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善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天水市委党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倾斜政策,在住房、工资、福利、专业职称评审、子女就业等方面,首先为教师着想,努力解决教师生活上、工作上存在的困难,使他们安心党校工作。具体做法有:第一,在职工、学员的思想教育和校风建设中,大力提倡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好风尚。一方面,强调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另一方面,强调职工、学员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在教师节召开教师座谈会,评选优秀教师,发放教师节专项慰问金和优秀教师奖金。第二,按期进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1990年1月经天水市职改办批准,成立了天水市党校系统教师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全市党校系统教师中、初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推荐高级职务任职资格。1990年至1999年,获得副教授职称的教师14名,获得副编审职称的教师1名,获得讲师职称的教师33名,获得助教职称的教师41名。第三,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教师。1990年至1999年,先后有25名教师被发展为中共党员,有十多名教师先后被提拔到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岗位上。在分配住房时,优先考虑教师。制定了科研奖励制度,使有科研成果的教师受到物质奖励。废除了教师坐班制,给教师更多的学习研究和自由活动时间。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为教师拿出100元作为订阅报刊之用。教师的讲课费、论文指导费、论文评审费、班主任费等也能按时发放。此外,对教师子女的就业问题,学校也非常重视,1990年至1999年,有10多名教师子女被安排在党校后勤部门工作。
第七节图书资料与信息化建设
党校教育的正规化建设,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给图书资料建设以新的契机,促进了图书资料工作的进一步加强。
党校教育正规化,图书资料是基础。为此,图书资料工作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图书资料建设也得到加强,科室工作人员增加到9名,征订的报纸和期刊数量逐年增加。除每年订购一定数量的图书外,订阅的报纸增加到47种,期刊163种,内部资料95种。截至1999年底,图书增加到64600多册,保存装订的期刊增至6224册,保存装订的人大复印资料2331册,保存装订的报刊资料855册。
随着图书资料的稳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显得极不适应,图书资料的存放阅览都与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图书和资料阅览设在办公楼和学员楼的几个楼层上,而且部分图书无法上架,只得成批堆放,既不利于管理,也给读者的借阅和阅览带来了极大的不便。1995年8月,随着学校教学楼的竣工,图书资料室迁入教学楼,书库、资料室,图书采编室搬入教学楼一楼,工具书阅览室搬到教学楼二楼,图书能够集中存放,阅览室条件得到改善,不仅为图书的借阅管理提供了良好条件,也为教职工的借阅提供了方便。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各项工作的发展,新建专门的图书楼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经各方努力,图书馆楼于1998年开工建设,1999年,图书馆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图书资料的管理、借阅、阅览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一时期图书资料室也加强管理,各项服务职能也得到不断完善。1995年。根据新的办学格局和任务,图书资料室重新修定了《图书馆借阅规则》、《资料室借阅规则》、《报刊阅览室规则》、《书刊赔偿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服务职能,1996年,在原教师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工具书阅览室,以方便教职员工查阅资料。同时也制定了一些新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如《教师阅览室借阅规则》、《工具书阅览室规则》、《过刊借阅规则》等,这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完善,使管理和服务更加规范。与此同时,图书资料室注重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每年编辑下发《教学参考资料》6期,并根据订书情况,不定期编辑《新书推介》为教职员工提供更多资料参考,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得到提高。
信息化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对于大规模培训干部、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的要求,校领导着眼当前,注重长远,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期,学校购置两台微机,一台用于图书管理,一台用于财务管理。1996年,市委党校建成了第一个计算机教室,信息化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计算机教室建成后,学校首先对教师进行了微机使用的培训,其后,在主体班开设计算机课,对在干部当中普及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使用技能与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日常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原有的一个机房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1999年,学校购进45台微机和两台空调,建成一个新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同时,将第一个计算机教室搬迁至图书楼,并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当时先进的无盘工作站技术,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多地应用于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教学效果。
第八节机关建设
1990年,校党委下设七个基层党支部,其中教职工支部五个,学员支部2个。十年来,校党委始终注重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风。同时,注重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在党校事业建设中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
一、党的建设
1990年以来,市委党校的党建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党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有力地保证了学校中心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1996年校党委被省委评为“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委评为“天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997年党校被市委命名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一)成立机关党委,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自1979年1月以来,党校一直采用党委会的领导体制,按照原有的党委会领导体制,在1993年李伟任校党委书记、校长,马忠信、张志仁、李新一任党委委员、副校长。1995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简称校委会)领导体制”。根据中央精神,市委党校1996年5月改设为校委会领导体制。为了适应党校领导体制的转变,党校1996年12月31日举行了全校党员大会,进行了机关党委的选举工作,1997年2月1日,经市直机关工委批准,成立了中共天水市委党校机关党委,负责领导全校基层党建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由副校长张志仁兼机关党委书记,汪开云兼副书记,高峻兼组织委员,万智兼宣传委员,刘万仓兼纪检委员。机关党委成立以来,始终做到明确分工,团结协调,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民主科学的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对于重要问题都要集体讨论形成决议,再由各支部具体贯彻执行,积极支持党、团、妇女组织开展活动,加强对离退休党员的教育,关心他们的生活,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机关党委的成立,适应了新的校委会领导体制,推动了党校党建工作的向前发展。
