少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成本。
④可适应变化的业务需求,通过提供各种模型间的可追溯性,快速进行系统的重设计、重配置。
在业务过程层,不同的业务组件可共享、重用操作层与资源层的组件。企业战略管理层可通过策略规则对业务组件进行增减与再配置,以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因而,业务组件化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而进行业务重组、资源(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灵活配置,实现企业敏捷化战略的关键。业务组件可由企业内部能力完成,也可实行外包,由外部企业完成,形成企业动态联盟,实现企业的敏捷化运营。
13.6.3企业本体论的应用
本体论原是一个哲学名词,美国传统词典中的解释是:对事物存在的类型/特征的研究,属于玄学的一个分支(The Branchof Metaphysics That Deals WithThe Nature of Being)。在企业建模中本体论是指特定领域中一系列对象、对象属性及对象间关系的定义与描述。从广义上讲,企业本体论是与企业业务相关的术语和定义的集合,本体论使与企业相关的概念与关系统一化(MikeUschold,1998)。从知识共享的角度看,本体论是对客观存在的概念与关系的一种概念化的描述。
本体论的研究范围涉及企业建模、过程互换格式(Process Interchange Formats,PIF)、过程规格语言(Process Specification Language,PSL)。有关本体论的着名开发项目有:加拿大Toronto 大学的TOVE 本体论,英国Edingburgh 大学AIAI(Artificial Inteligent Application Institute)的企业项目IDEF5本体论。PIF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互换格式,在各种过程建模和支持系统如工作流软件、流程图工具、过程仿真系统及过程库中自动交换过程描述。TOVE项目的一个目标是建立企业共同的本体论,为企业各项应用的理解、交流和使用提供共享的术语。TOVE项目使用形式化的方法,采用First Order Logic定义每一术语的语义,避免产生歧义,以系列Prolog公理导入语义,使TOVE能够自动对企业中的很多共识问题的方案进行推理,TOVE同时还定义了描述术语或概念的符号。AIAI企业项目的目的是基于企业本体论提供一个获取与分析企业主要方面的集成方法与工具环境。半正式本体论,采用嵌入少量正式公理的自然语言和结构化形式表示的术语表,正式的本体论采用基于First Order Logic的正式语言Ontolingua作为互换格式。在此不作详细讨论。
企业建模以组织运作域的观点,即以组织的企业范围的视图作为制订决策的基础,获得、使用、维护这一视图需要强大的集成工具、有效的通讯和良好的柔性支持,以保证企业工程各方人员对企业相关方面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企业本体论的主要作用有3个。
①本体论在不同人员(用户、开发者、来自不同企业的人员)中间,人与实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不同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间充当通讯媒介。本体论有助于企业知识的获取、展示和处理,以及知识库的组织与结构化等,有助于将来研究知识和系统向运作原型的转移,对内部结构、算法和系统的输入、输出用概念术语进行理论分析。
②本体论也将作为特定企业模型的基础,从IT的角度看,本体论可作为软件需求的坚实基础。传统上,企业模型的内容由需求决定,当需求变化时,模型必须更新,这将导致重新订制满足需求的IT方案,限制了企业快速应变的能力。为获得模型的稳定性,增加柔性,模型的内容将由业务的重要方面决定,而忽略次要的部分,独立于实施的细节。稳定的企业模型在全组织内共享,用来作为软件开发需求标识的基础,提高模型的鲁棒性(Robustness),支持多种变化的需求,支持较大范围的需求变化。
③使用本体论获得互操作性。企业模型在全组织中共享,可实现组织中异构系统的一致性,增强互操作的范围。
本体论包括了企业中代表共同实体的对象、联结建立业务配置和控制行为规则的对象间的关系。在企业建模中有必要以企业本体论作为基础。
1.什么是企业建模?说明企业建模的类型,如何提高建模能力?
2.现有建模体系结构有哪些?
3.企业建模的基本原则。
4.什么是企业组件建模?简述UML业务建模的步骤。
5.简述企业本体论的概念。
6.说明企业流程再造及其原则与过程。
7.企业建模在BPR中的作用如何?
8.什么是业务过程?结合实际业务说明业务过程建模的常用步骤与方法。
9.能否以实例说明一下基于IT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的框架及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