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部队训练开始进入到正规化时代,武器装备的事情朱由检交给兵工科之后,就一直没顾得上管理。到了年后,兵工科的找上来了,告诉朱由检一件事,就是和两家兵器局和兵仗局交接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对方都是一群老油条,把几个愣头青玩的团团转,几个愣头青几番交际,是惨败而回。
年轻人面对事情处理缺乏手段,一着急就冲动,上门堵着人家门口了,结果还没有等到人。几个人一商量,既然对方的管事不愿意见他们,干脆讨一张圣旨闯进去。朱由检知道,这事情后面肯定有人在撑腰,具体是谁,自己大概猜一下也就差不多了。但是撑腰的人,朱由检暂时还不想动他,干脆就同意了几个年轻人的做法,毕竟人都是这么一点点成长起来的。当然,没有真的给圣旨,只是让几个人带着太医上门给看了一次病。
回来之后,朱由检找到工部侍郎王洽,就让把工部清吏司和兵器局的几个管事司务、郎中之类假条交上来,结果王洽百密一疏,竟然没有让几个人留下请假条,从兵工科第一次找上门算起,已经一个月不在岗了。朱由检就问王洽,一个多月旷工不上班,应该怎么处理?王恰答不上来了,朱由检干脆让专案组进入调查旷工问题,然后几个人把工作交接,准备接受调查。
王洽一下子冷汗都下来了,朱由检让兵工科接手兵器局,但是王洽觉得兵器局交给了朱由检来管理,未必能管理好,所以上书反对,理由是兵器局是国之重地。不可轻动。但是这份奏章,到了朱由检面前,他的奏章就变成了简报中间的几句话而已。朱由检也知道王洽反对,并且反对的的不在少数,但是没有想过王洽直接搞对抗。这个人带给朱由检的影响还行,但是没有想到,做事情这么胡来,这次就借机敲打一下。整个朝廷不可能没有反对声音,有时候有反对声音也不是坏事,朱由检可以容忍你反对,但是决不允许你去直接对抗。有意见你可以提,但是上面布置下去了,你执行就行了。
接连处理了十多个人,这件事情就算是结束了,顺利完成了交接工作。
朱由检也亲自去了一趟兵工科,就武器制造的问题谈了一番。首先就是选址的问题,皇城肯定是不行的,原来兵仗局虽然在皇城,但是天启年间的大爆炸,差点酿成了大祸,所以朱由检希望另行选址。
选址一个是地方要足够安全,你不能说,谁都能打进去,这种地方是给敌人建造兵工厂了,选择城池高大的地方最好。另外一个就是要运输容易,否则大量的铁器之类的东西,运输不方便,就是大问题。另外一个就是要距离京师不能太远,要出现问题能够迅速的得到解决。再就是底盘要够大,军事工业牵扯到的企业众多,并且是重工业,土地尽可能大一些。再者就是河流的下游地区,这个时代虽然没有污染一说,但是朱由检还是希望尽可能的把污染控制一下,对人的影响小一点。
当然选址的工作,就交给了工部负责,权当是之前的事情一种处罚。兵工科的几个人每天还有军训任务。
王志胜是兵器局的一个帮工,这些年兵器局规模越来越小,大量的人被兵仗局调走了。现在剩下的正式工人不过是百八十人,平时全靠一些帮工来干活。相较于其他人,王志胜本身是读书人,还有个秀才功名。只不过两年前的那场大爆炸,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父亲是匠户,哥哥继承父业也是个匠户,两个人都在兵器局干活,结果没有想到在那场爆炸中都出了意外。自己本来还想着读书科举考个功名,但是父亲兄长出了意外,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十几口子就等米下锅呢?家道成了这样,自己还能继续读书吗?靠着秀才的那点补贴,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只能是出来接替父亲的岗位去上班,结果因为科举失去了匠户户籍变成了儒籍,竟然接不了班,只能是做着帮工养活一家人。
自从新皇登基之后,王志胜就格外的关注朝廷时局。哪怕是家里已经十分困难了,每天也会挤出几文钱购买一份报纸,看看朝堂的变化。去年皇帝招募新军的时候,王志胜就心动了,跟家里人说了一下,但是母亲反对,还拉上了一家人,叔叔伯伯、舅舅姥爷之类的,七亲八戚都劝自己别傻了。最终,王志胜打消了当兵的念头,只是觉得失去这个机会十分的可惜。