(二)深入开展理论学习,不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1991年,全校以学习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七一”讲话为重点,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广泛开展讨论,加深学习理解,促进思想解放。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1992年,开展了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集中学习教育,学习采取自学为主、辅导和集中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全校职工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地位、核心作用形成的过程和客观必然性,坚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基本理念,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断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加强对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1993年以来,先后学习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报告,《邓小平文选》、《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等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使全体职工掌握基本原理,提高思想认识。
成立校委中心学习组。1996年,按照市委有关要求,成立了校委中心学习组,建立了学习制度,在加强校委“一班人”理论学习、促进和带动全校教职工理论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认真开展“三观”教育和“双学”活动,加强职工思想作风建设。
1996年3月开始,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定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指示精神,全校开展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活动和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学习党章的“双学”教育活动,先后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关辅导材料,组织收看电视剧《苍天在上》,并结合学习开展专题讨论,通过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对照检查、整改提高四个环节,把集中整顿和正常工作结合起来,突出重点,边整边改,进行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促进了党员干部世界观的改造,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修养,改进和加强了校风、学风和机关作风建设,为全面推进党校建设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
(四)立足校情实际,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学习教育活动,是在全党开展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市委党校从1999年1月25日至4月20日集中组织了这项活动,成立了以常务副校长马忠信为组长、副校长李新一为副组长的“三讲”教育领导小组,按照学习动员、对照检查、整改提高、检查验收四个阶段分步骤、分阶段严格进行。在这次活动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党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工作实际,在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的精神,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把“三讲”教育和建设一流党校结合起来,广泛征求了对校领导班子成员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以及党风党性等方面的意见,向全体职工发出了《征求意见函》,共同为党校跨世纪发展献言献策。同时,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力求突出党校特色,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主体班次设立“三讲”教育系列专题,有力配合和推动了全市的“三讲”教育活动。
(五)以“评优创先”活动为载体,全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990年以来,党校坚持每年开展“七一”表彰先进党员的活动,对各支部酝酿评选的优秀共产党员,学校进行隆重表彰。通过以“我为党建做贡献”和“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对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促进作用。1996年,开展了向孔繁森等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在党员职工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引导鼓励职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引导党员吃苦在前,克己奉公,模范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党员职责,在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六)以坚持和完善制度为重点,不断加强基层党支部自身建设。合理划分确定支部的设置,坚持把工作性质相近、联系紧密的科室划分为一个支部,以利于支部党建活动的开展。选准配强支部领导班子,把政治素质好、思想水平高、有组织管理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选入支委会,着力提高支部的团结领导能力。不断健全并严格落实支部生活制度,强化支部对党员的约束与监督,对一般全校性的总结、考核、检查、评议等活动,坚持以支部为单位,由支部组织实施,扩大了支部的影响力。严格做好党员的发展,加强对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严格标准,坚持程序,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的的基础上,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保证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十年来,经过严格政审和考察培养,先后发展多名同志入党,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群团工作
(一)工会工作
1994年9月,通过选举成立了市委党校工会委员会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张志仁担任工会主席,李新一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席。校工会自成立以来,在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方便职工生活,新增了一批职工电话,新盖了职工住宅楼,缓解了职工住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