是的,王志胜认为这就是个机会,觉得如果去当兵,绝对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一家人的命运,通过报纸,他对于比自己小几岁的朱由检十分的崇拜,觉得皇帝一举一动都蕴含着机遇。所以,皇帝招募新军必然有深意,可是自己的说法,又有几个人能理解。
自己的理想破灭了,但是蹿腾让刚刚考上秀才,只有十七岁的弟弟王志文去参军,他相信弟弟最终会感激自己的。虽然征兵的需要十八岁,但是看着秀才功名的王志文,征兵的人也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让通过了年龄考核,毕竟征兵数量越来越多,要求还不能降低,身高能看出来,年龄不翻履历,也就不知道,况且翻过年就十八岁了,也差不了几个月。
弟弟的军营虽然近在咫尺,但是这一去就消失了一个月,母亲哭红了眼睛,不停的责备自己好狠的心。竟然让亲弟弟去当兵,好男不当兵,难道自己就没有听过吗?是的,自己听过,但是自己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一个月之后,弟弟回来了,只是临时出来办事,刚好路过家门口,就进来了。这次回来的弟弟,带回了一两半的银子,说自己一个月最少二两半银子的工钱,一下让反对当兵的母亲不反对了。
家里有多穷,母亲比自己更清楚,之所以反对当兵一个是这个时代的人,思想上不认同当兵,另外就是军队时常拖欠军饷,士兵又苦又累,军饷也不高。所以,普通人就觉得当兵没有出息。但是现在知道当兵工资很高的时候,就算是顽固的母亲也不再反对当兵了,毕竟比起别人的口碑,家里的生活更需要钱。一个月二两半,哪怕弟弟只给了一两半,但是一家人终于不用挨饿了,甚至还能吃的上肉,这简直比得上小地主家的生活了。
王志文不过十七岁,就算是翻过年也才虚岁十八岁,心里面装不住事,总想跟哥哥炫耀一下自己的成就。弟弟就在兵工科当兵,工作就是要整合兵仗局和兵器局,并且将其中火器制造部分剥离出来,成了单独的军工企业。哥哥王志胜就在兵器局工作,说起来两个人工作上还有相关的地方,故而弟弟倒是把自己能说的都说了一遍。
虽然说兵器局和兵仗局合并,并没有规定要保密,并且京城的朝廷官员几乎都知道了。但是两个局内部的员工知道的并不多,加上报纸上不允许报道这件事,王志胜之前并不了解这些事。弟弟说完了,也觉得说出来可能不太好,就让王志胜出去不要跟别人乱说,等着事情结束了再说。
王志胜这几年也算是见识到了人心的险恶,故而在上班的时候,一般不怎么跟人说话,就是老老实实的干着自己手中的活。但是今天上班的时候,就听到一起做工的小马就说道:“王哥,知道不,咱们兵器局要变天了?”
“怎么变天了?”
小马放下手中的榔头,蹲下说道:“工部的那些个郎中,咱们兵器局的管事都被拿下了,你看今天的这些监工,是不是老实的跟鹌鹑一样,平时他小爷这么蹲着,狗日的早过来已经骂娘了,但是今天,我一天不干,他也不会说啥,总之啊,人心散了!”
王志胜看了一眼远处的监工,果然有气无力的坐在那里,谁偷懒都不管。
小马看王志胜看完了,就说道:“是不是?监工的都不管事了?他们蹦跶不了几天了,听过新工厂吗?根本就没有监工的,都是自己干活,干得多挣得多,干得少,挣得少。监工要不去干活,要不就滚蛋,几个人在担心自己的命运呢,哪有时间管咱们!”
“新工厂你知道吗?我们家的那口子就在皇后娘娘开的工厂上班,还是你给我说的。我听我们家的那口子说了,她们干活,一件衣服那个工序多少钱,说死的,你做的多少,就有多少钱?”
“工序,你听不懂吧?人家这做衣服的,裁衣服的就专门负责裁衣服,这裁衣服就是工序,缝衣服的就专门负责缝衣服,缝衣服这也是工序。连钉扣子的都是专人在干,这是一道工序。”
“要说,你媳妇没去可惜了,我们家那口子说了,他这个月下来,少说三两银子。三两银子多少钱?一个老娘们比咱们挣得多,我老娘当初反对的要死,现在每天就催我媳妇起床,千万别迟到了,被人开除了,三两银子你那挣这钱去?全家的饭菜,我老娘一个人包圆了,还说什么时候要是招男工,我也去!”
听到这里,王志胜叹了口气,当初工厂招工,还是自己告诉小马的。自己的媳妇本来是要去的,但是老娘反对,只好留在家中照料家里,小马老娘也反对,但是小马愣是把媳妇送了过去。谁成想工资这么高,要是早知道,说啥也让媳妇去当女工了,可惜了这么好一机会。